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4年,全世界的汽車市場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一次的變革,不再是由西方主導的燃油車,而是由中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掀起的!
就在日前,比亞迪放出了一則數據:2024年比亞迪新能源全能累計銷量高達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這也讓比亞迪成為了中國汽車市場車企的銷冠,同時還是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銷冠。
也就是說,在2024年,來自中國的汽車品牌比亞迪在全球汽車行業上,掀起了一股“龍卷風”,告訴了全世界,當初不被看好的中國車企,如今也能站在全球化舞臺上,大顯身手!
除此之外,中國車企還開辟了一條“新賽道”,實現了真正的彎道超車。
曾幾何時,很多人認為,國產車不如進口車。
就算是今天的新能源時代,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國產不如特斯拉。
放眼望去,現在的國產品牌能夠碾壓國外車企的真的數不勝數。
今天的比亞迪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初王傳福堅決要拋棄燃油車,全力押注新能源賽道的時候,不少人投去冷熱嘲諷。
但今天,比亞迪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人不僅能造車,還能造好車。今天比亞迪這427.21萬輛的銷量就是很好的證明。
也難怪韓國媒體會感慨:韓系車在中國市場衰退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中國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改變,而是中國車企的創新能力太強了!
日媒更是直言不諱:同等價位的汽車,日系車顯得如此簡陋。
一款十萬價位的汽車上,中國車企都能安裝上滿滿的科技感,反觀日系車,價位20萬的車甚至連倒車雷達都沒有……
其實,比亞迪成為銷冠的背后,是人才和技術支撐。
換句話說,國產車能夠實現“物美價廉”的背后,是因為我們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手里,所以我們可以掌握價格的主動權!
相信前幾天大家都看到了,比亞迪拿出了30億作為教育慈善基金,助力中國科技事業發展。
全國35家高校,28家科技館齊聚比亞迪,其中不乏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中國頂級學府,這背后所呈現的,就是要告訴西方國家,今天的中國不僅重視科技發展,更是重視人才培養!
正如王傳福所說的:如果沒有科教興國,就不會有比亞迪的今天,更不會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今天!
為此,比亞迪成功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培養更多人才,搭建更龐大的人才隊伍。
據了解,從1994年至今,比亞迪已經連續28年堅持不斷招聘應屆大學生。
最近這兩三年,甚至招聘超過5萬名應屆大學生。去年的碩士、博士比例更是接近70%,研發人才占比高達80%。
目前,比亞迪擁有強大的博士天團和博士后團隊,光是研發工程師就超過11萬人。
或許,這就是比亞迪科技創新的底氣。
如此強大的人才體系,自然能夠造就今天強大的比亞迪。
當然,享受了時代人才紅利的比亞迪,也沒有忘記承擔社會責任感。
今天比亞迪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捐資30億助力科教興國戰略,一方面推動中國的汽車科技發展,另一方面也號召更多車企重視人才,重視科技研發。
其實,在感慨比亞迪這30年來發展不易的背后,我更多感到的還有吐氣揚眉。
因為今天的中國車企也能夠有這般成績非常的不容易,畢竟在汽車行業,一直以來都備受美西方的封鎖和壟斷,光是發動機這一賽道,就備受美西方圍堵多年。
但如今,我們不僅突破了發動機技術,甚至在新能源賽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硬生生讓中國從一個“汽車落后國”,搖身一變成為了全球銷量第一,全球汽車生產第一的大國!
必須承認,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制造顯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比亞迪等一眾國產車企的帶領下,汽車行業也迎來了巨變。
在全球汽車市場上,不再是清一色的美系車、德系車、日韓系車,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出現。甚至中國車企也開始出海建廠,比如比亞迪在巴西、在泰國都設有大型工廠。
這也難怪西方媒體感慨:中國的電動車開始駛向全球,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更是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
回過頭來,比亞迪拿下了“427萬輛銷冠”頭銜的背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30億來助力中國汽車發展,足以讓整個西方震動。
因為讓他們意想不到的,不是中國電動車擁有如此高的銷量,而是中國車企拿下如此高銷量之后,居然還能夠拿出龐大的資金去培養人才發展,繼續深耕汽車科技研發。
這一舉措相當于中國車企走在了西方的前列,要帶領著他們在新能源賽道上共同進步。這才是令人欣慰的,同時也是美西方最為擔憂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