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誤殺3》,大家有關注嗎?
首映日直接轟下8700萬票房,3天破2億,4天破3億。
截止到發稿前,《誤殺3》的總票房已破5億,觀影人次1221萬,而媒體預測給出的最終票房在7.13億左右。
實實在在的數字證明,觀眾仍然相信《誤殺》系列。
而這次《誤殺3》距離第一部已經過去了5年,新的一部無論是尺度還是工整性都得到了全方位升級。
導演甘劍宇,主演肖央、佟麗婭、段奕宏、劉雅瑟、馮兵,陳思誠做監制總攬大局。
二刷完《誤殺3》,你問我這個IP的制勝法寶是什么?
一個字——
爽!
《誤殺3》的觀感就是爽,爽到飛起,爽到離譜。
它把商業性發揮到了極致,讓觀眾感覺電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物超所值。
你想看節奏,ok!
電影開場5分鐘,肖央飾演的富豪“鄭炳睿”的女兒就被人綁架,綁匪索要1億,警察“張景賢”(段奕宏飾)下一秒直接空降案發地點,與劫匪斗智斗勇。
背景鋪墊、人物介紹放一邊。
先讓事件發生,讓觀眾一秒帶入,開場就爽。
你想看懸疑,ok!
盡管綁架過程沒有蛛絲馬跡,但鄭炳睿就是懷疑一位叫“施福安”的老友。
不顧警察的反對,帶著家教老師“李慧萍”(佟麗婭飾)就踏上了尋女之路。
接著,他們在叢林中穿梭,在河畔中穿行,前面有劫匪的釣餌,后面有警察的追捕,場景換了再換,情節豐富程度完全不亞于公路片。
綁匪不僅不著急拿到贖金,還在路上和他玩起了猜謎游戲,三道題目字字不談綁架,卻又字字離不開綁架。
而整個綁架過程,綁匪甚至全程直播,讓整個城市圍觀這場聲勢浩大的綁架。
鄭炳睿為什么一口咬定是施福安?
綁匪為什么和鄭炳睿玩游戲,又為什么不怕警察,反而全程直播?
這懸疑感,就瞬間拉滿了。
你想看暴力,ok!
鄭炳睿答對了三道題,終于找到了女兒的地點,當他們來到一處偏僻的廢墟時,卻發現孩子不是女兒,而是安全署長的兒子。
綁匪說,你現在有一個選擇,把安全署長的兒子帶來,換你的女兒。
不是?綁匪怎么知道我和安全署長的關系?
還沒等鄭炳睿反應過來,那邊已經沒有耐性,隨著咔嚓一聲,一張照片傳來——
鄭炳睿的女兒被齊根切斷了一根手指!
啊!啊......啊!
鄭炳睿此刻如同被激怒的野獸,血腥之欲直沖天靈蓋。
而下一場戲,他甚至完全不顧來救兒子的安全署長,在好友幫助下逃出警方控制,直奔地點。
他去哪了呢?
施福安的老家!
“施福安哪里?”
“不說?好。”
就這么一刀,一刀,一刀,“誤殺”了施福安的妻女。
太狠了,太直接了,太解氣了!
你想看反轉,ok!
以上所有情節還只是電影的第一幕,也就是1/3的時長。
而隨著第二幕開始,《誤殺3》真正意義的高潮才來臨。
你以為父愛如山的父親,其實是戕害無數孩童的惡魔;你以為殘暴無道的綁匪,其實是為女復仇的母親;你以為盡職盡責的警察,其實是沽名釣譽的悵鬼.....
而你以為任人擺布,全程打醬油的小白兔,更是這一切的幕后主使。
再回看曾經的種種讓人不寒而栗,回味無窮。
電影中所有出現過的角色,幾乎都有獨立的個人故事,和一兩層的反轉設計。
而這種反轉被嵌入在劇情推進中,隨著角色的第二形象出現,整個劇情也被推倒重來,從而導向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
整體看下來信息量爆棚。
別說尿點,怕是低頭看一眼手機都跟不上節奏。
更別提主角肖央的角色,在結尾反轉反轉再反轉,像是上了馬達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而電影英文片名叫《Octopus with Broken Arms》意為”斷掉手臂的魚”,指電影開頭為了孩子可以斷臂的章魚,是父愛。
而直到最后觀眾才知道,竟然連片名都是諷刺。
也難怪有網友看完后評價——
“在遍地反轉的年代還能留下觀眾猜不出來的伏筆,有點東西。”
除了高節奏、強懸疑、多反轉,還有不斷的視覺奇觀和音效轟鳴,不斷刺激著觀眾的味蕾,游樂場那場戲甚至讓我回憶到了童年陰影《咒樂園》。
如果用食物比喻《誤殺3》的觀感。
那前半段就像是火雞面,入口即爆,渾身酥麻帶勁兒;
而到了后半段就成了炸雞配啤酒,一口酥脆,一口暢爽,雙管齊下讓人停不下來。
還是那句話——
爽,是《誤殺3》帶給觀眾最大的禮物。
但表層的爽感之外,更深層次的是陳思誠對尺度的挑戰。
這次劇本尺度太大了,它不僅體現在電影劇情中,還有對現實世界的諷刺與指涉。
炮轟全世界,這電影太敢拍了
《誤殺3》是系列最黑暗的一部,主創并沒有想讓“拐賣兒童”題材為自己的電影劇情服務,而是通過整部電影揪出了這背后一整條產業鏈。
(以下有劇透內容,慎讀)
比如,肖央的身份被揭曉。
原來他曾經是被拐賣的兒童,但屠龍者終成惡龍,他也成為兒童拐賣團伙中的一員。
而片中該組織有兩個進貨方式,一個來自福利院直接供貨叫“明貨”,而拐騙來的孩子叫“暗貨”。
片中的人犯頭子還說,最近歐洲行情很好,要把他們都送到歐洲。
而在真實的歐洲,真有一套專門的流程叫“Child laundering”,指通過政府、孤兒院、中介、收養家庭、親生家庭、綁架團伙的等等多層機構參與,將孩子“洗干凈身世送到國外被收養“的過程。
這種“國際收養”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柬埔寨,在這里你甚至只花20美元就能得到一個孩子。
這還是行情好的情況下。
除了送到西方世界之外,那些“品相不好的”,比如長相不好的,有疤痕,有病的,就不同了。
配合度高就會培養成悵鬼,幫助團伙作案,而配合度不高的就直接折斷手腳,以瘆人的外觀來博求大眾的同情心。
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采生折割”
這距離我們并不遠,在2023年,泰國還發現了多名被毀容的中國籍乞丐在沿街乞討。
這世界背后的陰暗,你永遠想象不到。
而片中拐賣兒童團伙的靠山,竟然是整個城市的安全署長,明明職責是保護民眾生命安全,他卻拿起了傷害民眾的第一把刀。
恐怖的是,這也有真實案例。
2017年,泰國最大的人口販賣案告破,背后涉及多名政府官員和警察參與,而最大官是陸軍三星中將馬納斯。
陸軍中將販賣人口,劇本都寫輕了!
馬納斯還稱有跨國犯罪組織與他們合作,至今也沒有結果。
還有片中貫穿全片的海難“6.19”事件。
這不就是明里暗里指涉韓國的"世越號“?
2014年4月16日,韓國世越號客輪在行駛中沉沒,船上一共有476人,最后造成304人遇難。
可疑的是,船上大部分人都是孩子和未成年,而災難發生后,船長竟然私自坐快艇逃走,并嚴令學生們原地待命,在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里,韓國政府竟然只是封鎖了海域,任由發展。
而當時的韓國總統樸槿惠更是在當天直接消失7小時。
沉船當日是韓國著名邪教頭子崔泰閔的忌日,而崔泰敏與樸槿惠私交甚篤,很多人說這就是樸槿惠送給崔泰閔的獻祭。
而恐怖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沒有結果。
剩下的劇情更細思極恐。
比如操縱這一切的安全署長最終在獄中”被自殺“,而他也說過自己有一個專門放女孩子的小島。
現實中,愛潑斯坦的蘿莉島更是一場全世界矚目,但卻無人應答的巨大謊言。
愛潑斯坦被捕入獄后,剛剛申請保釋就”自殺身亡“,事發當天獄警睡著了,而兩枚監控探頭又恰好都壞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就是裝成無事發生,歲月靜好。
原來魔幻的是現實,從來不是電影,
此外,還有韓國釜山的”兄弟福利院“事件、余華英案、哥倫比亞機場出現2萬具尸體事件.....
《誤殺3》的尺度很大,但絕對不只是追求感官刺激那么簡單。
他把近幾年所有發生在世界里的恐怖事件都改編進了電影,用自問的形式給予了平行世界中的答案。
這也是電影對所有人的警示與追問——
“這世界有太多的秘密,永遠成為了秘密”
我們要永遠保持質疑,才會不讓那些“大人物”橫行霸道。
關于孩子
最后說一下關于孩子觀影的問題。
有人說,這部電影尺度這么大,還涉及拐賣兒童題材,不敢帶孩子去看。
我卻恰恰認為,《誤殺3》非常適合帶孩子看。
一方面,因為對尺度的精巧把控,雖然暴力畫面張力很強,但很多時候也做了隱晦處理和一閃而過,達到了大人能意會,孩子卻蒙在鼓里的效果。
另一方面,作為一部展現拐賣孩子的電影,這極具教育意義。
孩子是如何被拐賣的?
他們走在路邊,因為錯信了陌生人的善意,而被人販子當場帶走。
而被帶走后的生活堪稱地獄,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每當不配合時還會被拳腳相向,被打到遍體鱗傷。
相信孩子看到這些畫面時,才會知道大人所說的“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有多嚴重。
也會對被拐賣后的遭遇有直觀的感受。
通過一部娛樂性的商業片來達到教育意義,遠比苦口婆心,耳提面命要好很多。
最后
總之《誤殺3》無論是整體觀感還是狠揭現實,都證明了它能拍到第三部還這么火,絕對有真家伙。
“誤殺”系列已經成為國產犯罪懸疑商業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期待《誤殺4》!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