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辰從汽車后備箱取出租來的地毯清洗機,又拿出清潔劑,丈夫提前把家具全挪開,兩人花了四個小時,把家里的地毯洗了一遍。所有費用加起來不到70澳元,比請人來做省下了200多澳元。
時間往回退十年,在上海住著大平層,衣食無憂的她,不會想到移民后學會的第一項技能竟然是清洗地毯。
精英中產移民第一課:失業
七年前,38歲的陳辰和丈夫通過189獨立技術移民簽證來到澳大利亞,從上海遷居悉尼。選擇移民,最初是考慮到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希望兒子擁有不一樣的成長環境。
丈夫畢業于名校的計算機專業,又在互聯網公司有多年工作經驗,拿到身份后不久便獲得了工作機會。陳辰沒有那么幸運,雖然在國內廣告公司做到創意策劃總監,但她很快發現過往的工作經歷在這里并不吃香。起初,她投遞了不少senior(資深)崗位,大多石沉大海,連面試邀請都很少。調低心理預期后,她開始找一些junior(初級)的工作,進行了一些面試,仍然沒有拿到offer。
與程序員這樣靠技術的工種不同,廣告行業對于人脈、語言、文化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陳辰在語言和文化上有著天然的劣勢,申請senior的崗位缺乏人脈與根基,申請junior的崗位在年齡和工作經歷上又顯得格格不入。
“有一次面試,我簡單介紹了經歷和做過的項目,他們很驚訝,我在國內已經是leader了,卻來澳洲申請這么基礎的崗位。最后這家公司也沒有給我offer,可能是覺得我過于overqualified(資歷過高)?!?/p>
在國內時,陳辰和丈夫的收入相差不大,年薪五十萬上下,但移民后,自己驟然成為“無業人員”,無法為家庭做出更多的經濟貢獻。每天早上丈夫、孩子陸續離開后,陳辰就會泛起強烈的失落。
比起陳辰,來自北京的PP一家移民時更為謹慎小心。為了平穩過渡,妻子先去加拿大念碩士,同時將孩子帶去生活,PP負責在國內繼續賺錢、提供經濟支持。畢業后,妻子在當地找到了工作,之后拿到永居,PP覺得時機到了,便辭去大學副教授的教職,飛往加拿大與妻兒團聚。
辭職前,PP預料到求職之路不會太順利。沒有海外背景、英語水平普通、學術水平中等、年齡超過40歲,他很難找到和國內職稱相當的教職。盡管有預期,但實際情況更糟糕,連投遞給社區學院的簡歷都沒有回音。
“部分高校老師移民后可能是失業率最高的群體之一,想要在北美找一份教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陳辰和PP的經歷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移民政策友好的國家新移民數量激增,工作崗位的增長卻十分有限,新移民的失業率增長很快。據加拿大政府統計,?在加拿大居住不到五年的移民失業率在2022年8月為7.4%,而在2024年7月為12.6%??,是所有調查人群中最高的。
其中,一些在國內相對體面、高薪的工作是失業高發區,比如醫生、工程師、高校教師等。以醫生為例,在加拿大執業需要當地通過語言考試、專業資格評估和臨床技能測試,耗時非常漫長,且不同省份之間認證標準各不相同,讓許多新移民的求職之路倍加艱辛。
從副教授到修車工
失業后,陳辰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省錢。盡管丈夫找到了工作,但崗位基礎,工資并不能完全覆蓋房租、孩子的學費和全家生活支出。存款逐漸減少,每天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動,都會增加陳辰心中的焦慮。
“以前每個月到手四五萬,想買什么都可以做主,但沒有收入的時候,每花一分錢都覺得心理壓力大。”
來到悉尼半年后,兒子有次玩耍時弄臟了地毯,為了不被公寓罰款,她需要清潔干凈。最開始,她想要找專業人士,在網站上查詢完價格,最便宜的也需要近300澳元。于是 她 租來一臺家用地毯清洗機,一個人花了整整六小時把全屋的地毯清洗完。 雖然第一次洗,沒有很干凈,還腰酸背痛了兩三天,但一想到只用幾十澳元就解決了問題,陳辰覺得特別高興。
在失業的漫長周期里,更讓新移民們難以跨越的是失去社會身份帶來的心理障礙。來到澳大利亞前,陳辰和丈夫賣掉了一套上海的房子,手里的存款支撐他們在這里生活幾年沒有問題,但習慣了職場生活的陳辰并不愿意成為全職太太。
那段時間,每個工作日對她而言都很難熬,有時獨自出門買東西,看著街上的人行色匆匆,陳辰會忍不住想哭。心理的焦慮投射到現實生活之中,她常常在做飯時切到手,無論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做一會兒就想去檢查一下郵件,看看投遞的工作有沒有新的回復”。丈夫提議她去看看心理醫生,但用完醫療保險涵蓋的報銷額度后,陳辰拒絕繼續這項高額支出。
陳辰在澳大利亞的求職始終沒有進展,直到一年后,國內的前同事遞來了一個遠程廣告策劃合作的橄欖枝,她毫不猶豫地接下了。之后, 陳辰陸陸續續開始一些國內的廣告策劃工作,也在求職網站上尋找遠程工作的機會,成為了自由職業者。
PP下定決心徹底轉行。“四十多歲再去讀一個PHD時間太長、成本過高,但沒有國外的博士學位和過硬的學術證明,想要在這邊找教職不太可能,文科專業去做高中老師的難度也比較大,還不如早點尋找其他出路。”
“一旦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就沒空焦慮了?!?/p>
半年的時間,他嘗試了在中餐廳做服務員、送外賣、開Uber等工作,既是考察,也可以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但這些技術含量低、工作時間長的職業并不符合他對于未來生活的規劃。
電工、銷售也是許多新移民轉行時的選擇,但PP自覺不適合,也排除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結合興趣愛好、身體狀況,他決定申請當地college的汽修專業,兩年制,畢業后考取執照就可以入職4S店。
“選擇汽修一方面是因為我身體還不錯,能承受體力勞動,另一方面我一直對汽車挺感興趣的,存款能支撐兩年沒有收入去學習。移民就是為了脫離過去的生活環境,讓身心都更加自由,所以選擇工作的時候我也會比較看重興趣愛好?!?/p>
累,是PP這兩年學習過程最大的感受。雖然在國內時一直堅持健身,但剛開始每次搬輪胎、拉大鋸都能讓他累得靈魂出竅。有一次拉鋸的時候姿勢不對,手上被磨出了幾個巨大的血泡;第一次去電焊車間練習悍花的時候,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綜合癥;搬輪胎搬到第二天手臂抬不起來更是家常便飯。
“我很少跟前同事談論現在的生活,畢竟在他們看來,放著好好的副教授不做,來加拿大做體力活,簡直就是沒苦硬吃?!?/p>
“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
來到澳大利亞七年,陳辰和丈夫喜歡這里的自然環境、空氣質量,看到孩子能夠在更自由、壓力更小的環境下學習、成長,他們覺得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如果單純考慮職業生涯,陳辰覺得移民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接到一些廣告策劃方面的遠程工作后,陳辰成立了獨立工作室,主要對接國內業務,規模不大。偶爾與過去的同事聊天,發現曾經的下屬現在已經是公司高層,職業發展上遠遠好于自己。丈夫過去的好幾位同事靠著互聯網公司的股權實現了小范圍財富自由,從基礎職位重新出發的他還在senior崗位上,“而且華人要在本土公司做到很高的職位是非常困難的”。
PP汽修專業畢業后,做了幾個月實習生,拿到執業許可,現在已經入職當地一家4S店?!懊刻於荚跒轭櫩徒鉀Q具體的問題,這種感覺比做虛無縹緲的學術研究要好太多了?!?/p>
不過,他并不推薦經濟上有后顧之憂的人這樣做,“現在這個行業趨近飽和,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需要做一段時間的無薪學徒,對有經濟壓力的人來說并不友好”。
談到未來,PP會繼續在加拿大工作、生活,陳辰一家則不確定。最近一年,澳大利亞匯率動蕩,經濟形勢不明朗,再加上陳辰的主要客戶來源仍然在國內,她更傾向于孩子上大學后就回上海生活。
“很有可能折騰十年又回到原點,但很多事情就是體驗過了才不后悔。”
采訪/撰文:Echo
編輯:Bel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