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一隅
執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青島嶗山新世紀學校 五年級6班 王伊珃
特別呈現
小寒·三候
(節選自《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朗讀者:孫詩媛
配樂:心靈與共
小寒初候 雁北鄉
這時正是“三九”嚴寒天。宋代大詩人陸游寫道:“晡(bū,本義指申時,等于現在下午三時至五時)后氣殊濁,黃昏月尚明。忽吹微雨過,便覺小寒生。”生在南方的人,最能體會這小寒陰雨的苦處。
在北方,這慘淡之境又是另一番表現。風里的寒氣侵蝕得行人的臉龐隱隱作痛,手露在外面稍微久一點就會有發僵的感覺。腳下的土地凍得發白,偶爾從冰層中破裂出一泓水波,卻被那厚厚的冰塊襯得發黑。
這便是小寒初候“雁北鄉”時節的天地之氣了。
天地間仍然陰寒盛極,但大雁已感天地氣息變化之先,開始了飛往北方家鄉的旅程。
小寒二候 鵲始巢
冬站在小寒時節的風中,天冷得格外藍而清,地冷得格外硬而白,萬物冷得靜寂而又格外干凈。
智慧的先人總結出種種氣候現象,諸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無雨,小暑必旱”,等等。其間蘊含的道理是:當寒則寒是福,當寒不寒非福。
小寒時節的天地,是至寒至冷的,可這樣的至寒至冷并不讓人感到壓抑,而是充滿了清朗之氣,是天地給予生命的福分。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唐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開宗明義便如是吟誦。大呂是農歷十二月的別稱。盡管還是數九嚴寒,已經感受到陽氣之動的喜鵲,開始忙著為新年壘新巢啦!
眼見這吉祥之鳥嘰嘰喳喳,飛來飛去,銜泥壘枝,忙忙碌碌地修筑新巢,這是多么喜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讓人心情愉悅而忘了冬寒之苦?
小寒三候 雉始雊
(雉zhì,通稱“野雞”;雊gòu,雊鳴,野雞鳴叫)
當就在這令人備受煎熬的寒涼之中,雉鳥也開始鳴唱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釋“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雊,雌雄之同鳴也,感于陽而后有聲。”
能當得上“文明”二字,雉鳥應是鳥中的君子了。單是想象那雌雄的雉鳥在枝頭一唱一和同鳴的情形,灰暗的冬日天空似乎也因此生動了起來,多了幾許鮮亮的色彩。
這樣的鳴唱,是在提醒人們,莫畏嚴寒,勿失耐心,難挨的冬日就快過去了。
寒冬臘月盼新年
“莫怪嚴凝切,冬春正月交。”是的,春意正是在嚴冬里發芽的。小寒,正是冬與春交替、寒冷與溫暖重疊的關鍵時節。
冬的凝重中,萌生著春的明快。天地氣息變化所蘊含的春意,已經足以讓人興奮了,但這還不夠,聰明的先人又以自己的創造,把這嚴冬冷郁的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最典型的就是臘八了。把那各式的米、各式的豆、各式的堅果合水而煮,加以甜甜的紅棗、葡萄干還有糖,不起眼的五谷雜糧便成了人間美味,這便是把生活化作了藝術!
但這依然不夠。“寒冬臘月盼新年。”在臘月里,人們開始忙年了。“小寒大寒,殺豬過年”“小寒忙買辦,大寒賀新年”。辦年貨,制臘肉,剪窗花,寫春聯,買年畫,大掃除,備新衣……要做的事太多,迎接新春到來的忙碌與喜慶蕩滌了冬日的嚴寒與沉郁。
更重要的是,一切都指向那個最溫暖的“家”。
大雁北歸,要飛回遠方的家;鵲兒翻飛,要為自己壘一個新家;雉鳥同鳴,是在鳴唱有家喜悅……而無數的人都在準備著歸鄉的行囊,積累著迎接親人回家的滿室溫情。
回蕩著歸家的心曲,這最嚴寒的時節便成了通向溫暖、希望與寄托的時光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