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一村民在家熏制臘肉被罰款200元還要寫保證書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金獅社區的工作人員為了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根據《金獅社區居民公約》對其收取了200元教育管理費,并要求村民寫下保證書。
保證書中,村民承認自己在家熏制臘肉的行為不對,承諾今后不再在家熏制臘肉,若再犯愿意接受任何處罰。
網友們認為罰款缺乏法律依據,質疑這是屬于亂收費行為。
1月3日,當地公開回復稱,已將200元退還給該村民。
三刀認為,社區的性質屬于民事范疇,按道理只能進行勸說引導等工作,根本沒有所謂的執法權和處罰權。
然而,金獅社區卻依據《金獅社區居民公約》對熏臘肉的老人收取200元的“教育管理費”,這無疑是一種越權行為。
退一步講,即便是為了大氣污染防治等合理目的,那也應該由具備執法權的生態環境等部門依法依規處理,而不是社區自作主張地去罰款。
而且,事件被曝光后只是簡單地退還罰款了事,那如果沒有被曝光呢?
是不是這樣不合理的罰款就會繼續堂而皇之地進入某些人的口袋。
所以說,這更像是一種心存僥幸的權力亂用。
它反映出的是部分基層工作人員法治意識的淡薄,對權力邊界的模糊認知。
不可否認,大氣污染防治等工作也確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但在推行這些工作的過程中,不能以犧牲傳統民俗為代價,不能讓環保斬斷了老百姓生活中的煙火氣息。
熏臘肉,在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四川等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
以環保之名禁止老人在家熏臘肉,讓我們不禁想問,難道傳統的民俗文化就該為所謂的環保指標讓步嗎?
當然,并不是說環保工作不重要,而是應該尋求一種更加科學合理、人性化的平衡。
從這起事件來看,罰款的隨意性同樣令人咋舌。
老人熏個臘肉就被罰200元,還得寫保證書,那其他類似的情況呢?是不是也有統一的標準和尺度。
諸如賣幾斤羊肉罰十萬的案例,罰款的輕重似乎全憑某些部門的“一時興起”,給人的感覺就是毫無公平可言。
一個小小的罰款行為,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個基層治理體系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決策到執行,從對權力的運用到對民意的尊重,都值得我們重新審視。
所以,僅僅是退款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同時還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權力范圍。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荒誕鬧劇再次上演。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