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經濟,是什么經濟?
先解釋一下谷子,網上的定義是這樣的:“‘谷子’來自二次元文化,是基于?漫畫、?動畫、?游戲、?偶像、?特攝等內容IP(知識產權)而衍生出來的周邊商品。”
就是對于一些特定IP開發的其它周邊商品,目標人群就是這些IP的愛好者、擁戴者。
按流程來說,是先有IP,再有谷子。
但現在這些周邊都成了谷子經濟,開始在資本市場競相角逐的時候,那我覺得就有點不一樣了,這完全要倒過來了。
先前IP都是無心插柳火起來的,被人發掘開發才有其它衍生物;現在有種情況是:沒啥大IP,直接重金砸個IP出來,爆火一陣,然后趁熱打鐵趕緊開發一下相關產品和服務。
雖然不全是這樣,但還是有部分是這樣。
1.潮玩的成功
要說比較典型的谷子代表,那還是潮玩。
最先看到的一個故事,是一名在東南亞做潮玩生意的東莞老板爆賺幾千萬。
光看標題就很吸引人。
點進去一看,小玩偶也是追風火了一把。
主人公阿黎做的小玩偶是自己的原創IP,像個布娃娃。
(圖源網絡,侵刪)
看到這個圖,我倒是想起來了。之前出去瞎逛,就看到過有不少人擺攤賣著這種小娃娃,不是這種毛絨絨的,很像那種用毛線織出來的。
能看出手工制作,具體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反正就是這種小玩偶。
不是很關注,看到時也是想的:我只看看,買是不可能買的。
所以,只能說潮玩還是有它特定的消費人群的,喜歡的非常喜歡,不關注的都不明白為什么它就能賺錢。
2.IP的價值
“我們的成功不是盲盒的成功,而是潮玩的成功。”這話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說的。
泡泡瑪特,潮玩第一股。
表面上看是抽盲盒,買潮玩,本質上還是要依賴優質的IP和強大的運營能力。
用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泡泡瑪特的商業閉環:
簽約代理IP、內部設計IP,再根據IP生產潮玩,講好故事聯合營銷進行銷售。
看到潮玩都在強調IP了,突然想到這幾年“IP”的刷頻率還挺高的。做自媒體也在講個人IP,影視劇也在說要出爆款IP。
所以,IP到底是怎么呢?
我只能說,成為IP的是極少數。就像泡泡瑪特做潮玩,雖然做得很大,但運營的IP個數也就幾十個。
以這幾十個IP為基本盤,就撐起潮玩這么大一個產業,想想還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
有網友對此評價:藝術家是沒有足夠的能力,這里主要就是指錢,去打開這么大一個潮玩市場的。
現實一點解讀就是,藝術家有設計作品的能力,但缺少釋放作品價值的實力。
怎么辦呢?那就多方合作,實現共贏了。
所以,當不少人都在說有些專業、有些行業沒有啥賺錢能力時,其實還是有那么一部分人能夠摸到變現天花板的,甚至都沒有上限。
畢竟,價值和價格,都是人為定義的。
等大家內心都缺點什么的時候,說不定就是“無用之物”最值錢的時候了。不過,這只是我想說的,也不用太認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