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有向中國靠攏的意圖,但其始終是那個不懷好意的長期競爭的重要對手,讀懂日本經濟,對于我們能否閃避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那些陷阱與坑洞,有益無害。
《日本經濟奇跡的總結》
作者:都留重人
作者1947年擔任經濟安定本部(后成為日本經濟企業劃廳)綜合調整委員會副委員長,相當于國內國家發改委與經信部副部長,日本《1947年經濟白皮書》的主要起草者,直接參與了日本戰后尤其是美占時期的經濟改革,后擔任一橋大學校長。憑借其掌握的相關第一手資料,作者在本書中介紹并論述了美國占領當局的政策制訂與演變過程、朝鮮戰爭與日本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日美經濟貿易關系的發展等。
《日本世相》系列四部曲
作者:齋藤茂男
包括《為了生命閃耀之日》、《燃燒未盡的晚景》、《飽食窮民》、《妻子們的思秋期》;作者是日本著名記者,1958年獲第一屆日本記者會議(JCJ)獎。該套紀實文學出版于90年代,由一個一個記錄家庭和人物的小故事組成,類似于紀實小說,讀完后能夠感受時代的悲涼感。
《動蕩時代》
作者:白川方明
日本經濟曾因其活力和增長而備受世界矚目,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泡沫崩潰后陷入長期低迷,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進一步下滑。白川方明在其39年的央行生涯中,參與或近距離考察了日本高速增長結束后的重大經濟和金融事件,如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崩潰、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歐洲債務危機、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并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在這本書中,白川方明帶領我們,站在貨幣政策決策者角度,以全球視野反思日本經濟和貨幣政策。
《繁榮與停滯:日本經濟發展和轉型》
作者:伊藤隆敏 星岳雄
深入、細致、全面地介紹了日本經濟從二戰后至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發展與轉型歷程,特別是通過高速增長實現起飛和趕超,應對經濟崛起之后的貿易沖突、增速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泡沫經濟的產生、破滅與“失去的20年”,以及之后的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這有助于了解日本從貧困走向富裕的整個發展歷程,并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低溫經濟:日本低增長之謎》
作者:鶴光太郎
作者是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曾任內閣府經濟社會主任研究官,本書重點研究90年代之后到現在的日本經濟情況。
《飽食窮民》
作者:齋藤茂男
這部非虛構紀實書籍通過一個個典型普通人的故事,探討泡沫經濟下日本社會貧富差距及經濟政策。為什么是飽食?為什么是窮民?是指一邊享受著極為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一邊忍受著內心無比的焦慮與不安,最后窮得只剩下了“飽”。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夕,在籠罩著巨大財富泡泡的社會下,一邊超負荷工作,一邊卻因鼓吹消費的畸形價值觀負債累累,日益貧窮的群體。他們是當時日本表面繁榮的社會背后所投下的一片片陰影,也預告了泡沫經濟危機的到來。
《老人漂泊社會》
日本國有電視臺NHK紀錄片紙質版
記錄了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在各個養老院之間頻繁搬遷,陷入“漂流”狀態……背后反映的是日本養老難以避免的“痛”:護理設施不足,社會制度不夠完善。
《日本:生存的藝術》
作者:戴維·皮林
少有的非日本人視角,作者曾任駐日記者長達7年,采訪了日本各個階層的群體——政界大人物、知名藝術家、實業家、年輕人、老年人、主婦等,深入日本人的文化矛盾、焦慮、野心以及生存策略,以敏銳的文化鑒賞力描繪出一個立體而多面的日本:既存在令人窒息的同質化,也有著令人驚訝的集體適應變化的能力。
《格差社會》
作者:橘木俊詔
所謂的“格差社會”就是指日本階層固化、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日本的格差正在呈日益擴大的趨勢,同時在日本國民的高收入和高消費水平、繁榮的國際都市、現代化的商業模式背后,是巨大的生存壓力、大量失業和流浪人員、階層固化和不平等、逐漸縮小的社會保障網以及生活于其陰影之下的弱勢群體。
《新型日本階級社會》
作者:橋本健二
日本整個國度從云端墜落狠狠摔了一跤,從而導致社會發生了極大的質變。本書主要探討日本社會階層的流動及其背后的原因,諸如非正規工人的增加形成了龐大的貧困層,導致貧困率上升,進而導致未婚率上升,三成人口最終因為經濟原因無法組建家庭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