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21世紀經濟等媒體報道,此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草擬對外征求意見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助貸新規”)不久或將正式對外發布。有觀點認為,新規在分潤比例等方面將作出調整,實施要求將不如此前嚴格。
此前有消息稱,助貸新規擬定2025年1月起執行,存量業務自然結清。(詳情點擊《》)
近年來,隨著監管對于互聯網貸款的政策收緊,不少商業銀行積極推進屬地轉化、強化限額管理等工作。
“我們目前沒有新增資產名額。”從前期的調研中,消金界了解到,出于風險考量,大部分商業銀行沒有新增需求,其助貸及聯合貸業務將以優化結構、穩定規模為主。
如今,監管旨在以規范銀行以合同方式約束合作方,對助貸機構、擔保增信機構進行"名單式管理",并進行“總行級準入審批”。
消金界了解到,在這一監管態勢下,且出于消保客訴等方面的壓力,銀行正在加快清退中小合作機構。
目前獲客合作方主要集中在字節、螞蟻等頭部互聯網平臺。未來隨著資產進一步向優質平臺集中,助貸行業的格局恐將進一步分化。
此外,助貸新規通過重塑收費模式和擔保模式,使得資產方和資金方在現有利益分配格局上進一步博弈。
此前銀行開展助貸業務時,按照收益分配情況主要分為分潤模式和固收模式。
分潤模式為銀行全額收取客戶利息后,按約定比例與合作機構分成,銀行承擔全部風險,實際收益率取決于資產質量和風控水平;而固收模式為銀行全額收取客戶利息后留存固定收益,剩余部分作為平臺手續費支付給合作機構,實際凈收益率固定。
如今,監管旨在規范擔保業務,引導商業銀行發展自營業務,加強自主風控能力。
當下,不少銀行正在加快發展線上自營業務。比如,公開信息披露,2023年,甘肅銀行加快發展自營業務,自營線上貸款余額為25.21億元;昆侖銀行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拓寬零售互聯網信貸產品盈利空間,推出首款自營互聯網貸款產品“昆侖快貸”;承德銀行推出“享e融”等線上自營貸款產品。
不過,有觀點認為,助貸新規將去除此前草案中關于分潤比例的限制。在金融機構“資產荒”背景下,頭部互聯網平臺甚至有更強的議價能力。未來各家機構如何做好會員服務、降低客訴率,將成為2025年的工作難點與重點。
作者郵箱:
xjj@xiaojinjie.com.cn
此文為消金界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評論互動
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思考和觀點~
企業動態:
行業快報:
先鋒觀點:
推文亂序顯示,點擊在看及時收到我們的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