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東莞市人民醫院
又到年底了
體檢一查
報告單上多了幾行字
特別是看著超聲診斷書上
肝血管瘤中的“瘤”字
很多人不免心生疑惑
這是癌癥嗎?
這會對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嗎?
別急,莫慌!
先說結論:
肝血管瘤不是癌癥
是良性病變!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作為成年人最常見的一種肝臟良性腫瘤,其發病率約為1.5%,一般女性較為多發,高發年齡段為40-60歲,約占58%。
肝血管瘤通常被認為是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過度發育或分化異常導致的血管畸形,也可以通俗地將其理解為一團異常增生的血管。
一般來說,臨床患者常常沒有特殊的癥狀,若腫瘤直徑>5cm,可因對鄰近組織和臟器的壓迫導致產生癥狀。
少數會出現肝區不適、食欲不振,餐后飽脹感或噯氣、惡心、消化不良等癥狀。
最常見的癥狀是右上腹痛和右上腹不適或滿脹感。
或者你會發出這樣的靈魂三問
“醫生,你看我有肝血管瘤,這可怎么辦?”
“醫生,我腫瘤大于5cm了,會有影響么?”
“醫生,我實在不想開刀手術,還有什么辦法嗎?”
對于伴有以下情況的肝血管瘤
國內外診療共識均建議酌情治療
1.伴發癥狀或者出現嚴重并發癥的肝血管瘤
如瘤體壓迫引起消化道癥狀(消化道潰瘍、慢性胃腸炎、慢性膽囊炎和膽管炎等),或出現自發性或外傷性瘤體破裂出血(絕對治療指征);
2.進行性增大的肝血管
一般認為每年增速直徑>2cm的情況為快速增長。另外,若初始發現的瘤體已較大,則可能存在并發各種癥狀的風險,建議酌情治療;
3.診斷不明確的血管瘤
尤其是伴有肝炎、肝硬化、肝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
肝血管瘤
微創介入治療方法
動脈栓塞療法
動脈栓塞療法是指選擇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動脈血管,使用栓塞劑將供血動脈阻塞,達到治療目的。
所用栓塞劑一般為平陽霉素(或博來霉素)超液態碘油合劑或輔助明膠海綿顆粒(或栓塞微球、PVA顆粒)。
消融療法
消融療法是借鑒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的方法,將多消融針刺入血管瘤病灶,使用射頻或微波能量產生高溫使血管瘤凝固壞死、機化吸收,達到治療肝血管瘤的目的。
動脈栓塞聯合消融
動脈栓塞聯合消融的治療手段近年已逐漸成為肝血管瘤介入手術的熱門話題。
無需開刀,在栓塞肝血管瘤的供血動脈后進行腫瘤消融,強強聯合,縮瘤效果明顯,且有微創、安全可靠、恢復迅速等優點。
肝血管瘤雖然名字聽起來嚇人
但實際上并不可怕
只要我們保持科學的態度
定期體檢、健康生活、及時就醫
就能有效應對肝血管瘤
專家簡介
陳泉
主任醫師
介入與血管外科學科主任
2007年,于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醫科大學血管外科專業博士畢業,師從著名的血管外科專家景在平教授,曾赴法國亞眠醫療中心血管外科學習深造。
2008年,作為學科主任,帶領團隊在甘肅省人民醫院成立甘肅省首家血管外科,率先開展了多項血管外科新手術、新技術,填補了甘肅省多項血管外科技術空白。在甘肅省血管外科專業領域取得多項突破與創新,獲得社會各界好評。
擅長外周血管疾病的診治,包括胸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多發性大動脈炎、動脈硬化閉塞癥、糖尿病足、急慢性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曲張等。尤其在胸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等動脈疾病的微創腔內手術治療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在國內外核心雜志發表多篇論文。擔任《中華血管外科雜志》《血管和腔內血管外科雜志》編委。
出診時間及地點:
周二上午,普濟院區介入與血管外科門診
周三上午,介入與血管外科特需門診
周四上午,紅樓院區中心門診部
袁廣慶副主任醫師
擔任亞洲冷凍學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分會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智能介入醫學分會委員、東莞市醫學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秘書兼委員、東莞市抗癌協會委員。
在各種良惡性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外周動靜脈疾病腔內治療、胸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肝血管瘤、肝癌的介入及消融治療、門靜脈高壓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下肢靜脈血栓介入治療、輸液港植入等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及地點:
周一上午,紅樓院區腫瘤中心門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