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
,留下韋編三絕的佳話。韋編三絕后來被世人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
受到易經影響,孔子晚年給世人留下三句話:“時也,命也 ;慎始,善終 ;盡人事,聽天命。”,道盡人生真相。
1、 時也,命也
時機決定命運,人需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
《易經》強調,即使你有才能,也不能隨意行動。要把握時機,看準機會,才能見龍在田,一飛沖天,否則最好潛龍勿用。
'見龍在田'是指德才兼備之人,已得時機,可展宏圖。'潛龍勿用'則是告誡世人,在時機未至之時,應如潛藏之龍,靜候時機,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招致災禍。
商祖范蠡也強調,做事要講究時機、順應規律和趨勢。時機未到,不能勉強行事??。世間萬物發展變化都有其周期性,時間的流轉會帶來事物的反復和變化。事物發展過程中不會一直順利,會有起伏和波折。只有掌握了自然界和宇宙的這些永恒規律,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時機和趨勢對每個人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要善于洞察環境和規律,講究時機,蓄勢借勢,把握機遇,規避威脅。
2、 慎始,善終
孔子強調,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謹慎,選對了就要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從慎始到善終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始終保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
謹慎地開始,在沒有徹底研究清楚事情的真相和規律之前,不能貿然行動。如果開始時就不夠謹慎,一般都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在行動過程當中也要謹慎地做事,不能掉以輕心,這樣才能妥善地結束。
正如《道德經》所認為的,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圣人遇事總是看得困難些,所以最終就沒有困難了。
選對了就要堅持下去,柏拉圖曾言,成功的唯一秘訣是堅持到最后一分鐘。人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功,是一個厚積薄發、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積累、需要沉淀,需要過程思維和長期主義思維。
3、盡人事,聽天命
在不少時候,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即使人算不如天算,也要盡力而為。
孔子認為,天意雖難違,但是人不可不盡力。天命自有天安排,凡人只需盡人事。
自助者天助之,自棄者天棄之。自己努力,上天也會幫助你;如果自己放棄,上天也會放棄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