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看到一條7分鐘的視頻,太窒息了。
晚上九點多,某小學三年級的家長群里,一位母親突然“發飆”。
“不去讀書,今天已經被我打得不會跑路了。”
語音里,母親異常憤怒,其中還摻雜著一串孩子的哭嚎。
之后,這位媽媽一連發出了好幾條教育孩子的語音和視頻。
“我要求不留堂,只要一放學就第一個出來,她會不會讀書無所謂了,我已經放棄了。”
“明天不去學校,手已經被我打腫了,寫不了作業。以后估計也寫不了作業了,語文書已經被我撕掉了。”
“我也是一個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我沒有辦法每天在學校門口這樣等她。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管教的問題,今天鄭重跟你說,以后不要留堂也不要留作業,她寫不了。”
“她一寫作業,我頭痛腰痛哪里都痛。她已經被我打得哪里都腫了,衣架都報廢了,沒辦法再打了,再打報廢一個衣架就損失太大了,等一下打進醫院也不好。”
“這個家已經沒有辦法好好生活了,老師放棄她吧,這個家已經放棄她了。”
母親歇斯底里,孩子泣不成聲。
從視頻里女孩的走路姿勢和紅腫的耳朵看,確實被打得不輕。
屋子里的混亂,也暴露出這個家庭剛剛結束了一場狂風暴雨。
期間,老師也在群里進行了安撫,可迎來的是媽媽一頓更加猛烈的狂轟濫炸。
“天天留到六點半,每天為了接送這兩個孩子,連回來煮飯的時間都沒有,經常在外面吃快餐。”
“天天盯著寫作業,氣得這也痛那也痛,本來孩子學習壓力大,家長工作壓力也大,老師還要施加壓力,氣得我想殺人的心都有。”
“本來孩子學習成績就差,家長心里都有數,你每天在群里@我,你沒發現我理都不理你嗎?我不要臉嗎?要把我們逼死嗎?”
孩子成績不好,作業完成不了,老師留堂,在群里點名家長督促,母親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兩個孩子,忙得腳不沾地,連做飯的時間也沒有,還得輔導孩子功課……
終于,日積月累的壓力,在這個夜晚徹底爆發。
“以后開心就好,這是我對你的獎勵,愛多深,抽多狠。”
說真的,我見過世道的艱難,也看過各種類型的家長,我能共情一個情緒失控的母親,但無法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
我有5句話,想送給這位周媽媽,以及面臨類似困境的家長們。
01
不要當眾打孩子。
周媽媽,你有一句話我聽得尤為刺耳。
明明你自己都明白,老師在群里@自己的時候,會覺得丟臉。
為什么還要把打女兒的視頻發到家長群,說要讓她“明天成為學校的大名人”呢?
很多父母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人前教子,即“恥辱教育”。
自以為孩子不懂事,這樣做能強化記憶,讓孩子長記性。
事實是,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的自尊心,從兩歲就開始慢慢建立。
當孩子的尊嚴被無情踐踏的時候,不僅無法感知父母的苦口婆心,反而因為覺得“丟人”很難成長為一個自信開朗的人。
想起高中時期的一位同學。
長得人高馬大,性格賊內向,學習也不好,就算被人欺負到頭上了,也只是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
有一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為他出了回頭。
事后,我問他為啥不懂得反抗一下?
他囁囁嚅嚅了半天,我才理解了他的想法。
原來他的父親對他要求很嚴格,不管大錯小錯,父親不分場合就K他一頓。
后來他就有了一種匪夷所思的認知,認為被打,可能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卑微到了極點。
那時,我并不理解。
直到我讀到鄭淵潔的那句話:“毀掉孩子的撒手锏,就是當眾讓孩子出丑。”
02
一句話可以傷人,也可以渡人。
周媽媽,你有沒有發現,當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女兒,她默默收拾書包時,那宛若風中落葉般孤獨無助的身影?
尤其是打完孩子再來一句“我的女兒只要開心就好”,顯得尤其反差刺眼。
恐怕未來,她需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和這句話和解吧。
都說“父母的嘴,是孩子最好的風水”。
一句話可以傷人,也可以渡人。
很喜歡一個江蘇媽媽的教育方式。
兒子上小學了,一次做家庭作業,有一道題怎么想都不會。
男孩的媽媽坐在一旁,沒有催促,沒有打壓,靜靜陪伴。
等到孩子終于正確完成,母親開心地稱贊道:
“太好了,這道題,你做了13遍,第14遍終于做對了!”
接著,還把這個好消息廣而告之給每一個家庭成員。
剎那間,孩子開懷大笑。
那樣的快樂,終將伴隨他一生,給他帶來無限的力量和底氣吧?
因為類似的故事,我們遇見過太多了。
一個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歡上了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
但她的父親堅持對她說:“你很優秀,真的。”
這個女孩的名字,叫鄧亞萍。
一個前途遠大的年輕人,跑去鄉下種地。
創新農產品,屢屢失敗。
他給母親寫信訴苦,母親告訴他:“別著急,你會成功的。”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袁隆平。
03
把孩子當人。
前兩天,看大冰直播,也見過一對“崩潰”的父母。
他們在直播間里抱怨,一大家子開著餐館,累死累活,15歲的兒子,不愛學習,好逸惡勞,不論你怎么說,就是不溝通,不服管。
爺爺奶奶只是跟孩子叨念:“別人坐著我們站著,別人吃著我們看著。”
孩子竟和老人的關系也變得尖銳起來。
他們向大冰求助,如何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
大冰的回答一點不留情面:
“你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他當作一個并沒有太多原罪的人。 不管家庭經濟是好是壞,不是孩子造成的,不管你們多么迫切地希望階級跨越,階級改良,家庭和睦,你不能要求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去負載太多東西,尤其是來自大人的不良情緒的宣泄……”
那一刻,醍醐灌頂。
周媽媽,咱捫心自問:
情緒爆炸的那一刻,咱是把孩子當作可以隨意處置的個人私產,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
是真的一點和孩子平等溝通的空間都沒有了,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在一瞬間噴涌而出了呢?
對家長而言,這只是一場情緒宣泄。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碎了啊。
04
管和管教,是兩回事。
我想對周媽媽說句貼心話,我真心期望你們的母女關系未來能變得更加融洽。
按照視頻里的說法,在輔導女兒學習上,你長期忍受著痛苦。
想來,孩子也是倍感煎熬吧?
如果只是一次失控還有轉圜的余地,可一而再再而三呢?
有句話說得好:“良好的情感和關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如果母女間總因為一些事情針鋒相對,那孩子別說成才了,成長都是個大問題啊。
當然,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父母得管。
但是管和管教,是兩回事。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么做,孩子就必須得怎么做。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作「超限效應」。
指的是因為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無論學習還是工作,本質上都是反人性的。
大人都難免打退堂鼓,何況孩子?
孩子被留堂,回到家里還有一堆作業,難免有消極情緒。
這時候,你去逼迫她,命令她學習,明擺著是把自己擺在她的對立面,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而管教呢?
是先要和孩子建立和諧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然后才能接受父母的教育。
可能有的父母確實也是這么做的,但孩子成績無論如何也搞不好,就開始崩潰,認為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
事實是,你的付出從來不會白費啊,就算沒體現在分數上,也體現在關系上。
一個和睦友好的家庭,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用我在這里多說了吧。
反而是你的暴怒,會讓包括學習在內的一切付諸東流。
05
如果努力之后還是個普通人,那就做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吧。
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
明明每個人都清楚,個體在學習上是存在差異的。
我們的孩子可能不是那么聰明,也沒有多高的天賦,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
可很多父母,還是無法接受那個學習不好和不愛學習的孩子,是我的孩子。
不僅周媽媽,看到這篇文章的許多父母,都不能否認這一點吧?
如果咱真能平心靜氣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就跟接納自己的平凡一樣,那么完全可以私底下找老師商量,給孩子適當地“減負”。
而不是和周媽媽這樣,拿孩子出氣或者在家長群里大鬧一場。
還記得去年那位爆紅全網的山東爸爸嗎?
孩子是學渣,家長會上還被單拎出來發言。
若是換個心態不平衡的父母,搞不得回去要揍孩子一頓。
可這位山東爸爸,卻在家長會上,把自己孩子夸成了一朵花。
“我的兒子成績特別差,給我們班嚴重拖了后腿,我也深表歉意!但我依然相信他有個美好的未來。 原因有兩點,第一就是我的兒子心理特別強大,他學習成績這么差,依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連我都佩服他。 第二點就是,我們實驗學校是青島名校,我的孩子竟然有時候也能考及格了,他是真的有在進步……”
這個時代,學習不好,不是什么天塌下來的大事。
多看看孩子的優點,然后將其放大,說不定他會闖出自己的一條賽道。
要知道,這個世界有一個殘酷的真相:
并不是每個孩子努力了都一定能考進名校,就像我們自己全力以赴也很難年入百萬。
那么,上不了名校,沒有年入百萬,就不配活了嗎?
當然不是。
如果我們的孩子已經努力了,還只能做一個普通人,那就做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吧。
就像那張傳遍全網的小學生紙條里寫的那樣。
親愛的爸媽:
你們還記得我是胎兒的時候,你們去產檢嗎?那時候,你們的期待是只要我健康正常就好,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忘初心。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