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卻發現套內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
這個被“吃掉”的面積,叫公攤。
去年年底,多地官宣“取消公攤”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一些城市開始逐步取消公攤面積,例如衡陽自2025年1月1日起實行套內建筑面積計價,而張家口則逐步推進相關政策?。
公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小區公共過道 、電梯、樓梯等公區都是公攤面積,但這些公攤面積的錢是由業主負擔的。比如你300萬買的房子100平方米,公攤就“吃”掉了大概七八十萬。
更可惡的是,有些樓盤變味了,開發商覺得既然要公攤,那能不能多貪一點,一戶貪一點,小區有那么多戶加起來就不少了。
攤出來的可以蓋會所等,最后會所的收益業主并沒享受到,甚至開發商最后可能把會所賣了,變成私有財產。
因此,取消公攤,大快人心。
“取消公攤”這一政策直擊了長期以來購房者對于公攤面積的不滿和痛點。
然而,我們必須正視兩個問題。
首先,取消公攤的政策主要在三線城市推行,強二線城市甚至一些較弱的省會城市都尚未采取行動,因此這一政策的影響范圍相對有限?。有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衡陽市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為86.79億元,同比下降了31.4%。三線城市樓市形勢嚴峻,亟需救市措施。
當前,購房者普遍傾向于在省會城市購房,地級市的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壓力。例如,如果你月薪1萬,在省會房價降至1.5萬,而地級市房價僅為8千的情況下,你可能會更偏向在省會購房。
這種趨勢在內陸省份尤為明顯,因此,取消公攤成了一些地級市吸引購房者的有限手段之一?。
?其次,取消公攤可能對二手房市場造成沖擊?。在新房與二手房并存的市場中,若新房以套內面積計價,而二手房仍包含公攤面積,這將導致兩者在價格上產生差異,進而影響購房者的選擇。
購房者可能更傾向于購買價格相對更低的新房,從而使二手房市場陷入困境。這種情況下,二手房業主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取消公攤政策雖然對新房市場有利,但也可能加劇了新房與二手房市場之間的“內卷”。
因此,官方在推進取消公攤的同時,也應考慮如何減輕“高位站崗”二手房業主的負擔,例如降低供房利息等,以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