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農歷臘月初八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過了臘八節后春節的序曲就逐漸拉開了,家家戶戶開始“忙年”,買年貨,訂車票,遠方的游子們也準備回家過個團圓年,喜慶又隆重的氣氛越來越濃郁。
臘八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歲終祭祀儀式,以感謝祖先的庇佑,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平安,并沒有固定的時間,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才定為臘月初八,并形成了一個佛教節日,又稱為“法寶節”“成道會”等,后逐漸演變成民間的傳統節日。
而臘八節有一個很獨特民俗:喝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佛粥”“七寶五味粥”等,南宋《夢粱錄》記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中國民間喝臘八粥的歷史至少有一千年以上,如今在中國北方地區依然很盛行。
關于臘八節,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比如朱元璋落難說,相傳朱元璋在落難時,從老鼠洞中刨出一些五谷雜糧,熬成粥充饑。后來他做了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將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并將那一鍋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還有赤豆打鬼說,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的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人們相信疫鬼怕赤豆,因此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用紅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八粥怎么熬?
臘八粥其實并沒有固定的食材,各地各家都不同,但一般食材的種類都比較多,兩三種食材是沒辦法熬臘八粥的,而根據老一輩的傳統,熬一碗合格的臘八粥需要至少5種不同種類的食材,寓意五行俱全,五福俱全。
第一類食材:谷類,這是熬粥的基礎,一般是大米、糯米
第二類食材:豆類,各種豆子是熬臘八粥不能少的,紅豆、豌豆、蕓豆都可以,盡量不用黑豆、綠豆。
第三類食材:堅果類,這個就比較靈活了,可以是甜的葡萄干,也可以是花生、核桃等。
第四類食材:藥材類,如枸杞、芡實、蓮子、杏仁、山藥等。
第五類食材:甜果類,如紅棗、桂圓等。
這5類食材包含了一年四季的各類果實,地上長的,土里結的,樹上掛的都有,寓意五谷豐登、五福俱全(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又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熬粥的時候每類食材可以用一種也可以用多種,沒有固定的制式。
臘八粥
熬臘八粥其實沒啥特殊的技巧,就是食材一鍋煮,但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點。
第一:一些比較難煮的食材,要提前浸泡處理,豆類、堅果類的食材,提前浸泡幾個小時可以煮粥的時候保證一起熟。
第二:一些有苦味的食材,如蓮子、杏仁等在浸泡后不要煮太長時間,可以熬個十多分鐘再放入。
第三:容易熬的稀爛的食材,如紅棗、葡萄干等,可以最后加入,避免把粥煮的難看。
——老井說——
今年的春節來的比較早,臘八節也過的早,臘八節是一個充滿溫馨的節日,寒冷的冬日清晨來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在品味美食的又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韻味和歷史的沉淀,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值得試一試。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日常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