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會館,是明清時期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團體集資興建的建筑。有的是一個城市的同鄉,例如廣州會館、蕪湖會館,也有的是一個省的同鄉,例如江西會館、湖南會館,還有的是幾個省的同鄉,例如山陜會館、湖廣會館。這些會館大多位于商業發達或者交通重要的城市,由于大多是商人集資修建,所以會館的好壞,也體現了這些地域商人的實力,為了展現實力,很多會館被修建得十分豪華,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在運河古都山東聊城市,歷史上曾有“八大會館”,如今卻只剩下一座山陜會館。清代中期,在聊城的山西和陜西商人,耗費白銀60465兩6錢9分,耗時66年,建造了這座山陜會館,至今仍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
中國現存的明清會館不少,聊城山陜會館,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座會館位于大運河西岸,俗稱關帝廟,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至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方具現今規模。
還沒走進會館,已經被精美的山門吸引住了,山門門楣上方各嵌一石質方匾,匾上分別是“山陜會館”、“履中”和“蹈和”,次間兩門的兩側為磚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書“精中貫日”,右為“大義參天”。
正門有對聯,上聯為:本是豪杰作為只此心無愧圣賢洵足配東國夫子;下聯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氣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聊城山陜會館處處都體現著中式美學,山門上那層層疊疊、整整齊齊,如同大海波濤一般的斗拱,簡直就是強迫癥患者的福音。
整座山陜會館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左右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臺樓閣160多間。
山陜會館正殿供奉關圣帝君,俗稱關帝廟,舊時山陜商人外出經商,需要用“誠信”取信于買家,要用“忠”和“義”規范買賣雙方的行為。作為誠信和忠義化身的關羽,也就成了商人們的“保護神”。
正殿對面是戲樓,為什么古代的戲樓都要正對著供奉的神像呢,因為唱戲除了給人看,還要給神像看,這叫做演戲酬神。戲臺正下方是不允許站人的,有身份的人只能在戲臺兩旁的看樓里聽戲。
一座也不算特別大的建筑,憑什么耗費6萬多兩白銀,用時66年呢?古人講究慢工出細活,不像現在這么趕工期,你看看那些精美的石雕木雕,大概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耗費這么多財力和時間了。
山陜會館有“三絕”,分別是木雕、石雕和磚雕。木雕被用于山陜會館最為顯眼的位置關公大殿屋檐橫梁下方,有三整塊核桃木質透雕。
左邊一塊刻的是節選自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故事的《孝子圖》。右邊一塊刻的是神仙傳《爛柯山》的故事。中間一塊刻的《八仙祝壽圖》,南極仙翁及其道童,兩側是八仙。仙們腳下踩著麒麟、梅花鹿、鳳凰、大象等飛鳥走獸,瑞獸都是整體鏤空透雕出來的,雕刻技藝十分罕見,極為珍貴。
木雕是山陜會館的精華所在,是最值得細細觀賞的所在,從山門到正殿,精美木雕比比皆是。
石雕是第二絕,正殿前的這對石獅通高3.25米,花費了六百多兩百銀,是當時的晉商專門從山西家鄉水運而來,不僅展現了晉商的雄厚實力,也見證了聊城這座運河古都的興盛。
山陜會館石柱也十分精美,柱礎是精美的石獅,柱身的側面、背面分別刻有花卉圖案,正面刻有楹聯。
山陜會館的磚雕一般出現在門口或者石板畫的垂花門罩上,是裝飾性雕刻,都是用青磚雕刻而成。
飛檐翹角的屋檐上,還端坐著穿著官服,長著絡腮胡的小人,這個在山西的廟宇中并不少見。
來聊城旅游可別錯過山陜會館,這座古建筑是明清時期大運河商業繁榮、聊城市井繁華的有力見證。
明清時期,陜西和山西兩省形成了馳名天下的兩大商幫——晉商和秦商,山陜會館就是山西、陜西兩省商賈聯鄉誼、祀神明的處所。由于晉商和秦商財力雄厚,山陜會館往往都是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除了聊城山陜會館外,比較有名的還有河南社旗山陜會館、河南洛陽山陜會館、湖北襄陽山陜會館等等,總之你在一座城市里遇到山陜會館的話,首先說明這座城市以前商業或者交通發達,其次你值得走進會館去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