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行健(1935--2010),江蘇無錫人,
曾從名士袁容舫先生攻習山水、花卉、文學及詩詞。
1954年從著名畫家江寒汀先生專攻花鳥畫。
1963年又致力于中國繪畫理論的研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現代海派花鳥畫的代表畫家之一。
作品凝重典麗,生機勃發,大氣磅礴,
寫意之筆酣暢淋漓,
山水與花鳥的融合富有新意。
寫意畫鳥的順序
①先厾出背羽,再添翅尾。②畫出頭部。③勾出嘴眼和胸肚線,最后補足。↓↓↓
水墨畫鳴禽的各種姿態
練習畫鳥可先從水墨入手,用墨色來表現出深淺層次的各種形態,初畫鳥難于掌握準確姿態,則可以先用淡鉛筆或炭條輕勾出輪廓后再畫,只要反復,熟能生巧,就可以隨意發揮了。↓↓↓
水墨鳴禽畫法
畫鳥難畫足,因鳥足是全身重心的支撐點,鳥足位置不當,會使全身失去平衡。所以鳥足都是在最后添上。畫時要審視鳥體的氣勢后再選擇最佳位置添足,因此在畫足時應謹慎落筆。↓↓↓
平身踏枝
開始畫鳥應注意各部分位置的正確性,比例也不能失調。畫法要嚴謹,從寫實的基礎入手逐步過渡到寫意。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可能逐步攀登藝術高峰。↓↓↓
斂翅將歇
畫鳥也要注意鳥的某些細微動作的刻畫,因為正是這種細微動作往往傳達了對象妙不可言的神情,這需要在平時的觀察中一一默記在心。本圖將鳥頭微垂,眼睛注視著樹干,刻畫出它斂翅棲歇的悠閑神態。↓↓↓
寫意水墨鳥的各種表現
寫意畫鳥不必拘泥于鳥羽的真實性,只須將它最顯著的特征表現出來。寫意畫的用筆要簡練肯定,用寥寥幾筆就可刻畫出鳥的形神特征,這樣就達到寫意畫的目的了。↓↓↓
兩只喜鵲的畫法
畫兩只并列棲枝的鳥,可用正和背的不同姿態來增加其變化。喜鵲的尾羽較長,在其兩個長尾相交處要注意虛實,不能形成明顯等角度的叉形。 ↓↓↓
同形鳥的變化
畫兩只形態雷同的鳥,須在墨色的深淺和動作的細微處力求變化,避免重復的感覺。↓↓↓
變形的鳥
寫意畫鳥可在原形的基礎上予以夸張變形,以增強鳥的秩拙感,使其更具強烈的質樸可愛的神態。寫意畫下筆時定要潑辣果斷不涂不改,使筆痕井然,墨色透明而耐人尋味。↓↓↓
站地的鳥
畫站地的鳥,鳥爪須分開伸直才有力量,三鳥之間的姿態須有變化,而且還要有所呼應,產生情趣。↓↓↓
飛鳴的鳥
畫多只飛鳥,展翅形態須有區別,要盡量避免雷同。↓↓↓
群飛的鳥
畫群飛的鳥,除了姿態動作的變化以外,更要注意其聚散位置和安排,避免鳥距相等。↓↓↓
群棲的鳥
畫群棲的鳥須有呼應,但不需每只都作呼應,在一組鳥中其頭部方向應一致,方向一致氣勢就順;另一組再作對應氣勢,一群鳥就相互貫通而融為一體。頭部方向相反容易出現零亂和不相關的現象,影響畫面整體效果。↓↓↓
單只鳥的位置
單只鳥可以放在畫面縱線的中間,但不能放在紙的中心位置上,否則構圖就難以安排,應予避免。↓↓↓
景忌“挑擔”式
畫鳥后如在枝的兩端配景,須有輕重。一般說向上出枝,重心在下;下垂出枝,重心在上。兩端平均則會象挑擔一樣,所以花鳥畫中有“最忌挑擔”之說。↓↓↓
鳥主景副
花鳥畫中的配景一般都以鳥為主,鳥主景融以突出主題。配景過于強調會有喧賓奪主之感。↓↓↓
鳥體留白
水墨畫鳥要增強鳥體的明暗反差時,留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留白的塊面須集中,如留白大小相似就會顯得平淡呆板,失去美感。 ↓↓↓
水墨示范作品
水墨畫鳥不必過于注重刻畫鳥的種類,而要著重刻畫鳥的神態,要利用筆情墨趣把花和鳥的動靜表現得審完氣足。↓↓↓
下垂式
本圖的鳥和景全是下垂式,鳥翻身俯視作尋覓狀,與藤枝飄動相呼應,可增加動感和情趣。↓↓↓
橫倚式
橫幅式的畫,常用橫倚式的物象來構圖,但橫倚之物須用各種方法去處理,使其有橫中見直的感覺。本圖利用石塊上升與橫枝的花雖離還聯形成一片,使畫面頂天立地而氣勢上升,從而 不使人感到畫面物象是盡橫無直。橫的畫面中用直形物來相破,也是一種辦法,這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
直立式
同樣道理,直立構圖也須有橫物相破來予以調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