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等多媒體內容極大豐富時代,數字閱讀并沒有被替代,“高品質內容”反而更加具備價值感和稀缺性。
作 者 丨 宿藝
編 輯 丨 子淇
短視頻等多媒體內容的普及,并沒有改變中國數字閱讀的快速增長。
最新《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我國數字閱讀規用戶數量超過5.7億人,相比上一年同比增長7.53%。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高達671.19億元。
中國億萬數字閱讀用戶2024年都在讀什么書?我們每個人在過去一年又讀了哪些各自喜歡與有價值的內容?華為閱讀近期推出的《2024年度我的讀書報告》,給出了詳細、精準又個性化的具體答案。
比如當我打開華為閱讀,就會發現2024年我看了36本書,平均每個月看三本,其中看時間最長的一本書的《凡人修仙傳》,并獲得了“自在逍遙”的年度書簽評價。而根據華為閱讀公布的數據,有超過35萬本被翻越過,2024年男性最喜歡的小說是《修羅武神》,女性最喜歡的小說為《桃花馬上請長纓》......
中國數字閱讀產業競爭內卷多年,華為閱讀是如何贏得超過億萬用戶的歡迎與高頻使用的?
持續引領高品質閱讀新趨勢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柯靈說:“閱讀是一盞明燈,照亮你人生的路”。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閱讀是一種習慣,提升內在,豐富情感,在閱讀中幫助找到真正的自己。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占網民規模的比例已超過50%,其中年輕人(19-45歲)是數字閱讀的主力用戶群。也就是說,短視頻等多媒體內容極大豐富時代,數字閱讀并沒有被替代,尤其是“高品質內容”反而更加具備價值感和稀缺性,這也是各大數字閱讀平臺面臨的新機遇。
最新《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也指出:當前優質內容呈多元發展之勢,高質量數字閱讀漸成氣候,技術和場景持續創新拓展,數字閱讀迎來更多可能。
華為閱讀就是高品質內容與精品閱讀的重要創新引領者。
首先,華為閱讀一直堅持“版權評選”與“內容嚴選”。簡單來說,就是上架的每一本書,都來自嚴格甄選、內容校對。為此華為閱讀與包括國內百余家頭部伙伴(如中信出版社、上海讀客、人民文學等)、一線內容平臺(如閱文、中文在線、縱橫、掌閱等),以及頂尖有聲內容平臺、視聽內容平臺和知識付費平臺(如喜馬拉雅、蜻蜓FM、樊登讀書等)展開深度合作,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優質圖書和精品有聲內容。
華為閱讀還特別重視引入“爆款IP”與“優質獨家”內容。比如《三體》等中國科幻頂級IP,《瑯琊榜》、《斗羅大陸》、《慶余年》、《盜墓筆記》等爆款電視劇原著小說,以及《繁花》、《活著》等經典文學著作等都全部上架,讓用戶隨手都可實現“熱點同步閱讀”。
《心理戰高手》、《我決定,不再受人擺布》、《不生氣的技術》等獨家圖書,更是強化了華為高品質閱讀的“稀缺性”與“實用性”。比如針對我個人的閱讀習慣,給我推薦的描寫華為30多年成長歷程的獨家電子書《常變與長青》,就直接被我列入個人書架,做到了“常讀常有,主動精準”。
在大量高品質內容基礎上,華為還通過數字加工與藝術創作,將大量精品書加上微動效、科學排版與對應插畫,讓原本單一的文字內容“立體化、精致化、動起來”。比如《了不起的中國名畫》中,使用中式山水和一葉扁舟游進畫面,將閱讀用戶直接帶入中式美學的意境之中,翻看更是如同一本精裝大作,從而帶來更直觀有趣的精品閱讀體驗。
重視提升閱讀體驗與“情緒價值”
閱讀是個人的事情,在大量的碎片化時間中,也往往牽動我們的場景體驗與情緒價值。
針對數字閱讀的這一特征,華為閱讀當前可提供17款全部免費的特色字體,做到用戶“閱讀任何一本書,總有一款閱讀字體適合你”。
“聽書”是很多用戶在移動出行、睡前,甚至是干家務時間中的偏愛的閱讀方式。比如我在2024年7月-10月從北京出發自駕問界M9穿越歐洲20國的旅行中,就一直在聽書《凡人修仙傳》,陪伴了我大半個長途旅行時間。
與其他聽書平臺相比,華為閱讀的聽書功能,支持男聲、女聲、童聲三大類別共13款音色切換,并且每種聲音都具備“擬人化的情感”,包括高興、驚訝、生氣、悲嘆情緒表達和豐富的聲音層次,這就避免了“機械聲”帶來的聽書“出戲感”。
華為閱讀還提供了“定制人聲”功能,可以讓在意的人為自己朗讀,為在意的人帶來聲音陪伴。這個功能非常實用,比如我兒子三歲多一些,每天睡前都要求媽媽給他講三個故事。但是有時候媽媽出差不在家,我就選擇華為閱讀的的“定制人聲”,通過保留聲音畫像與聲線特色,讓兒子獲得接近媽媽真人伴讀的體驗,順利入睡。
這個過程其實也并不復雜,只需根據頁面指引,錄制對應的20句話,系統就可識別分析并自動生成專屬語音包,對于很多需要遠距離陪伴的親子、情侶、親友之間,都可以提供獨特的閱讀“情緒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閱讀近期正式推出的“百億贈書計劃”,包含了很多高品質精品內容。用戶可以最多領取50本經典好書,也可以一鍵分享給朋友共同閱讀,從而提升屬于每個華為閱讀用戶的獨特價值與分享滿足感。
技術驅動,探索數字閱讀價值新邊界
數字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技術革新方式,基于華為在ICT領域的強大優勢,華為閱讀“通過技術驅動探索數字閱讀新邊界”的優勢日趨突顯。
比如華為閱讀的“全文翻譯”功能,基于華為大模型能力的飛速提升,可提供57種語言的全文翻譯與實時雙向免費轉譯。這個對于學外語、或者需要外語翻譯工作的用戶來說非常有實用價值。
比如我2024年在歐洲20國家的自駕穿行中,喜歡一邊旅行一邊看當地的書籍,而在德語、法語、俄羅斯這種“非英語”環境中,我基本上就是“外文閱讀睜眼瞎”。日常使用過程中,除了華為天際通的小藝翻譯功能外,另外一個常用的就是華為閱讀的翻譯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文化與名人著作,減少每個國家“泛泛打卡”情況,從而提升整個行程的文化樂趣與自我認知。
“AI概要”也是我常用的華為閱讀創新功能,基于華為大模型能力,可以精準快速提煉一本書的精華,以及每個章節核心內容。比如今年我在看王凱主演電視劇《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過程中,就對比看原著小說《大江大河》,但這是一個四部曲接近240萬字。相比傳統紙質書的復雜對比過程,通過華為閱讀的AI概要能力可以做到整部書的精華快速掌握,以及針對具體章節的快速定位跳轉,節省了大量時間,也提升了閱讀樂趣。
另一個比較實用的是華為閱讀的本地書籍導入功能,并且可同樣使用華為閱讀強大的聽書與AI翻譯等功能。比如去年10月一個通信行業老專家發我了一個國外關于最新5G-A技術的英文行業報告,放在之前這基本上就是費事費力的“硬啃”。在手機上導入華為閱讀之后,就會發現概括閱讀只看中文精華就好,感興趣的章節和技術細節,再精準定位之后仔細閱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事半功倍”。
《壹觀察》評論
高品質的精品閱讀作為人類璀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求永遠不會消失。
數字化,其實是一個先進的文化承載工具,是人類文化從石刻、動物甲骨或毛皮、竹簡或絲錦、紙張,到今天智能終端的載體演進的又一個全新階段。作為數字平臺,最好的選擇就是適應技術與用戶閱讀需求的習慣變化,不斷提供“最適合”的大眾閱讀體驗。
華為閱讀,就是數字閱讀這一大變革中,持續站在行業的前列的重要引領者和探索者,包括新技術、新功能、新價值的探索,以及在AI大模型與全場景閱讀等全新體驗與全新形態的探索。“帶用戶重新發現閱讀之美”,并非是華為閱讀提出的一個理念,而是“以行踐言”的承諾實現。
有人說,閱讀是一場時間旅行,五千年讀史可以讓人驅趕迷茫,對抗平庸。閱讀也是一件樂事,可以在悟道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與世界和解。
這其實都是閱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最好的禮物。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能打開華為閱讀,從《2024年度我的讀書報告》中看到我們來時的路,以及在未來找到更好的自己。
「壹觀察」創始人宿藝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編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搜索「壹觀察」
百家號、微博、抖音搜索「宿藝」關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聯網汽車丨智能家居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