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熱鬧的事是娛樂圈的事,連續兩天霸榜。我真的懶得點開,試圖了解他們的那些事。昨天對著屏幕枯坐了一小時,索性還是不寫了。
其實硬寫還是可以的,比如俄羅斯擬立法,限制在公開場合使用英語。一群國內的俄粉紛紛點贊“支持普京大帝!”而我們家附近,最近又新開了兩家俄羅斯商品店,中國人開的。目標市場是俄粉。這種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我也懶得多說。只能祝福這些俄羅斯商品店的食品質量是合格的。為點情緒價值和智商充充值也就罷了,沒必要連自己的健康也搭進去。
但我也不想這么長篇大論地寫了。今年我的寫作狀態大抵如此,除非有強烈的寫作欲望,不然也就不寫了。因為很多話都已經說了,自我重復也挺沒意思的。
今天看到李永樂老師的一個視頻,講述自己當年考研清華電子工程系碩士的時候,面對同學的嘲笑,但是還是不放棄,不躺平,勇往直前考上研究生的“上岸”勵志故事。
有意思的是,李永樂在其中講到了三國,原來,李永樂在辛苦備考的時候,時常閱讀三國演義,覺得劉備這個人物不錯,打了一輩子敗仗,最終還是當上了皇帝,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李永樂動情的說,“我以劉備為榜樣。”
這話聽上去比較勵志,但是轉念一想,考個破研究生,哪怕是清華的,這跟劉備的帝王之志有什么關系嗎?劉備走的是權力之路,而研究生走的則是求學之路,二者根本不是一個賽道,不是一個邏輯。
如果讀三國,僅僅看到了劉備百折不撓的一面,說明對于三國這段歷史的認識也存在極大的片面性。要我說,曹操這個人物更加復雜而立體,詩學才氣、人格魅力,更是遠勝于老好人劉備。研究曹操,似乎還更有意思一些。
李永樂的勵志故事對于準備考研的同學來說,也許是有益的。但是我也嚴重懷疑,那些考研的同學,也無非是希望通過拿個學位,來給自己換一個“鐵飯碗”,最好是體制內的,有點小權力,最終功成名就了,衣錦還鄉。
說實話,這種人生軌跡,真的很土,也完全背離了一個學術傳統應有的路線。而這種思維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成為當前越來越內卷的主要導火索。
大家太想在有限的賽道里面成為人上人了,渴望成功,渴望成為權力的一部分。
我不明白,為什么考上研究生成為當下這么多年輕人如此渴望的道路。德國的年輕人會這么考慮嗎?更何況,考上研究生,也未必等于就能夠掌握一門謀生的本領。
而現在的大學體系,絕大多數所傳授的知識和理論,往往跟畢業生之后謀生所需要掌握的手藝之間是不相關的。
實用主義實用不起來,那么大學理想呢?
同樣畢業于北大的詩人海子,沒有考研。據說去世前去了一家小酒館,問老板能不能用我朗誦我的詩來換你的酒。老板說,這就給你倒酒,但是千萬不要念詩!
海子這樣的人幾乎絕跡了。
就連李永樂這樣的人也少了許多。
更多的人一邊罵著內卷,一邊努力渴望“上岸”。
成功學日漸疲軟,庸眾裹挾憤世嫉俗者,嘲笑詩人。投機者聲量最大,壓倒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