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膝蓋這事兒,我真是吃過苦頭的。三年前,我膝蓋疼得厲害,那種疼吧,說不上劇烈,但就像早上起床的鬧鐘,時不時響一下,提醒你它還在。上下樓梯沒力氣,蹲個身子疼得咬牙。最離譜的一次,是去廣場和朋友們看他們跳舞,有人起哄讓我下場露一手,我一蹲下去,膝蓋“咔噠”一聲,疼得臉都抽筋了,差點直接跪地不起。大家還以為我在搞笑,只有我自己知道,膝蓋在給我發“最后通牒”。
實在沒辦法了,我去了醫院。醫生看完片子,說我膝蓋沒有大毛病,但肌肉力量太弱,膝蓋長期在孤軍奮戰。我聽得一臉懵,肌肉力量跟膝蓋疼有啥關系?醫生很耐心地解釋,膝蓋就像門軸,肌肉就是潤滑劑。潤滑劑沒了,門軸自然磨損得厲害。他說得很專業,但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你的膝蓋不是老,是懶。想好起來,得鍛煉。
于是,我帶著醫生的囑咐,走進了健身房,開始了我的“膝蓋復健”計劃。一開始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很多人都推薦深蹲,似乎深蹲是腿部訓練的“萬金油”。于是,我滿懷信心地開始嘗試。結果蹲了一次,膝蓋疼了三天。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這玩意兒是治膝蓋,還是整膝蓋?后來教練看不下去了,直接說:“大姐,深蹲是好,但你現在膝蓋這狀態,強行深蹲,那就是瞎折騰。”我一聽,松了口氣,趕緊把深蹲踢出了我的訓練計劃。
不過,不做深蹲不代表不練腿。教練給我安排了幾套膝蓋友好的動作,比如提踵、靠墻靜蹲和臀橋。這些動作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還挺有挑戰性。比如提踵,就是踮腳尖站一會兒,剛開始我覺得這不就是“站著嘛”,可第二天小腿酸得像灌了鉛,連走路都變成了“機器人步伐”。再比如靠墻靜蹲,看著就是靠著墻蹲下去保持姿勢,可真蹲下去才發現,每一秒都在考驗你的毅力,仿佛時間被拉長了十倍。但就是這些看似“小兒科”的動作,真的讓我膝蓋一點一點恢復了力氣。
一個月后,我發現膝蓋沒那么疼了,上下樓梯不再需要扶著欄桿,蹲下站起來也不再發出“哎喲哎喲”的聲音。三個月后,膝蓋疼徹底成了過去式,我甚至可以每天快走五公里而不感到不適。兩年下來,我的膝蓋恢復得比年輕時還好用。可即便如此,深蹲?對不起,還是不做。并不是因為懶,而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鍛煉要選對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人問我,為什么不試著再挑戰深蹲。我通常會笑著回答:“我不和膝蓋談冒險。”對我來說,膝蓋能不疼,能讓我自由地走路、爬樓梯、做家務,這就夠了。非得為了追求“動作之王”去冒險,那就完全沒必要。其實提踵、靠墻靜蹲這些動作同樣能強化腿部肌肉,對膝蓋又友好,我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想告訴還在為膝蓋問題發愁的朋友們,不要盲目追隨所謂的“萬能動作”。深蹲是好,但它并不是每個人的膝蓋都能承受得了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鍛煉的目的不是去追求難度,而是讓身體更舒服、更健康。而我的膝蓋現在,就在默默對我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