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媽媽已經11個年頭了,數了數,我給大寶發了11年的壓歲錢,一年100,一共1100元,二寶7年,一年100,一共700元。100元是我和娃爹一人50,共計100元。
問了一下在廣州的閨蜜,她家孩子10歲,一年收到爸媽壓歲錢20元,現在收了200元了。差距還挺大的。
壓歲錢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根據現存的文獻記載,壓歲錢最早出現在漢代,寓意辟邪圖吉祥,宋元以后,正月初一被稱為春節,唐朝開始流行在春節這天給孩子壓歲錢。
明清時期,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繩串起來給孩子。20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用糖代替壓歲錢,到了20世紀末,經濟好轉,居住在城里的人們,開始給孩子發紅包,往往是百元左右。
21世紀開始,壓歲錢的攀比風流行,越來越多人,開始攀比,誰拿到的壓歲錢更多,甚至還有人用驗鈔機數孩子的壓歲錢。表妹說,孩子新年的壓歲錢,比自己年終獎都多,爺爺奶奶一人給一萬,自己給2000都會被娃嫌棄。
安徽一位60多歲的張大爺表示,自己是做保安的,一個月工資只有2300元,現在過年發壓歲錢,一個就要200,一圈下來,一個月工資沒了。
熱搜上的壓歲錢話題,也說明,現在壓歲錢,真的給的越來越多。不光大人攀比,孩子也會攀比,誰拿到的多。
去年回老家過年,侄子、侄女們在一起,聊的話題就是“你收多少壓歲錢了?”有地說已經一萬多了,有地說快兩萬了,小侄子興奮地說,收到200了,結果一旁的孩子,鄙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說真的,我當時都想沖上去說“才多大的孩子,開始攀比了?”還好,接著就喊吃飯了,這個話題也就過去了。但我能明顯感覺到,小侄子的情緒不是很高,飯沒吃多少就下桌了。
后來聽表嫂說,孩子到家也不開心。她跟親戚們商量,以后壓歲錢都不要給太多了,反正都是大人的人情世故,還是要還的,別鬧得孩子們不開心了。我覺得表嫂做得很對。
不知道你們給孩子的壓歲錢,都會用來干什么?或者說,你們會怎么看待壓歲錢?我拿這個問題問大寶,他說,就是一種祝福啊!過年給小孩新年祝福的意思。二寶說,壓歲錢藏著爸爸媽媽的愛。
從頭到尾,他們沒有對金額,有什么看法,反而覺得,只要有,就很好。這些錢,被存在他們自己的銀行卡中,每年利息幾塊錢。
回想小時候,我們80、90收到的壓歲錢,基本上是一元、兩元、五元、十元面值,最后都到了父母的口袋,也沒什么攀比的概念,反正“最后也不是自己的”。
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的壓歲錢,基本上由他們自己掌管,閑聊之余,就可能談論起來,攀比可能也就無意識地形成了。
攀比背后或許是“重視”
表嫂說,侄子回到家很不開心,溝通了好久才明白,他覺得自己“得到的愛太少了”,因為才200塊錢壓歲錢。表嫂跟孩子解釋說,其實親戚朋友也給了他壓歲錢,只是沒有讓他保管,都給他存了起來,這200是爸媽給的“壓腰錢”,辟邪用的。侄子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
我家倆半大小子,有時候也會比,誰收到了多少壓歲錢,誰存了多少錢,但在他們看來,多出來的部分,可能就是“溢出來的愛”,說明有更多人重視自己。
我跟大寶的班主任聊過這個話題,她說,開學后也會有孩子們談論,但最后他們無一例外,是在比“誰更受重視”,也就是誰被關注的更多,而不是金錢本身。
是啊,七八歲乃至十來歲的低年級小學生,其實沒有太多心思。他們比的,并不是多大的金額帶來的虛榮感,而是自己是否被“愛”,被更多人喜歡。
如果是高年級的,或者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或許攀比的就不同了。因為,他們已經對金錢有了足夠的認知,也有更多的使用途徑。
這時候,孩子們比的,更多是自己對金錢的“掌控權”,你看,我能掌控兩萬,我能掌控一萬,你才能掌控幾百塊。他們的情感更細膩一些,對金錢的理解也更深入,攀比時,更多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沒什么對錯。
讓壓歲錢“更有用”
就像第一個章節討論的那樣,壓歲錢到底干嘛用?我覺得,家長如果能想清楚,并跟孩子溝通好這個問題,攀比的情況也會少很多。
大寶和二寶小的時候,親戚給的壓歲錢,我都代收了,然后又送出去了。所以,基本上沒存到多少。
但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之后的壓歲錢,我會和孩子一起規劃用途。因為每一筆錢,都有去處,娃不覺得,壓歲錢是“額外收獲”,值得拿來炫耀一番,也就沒有攀比心了。
民法典中對壓歲錢管理,也有一些建議,家長可以作為參考。我大寶就是從8周歲起,開始獨立管理自己壓歲錢的。在他們看來,這個年齡是成長的里程碑,也是“分水嶺”。所以,當我把他的壓歲錢,交到他手中,他表現得像準備宣誓的入伍戰士一樣,莊重且認真。
不管壓歲錢是幾萬還是幾千,或者幾百塊錢,我覺得,當孩子明白自己壓歲錢的“用途”后,攀比心會降低很多,轉而變得更有理財思維,懂得如何管理金錢。
一位朋友說,她家兒子的壓歲錢,從來沒到手過,即使兒子已經13歲了。剛開始是她給兒子存了理財險,剛好日期是過完年的幾天,沒捂熱乎,就都上繳了。等到兒子10歲左右,已經存夠了,但孩子覺得,爸媽的壓力也不小,所以收到壓歲錢,就直接給媽媽,用來幫忙交學費、興趣班費用,說不夠就得爸媽貼了。
你看,當壓歲錢有了自己的“去處”,好像一切就變得自然起來了,孩子也懂事了不少。所以,當孩子有了攀比心態,你不妨試試,給他的壓歲錢找個“窩”,不管是存銀行卡還是其他用途,總之別閑在手中,他也就不惦記了!
枕邊育兒寄語:
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時候我們盯著問題,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反而不如,深挖一下,問題背后藏著什么?或許,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就像孩子們攀比壓歲錢一樣,我們要解決的,或許不是攀比心理本身,而是如何引導孩子駕馭金錢,培養財商思維,您覺得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