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到來,俄烏沖突的結局成為世界的焦點,日前有美國專家預測稱,如果北約和中俄兩國開戰,但最終結果卻讓西方各國接受不了,甚至是徹夜難眠。
日前,美國軍事專家威廉·施萊佛在社交媒體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他就北約和中俄爆發全面戰爭的結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認為北約會在1個月內喪失戰斗能力,最終放棄戰爭。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北約的彈藥、導彈儲備撐不過一個月的消耗,并在此期間失去數十艘大型軍艦和數百架各式戰斗機。作為一個軍事聯盟,這樣的損失幾乎是毀滅性的。
然而施萊佛更悲觀的預測還在后面,他認為一旦北約在1個月內喪失作戰能力,那么此消彼長,最終北約會在10年之內實現“去軍事化”,最終北約因為地緣問題分崩離析,徹底成為歷史。
2025年不僅僅是新的一年,也是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始激化的開始。如果將21世紀分割為四個時間節點,那么分別對應的是:爭端四起、博弈激化、全面戰爭、大局已定。
前24年全球地緣局勢的變化大家也看到了,現在東歐、中東、亞太這三個全球核心地緣地區已經有兩處發生激烈交戰,2025年是21世紀第一階段的末尾,大國競爭必然會更加直白和激烈,就中國而言,我國在2024年下半年釋放了之多新型武器,讓中美之間的平衡被打破,特朗普上臺后的博弈也必然更加兇險。
雖然特朗普主張調停俄烏沖突,但他近期似乎改變了主意。俄外長拉夫羅夫透露稱,特朗普過渡團隊在俄烏和平協議中提出條件,希望烏克蘭暫緩10年加入北約,并向俄羅斯喊話,希望英法德等國家在烏克蘭駐軍。
然而俄羅斯打響這場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不讓北約的勢力和俄羅斯接壤,現在特朗普要求俄羅斯允許歐洲國家駐軍,那這3年仗不是白打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外界不得不開始擔憂美國新政府翻臉的可能,從而加劇北約和中俄的全面對抗,也是施萊佛分析該問題的由來。
畢竟在西方國家眼中,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的“幫兇”,過去近3年時間里沒少炒作“中國援俄”的話題,但卻拿不出任何證據。而中國一貫對外不結盟,畢竟中俄關系已經到了無上限的地步,雙方就算不結盟卻依舊比美西方的契約盟友更加牢靠。
施萊佛的這篇文章暴露了西方軍工能力不足的事實,俄烏戰場上的消耗拖垮了美國為首的北約彈藥儲備,法國甚至因為炮彈短缺上了新聞,美國的軍工訂單也無法如期交付。好巧不巧,拜登對中國芯片領域的制裁,讓中國商務部對關鍵原材料進行制裁,導致美國軍工產能驟降。
以上全都建立在西方視角下,雖然中國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但要是西方要是攜手針對中俄,那最終的下場絕不會好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