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國際關系學者、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2024年12月在美國《外交事務》撰文指出,中國并不懼怕特朗普;特朗普再執政,中美關系緊張局勢可能加劇,但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傾向將幫助北京;美中之間不太可能在特朗普第二任內爆發冷戰或熱戰。
以下中文由《中評網》余東暉編譯。
文章開篇指出,多年來,特朗普一直猛烈抨擊中國,將美國各種弊病的根源歸于中國。在特朗普準備開始第二個任期之際,他的言論和內閣任命表明,他將加倍推行對華強硬路線。兩國之間不穩定的關系將變得更加不穩定。
然而,閻學通認為,中方并不懼怕特朗普。他們從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特朗普的經濟保護主義傾向將導致進一步的爭端和緊張局勢的加劇,但北京相信它可以駕馭這種對抗。此外,特朗普對美國盟友的可疑承諾將鼓勵其他國家兩面下注,與北京建立聯系以抵消華盛頓的不可預測性。
閻學通還認為,中國與美國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很低。由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從未表現出任何深刻的意識形態承諾,兩國之間的競爭似乎不太可能呈現出冷戰更具破壞性的層面。特朗普不想卷入戰爭,更愿意專注于國內改革。他很快就會帶著遏制中國的意圖入主白宮,但中國領導人并不害怕他的回歸。
閻學通表示,北京并不認為,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對美國對華政策的總體走向有太大影響。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下一任總統都將得到兩黨共識的支持,即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構成威脅,并將繼續試圖遏制中國。
閻學通指出,特朗普的第二任與其第一任會有所不同。特朗普任命了右翼極端分子擔任重要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職位,其中一些人不到50歲。許多人是在中國在全球舞臺上迅速崛起的時期成長起來的。他們將中國視為美國的主要威脅,并主張采取更極端、更具強制性的政策來壓制中國的進步。
不過,閻學通認為,過去8年來,北京更善于管理與華盛頓的競爭。北京方面應對了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不同策略:奧巴馬和拜登試圖通過多邊方式遏制中國,而特朗普則采取了更為單邊主義的路線。有了這些經驗,中方對特朗普再次當選的前景并不感到擔憂。
中方近期頻頻通過各種平臺和渠道向特朗普第二任政府釋放訊息:致力于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沒有變;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處理中美關系的原則沒有變;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立場沒有變;賡續中美人民傳統友誼的愿望沒有變。
閻學通的文章解釋,北京將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作為處理中美關系的原則。“相互尊重”意味著中國將對特朗普采取的任何挑釁行動予以反制;“和平共處”意味著中國將尋求與特朗普就管控分歧和沖突進行對話,以穩定雙邊關系;“合作共贏”是指中美兩國在有共同利益的全球問題上開展合作,比如結束烏克蘭戰爭、制定人工智能法規和指導方針、遏制非法毒品流動等。
閻學通指出,特朗普似乎有意在第二任期內推行經濟保護主義,尤其是在對華問題上。他已表示可能進一步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對美國在華投資和中國資本在美股市更多地設限,對技術合作施加更多限制,并減少在美留學生數量。這些決定必然會導致中美之間產生更多摩擦。
閻學通表示,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可能會更加努力地推動更廣泛的脫鉤,并試圖大幅減少中國產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北京可能會采取報復措施。這種針鋒相對的態勢可能將兩國之間醞釀已久的貿易戰推向新的高峰,而許多其他國家也將紛紛效仿,采取各自的保護主義政策,從而給全球經濟帶來破壞性后果。
閻學通預期,隨著特朗普挑起貿易戰升級,其政府可能會加大對北京的軍事壓力。在面對對手時,特朗普經常采取霸凌和虛張聲勢的策略。當美國試圖處理與北京的軍事緊張關系時,尤其是在南海和臺灣問題上,盧比奧和赫格塞斯等鷹派可能會助長特朗普虛張聲勢的傾向。通過好戰的言論和沖動的行動,華盛頓可能會引發類似于2022年佩洛西訪臺之后的危機。
閻學通預計,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幾乎肯定會對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官方對話產生寒蟬效應。特朗普可能會暫停拜登政府建立的近20個對華渠道,并用他直接監督的新渠道取而代之,而不是通過高級官僚。但中國在與特朗普接觸時會極其謹慎。
閻學通認為,中美之間的敵意也可能在社會層面上加劇。民粹主義在兩國都日益壯大,助長了沙文主義的火焰。如果特朗普堅持以經濟手段打擊中國的威脅,并采取更多武力威脅,兩國之間由此產生的政治緊張局勢將不可避免地加劇兩國人民之間的敵對情緒。
盡管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可能會以經濟和軍事約束中國而加劇中美關系的緊張局勢,但閻學通的文章分析,特朗普的實踐可能會在幾個方面使中國受益:
首先,特朗普對意識形態問題相對不感興趣,這可能會軟化中美對抗的一些尖銳問題。特朗普從未真正關心過人權問題,他無意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太可能熱衷于干涉中國內政。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內,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經濟和戰略沖突可能會加劇,但它們不會升級為讓兩國的意識形態直接沖突。
其次,與經濟保護主義相對應,特朗普的政治孤立主義可能導致美國減少對保護傳統盟友的投入。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譴責美國盟友利用美國的實力和慷慨。這些抱怨可能會促使美國的歐洲和東亞盟友看到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進行對沖的好處。
特朗普還將努力避免與中國發生公開沖突,無論他的言辭多么尖銳。“臺灣獨立”一直并仍將是美中摩擦的根源,但中美兩國不太可能因臺灣問題而開戰。未來四年,北京的注意力將主要集中在重振經濟上,不會制定統一臺灣的時間表。特朗普則希望自己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之一。為此,他將專注于國內改革和國內經濟,他不想冒著發生大國戰爭的風險,而卷入臺灣問題。
閻學通說,那些預計美中將爆發冷戰的人是錯誤的。美國與中國的競爭不是意識形態上的競爭,而是技術上的競爭。中國和美國將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展開創新之爭,爭奪市場和高科技供應鏈。他們不會試圖讓其他人接受他們偏愛的執政意識形態。今天,大國之間的代理人沖突毫無意義。特朗普沒有理由在臺海或南海挑起針對中國的代理人戰爭。
最后閻學通表示,盡管特朗普的孤立主義無疑為北京改善與美國盟友的關系創造了機會,但國內改革才是真正決定兩大國競爭走向的因素。目前,中國領導人和特朗普團隊都更關注國內事務而非外交事務。如果中國領導人在未來四年內比特朗普更好地實施改革,中國將縮小與美國的實力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