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羅斯和北約正式開戰,俄軍有很大概率能在10分鐘之內摧毀北約的心臟,讓英、法、德三國直接完蛋。而制勝的關鍵,竟然在俄羅斯西邊一塊小小的海外飛地上,那里就是加里寧格勒州。這塊地盤曾經是德意志的“龍興之地”,二戰后才劃歸俄羅斯,跟主體大陸根本不接壤,卻能形成插在北約心口的尖刀,多年來一直是俄羅斯牽制和抵抗北約的王牌!如此關鍵的戰略要塞,俄羅斯當初是如何拿到手的?本期內容將結合地圖來給大家講明白,這塊小小的飛地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加里寧格勒州正好位于波羅的海邊上,面積只有1.51萬平方千米,是俄聯邦最小的一個州。之所以叫“飛地”,是因為這里雖然隸屬俄羅斯,但是卻跟俄國大陸完全不接壤,彼此之間隔著波羅的海“三傻”,至少相距500多公里,往來通行非常不方便。
盡管如此,當初的蘇聯從納粹德國手里搶下這塊地盤之后,還是馬上就重視了起來。
因為加里寧格勒州的地理位置實在太特殊了!
從地圖上看,加里寧格勒面朝波羅的海,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只要守住這塊地盤,長期缺乏不凍港的蘇聯就等于是白撿了一個寶貴的出海口。
以這里為起點,陸上與波蘭首都華沙的直線距離僅有400千米,距離德國的柏林、丹麥的哥本哈根,也只有不到600千米。
這是什么概念呢?
只要蘇聯愿意,他們在這部署的導彈就可以在短短半小時內,覆蓋幾乎所有的北約國家!
更要命的是,如果走海路的話,加里寧格勒港口距離波蘭不到40公里,蘇聯只要提前建好海軍基地,他們的艦隊就能在10分鐘之內抵達波蘭的家門口,稍微逛兩圈就會對波蘭甚至是整片歐洲腹地產生極大的威懾力。
要是老大哥哪天心情不好了,隨便發射點什么,都能把一眾北約成員國嚇得一拘靈,這讓他們哪里還敢輕易東擴呢?
一個小小的出海口,就這樣成了蘇聯應對歐洲的“戰略橋頭堡”,同時更是扎進北約軍事集團內部的一根“鋼針”,所以從斯大林時代起,蘇聯就對這里相當重視。
那么問題就來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看清楚加里寧格勒的特殊戰略價值,為什么歐洲還要讓這塊寶地落入蘇聯手里呢?
這事還要從二戰以前的歷史說起。
加里寧格勒原名叫做“特旺斯特”,是古普魯士人建立的部落定居點,從中世紀開始都是歸羅馬教皇管理的。
到了16世紀的時候,教皇手底下的騎士團大團長宣布另起爐灶,帶著條頓北方十字軍征服了特旺斯特,建立起普魯士王國,然后將這里定為首都,并且重新命名為“柯尼斯堡”。王國首位君主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加冕禮,就是在柯尼斯堡大教堂里舉行的。
后來,普魯士被當時更強大的波蘭和立陶宛公國武力暴揍了300多年,不得不向波蘭俯首稱臣。直到1660年東普魯士政權強勢崛起,才讓柯尼斯堡擺脫屬國身份,徹底脫離了波蘭的掌控。
東普魯士發展得非常猛,1871年的時候幾乎統一了整個北德意志聯邦。從此世界開始有了“德意志帝國”的概念,后來的邦國都被統一稱為“德意志國”。所以,東普魯士在德國人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他們代代傳頌的“龍興之地”,就像黃河流域和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發源地那樣。
在德國將首都遷到柏林之前,柯尼斯堡長期是普魯士文化、政治和經濟貿易的中心,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他們絕不會將這個發源地割讓給蘇聯。
1945年,納粹德國在二戰中慘敗,蘇、美、英這三個戰勝國在瓜分戰果的時候,一起簽訂了《波茨坦宣言》,里面規定將包括柯尼斯堡在內的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全都劃入蘇聯版圖。
也就是說,這塊寶地是蘇聯在二戰中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斯大林一把這塊寶地搶到手,就非常重視其戰略價值,在軍事部署上花了很大精力。
他走的第一步,就是將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因為當時蘇聯在這里建立了州政府,首任州長就是當時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主席“加里寧”。1946年他去世之后,為了紀念就以“加里寧”來命名,而“格勒”其實是城市的意思。
在改名之后,斯大林第二步就是驅逐此地原本生活著的德裔居民。加里寧格勒之前在二戰的炮火中被嚴重破壞,斯大林就把大量俄羅斯人、白俄人和烏克蘭人都遷進去,讓他們展開重建工作,然后一步步強化蘇聯對此地的控制力,比如在此地部署大量戰略武器。
當時波羅的海“三傻”還是蘇聯加盟國,在這一體制之下,蘇聯想控制西邊這塊寶地,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后來老大哥解體之后,“三傻”都獨立了出去,俄羅斯得到了大部分的遺產,所以加里寧格勒也就成了俄羅斯的海外飛地。
俄羅斯對這里的重視程度,甚至比蘇聯更高。尤其是北約不斷東擴之后,一直都想拉攏烏克蘭來制約戰斗民族,那么深入北約腹地的加里寧格勒,也就成了他們用來反制北約的重要底牌!
可惜這張牌并不是那么好用的。
從地圖上看,加里寧格勒州的東面和北面就是波羅的海“三傻”,東南方向是白俄羅斯,西南面則被波蘭完全包住,西北方向隔著海域往上還有一個芬蘭。可以說周邊所有的國家,除了白俄這個獨聯體之外,全是北約成員國,而且跟俄羅斯的關系都不太好。
加里寧格勒,深陷北約腹地,俄羅斯想用它反制北約變得困難重重?自從波羅的海“三傻”從蘇聯獨立出去,西邊的加里寧格勒州就成了深陷北約腹地的孤島。俄羅斯繼承這塊海外飛地之后,也沒能打通陸上直達通道。只要俄方與北約的關系越緊張,兩地之間的交通就會變得越難。
如果走航空的話,不得不繞行附近所有北約國家的領空。
走陸地的話有4個選項,無論哪一個選項都必須要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烏克蘭這四個有仇俄情緒的國家里,任意抽兩個組合起來,才能打通陸路。
其中,穿過“立陶宛+拉脫維亞”的路線是最快的,穿過“陶宛+白俄”的路線是難度最低的,而“波蘭+烏克蘭”這條路線,基本已經告別了打通的可能性,因為目前這兩個國家對俄羅斯的敵對情緒堪稱世界之最。
不管選哪條路線,都必須先獲得沿線所有國家的同意。白俄很友好,可以略過不提,但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作為“三傻”成員,在二戰期間可是被蘇聯入侵過的,在蘇軍的炮轟和刺刀威脅下,他們被迫“喜提”加盟國的戶口。
其中立陶宛的獨立意識非常強烈,蘇聯為了防止他們叛變,曾經對“三傻”展開強硬清洗手段,加深了他們的屈辱和仇怨。因此,他們后來也成了最早一批鬧著要獨立的蘇聯加盟國。
講完三傻,再來看看西邊的波蘭。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是最恨俄羅斯的,那么一定就是波蘭。他們倒霉地被夾在東歐與中歐兩大板塊之間,蘇、德無論誰想對外擴張,第一個被沖的都是波蘭。歷史上,他們三次被滅國都跟戰斗民族有關,彼此之間的仇怨說到天黑都說不完。
再加上他們的祖上也闊過,強大的波蘭王國曾經痛毆普魯士,掌控了加里寧格勒300多年。對波蘭人來說,這里勉強算得上是“故土”,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波蘭好幾次跳出來,以“歷史淵源和距離更近”等理由,向俄羅斯提出對加里寧格勒州的主權訴求。波蘭不找麻煩都算好了,怎么可能會給俄羅斯人借道呢?
陸上通道和航空都困難重重,那就只剩下海運了。
從海上走的話,就要穿過整個波羅的海航線,進入芬蘭灣之后才能抵達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港口。但問題是,芬蘭灣這個必經的出海口,是歸愛沙尼亞和芬蘭這兩個沿岸國家共管的。
眾所周知,芬蘭和蘇聯為了搶出海口曾爆發過大戰。去年4月,芬蘭放棄100多年以來的中立國身份,正式加入北約。一旦地緣局勢惡化,芬蘭不可能會放行。
至于另一邊的愛沙尼亞就更不用提了,他們早在2023年1月就下令封鎖過芬蘭灣,在24海里毗連區內,限制俄羅斯的海上航行權利。當時的俄羅斯駐愛沙尼亞大使利帕耶夫,曾經對此嚴正抗議,但幾乎沒什么效果,因為愛沙尼亞政府鐵了心要跟著北約走。
總結來看,俄羅斯想在陸、海、空三個方向上連通加里寧格勒,都很不容易。
那到底該怎么做,才能運用好這張反制北約的王牌呢?
被北約包圍的加里寧格勒,為何是俄羅斯手中的王牌?只因做對兩點!為了達成利用海外飛地制約歐洲的戰略目的,俄羅斯這些年主要做了以下兩點:
首先是盡可能創造交通條件。
由于地緣政治問題,陸路在短期內很難打通,他們就把重心放在了海運和航空上。
這些年來,俄羅斯已經在加里寧格勒建了一座大型機場,并且不斷嘗試增加當地跟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之間的航班,只不過就是需要繞行很多國家的領空,航線比較曲折罷了。
同時,俄羅斯還加大力度打造圣彼得堡和加里寧格勒這兩座重要港口。其中,圣彼得堡位于羅的海東北部,如今已經是俄羅斯西北地區最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也是全俄第二大城市,它的定位更偏向商貿。
其次是加大開發力度,強化主題大陸與海外飛地的聯系。
加里寧格勒港口在建設期間,作用更偏向軍事,俄羅斯在這里打造了海艦隊的駐地,大量部署了能夠震懾北約的戰略武器,比如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戰術導彈以及防空導彈,還有各類型的俄式先進戰機。如今的加里寧格勒港,已經被俄方全副武裝成了堅固的戰略堡壘,真正動起手來只要十分鐘就能完成對北約腹地的“閃電斬首行動”。
除了軍事部署,普京在執政中后期還專門將這里打造成重要經濟特區,大幅增加了兩個港口之間的貨輪和客運班次。2018年俄羅斯舉辦世界杯的時候,他還將加里寧格勒列入11個舉辦賽點的城市隊列之中,完善了很多配套設施。世界杯結束后,每年仍舊有上百萬人次來這里旅游。
俄方為了鼓勵當地經濟發展,專門設立了商業扶持政策,入駐資本視具體情況最多能享受長達15年的稅收優惠和土地租賃補貼!如今當地的GDP早就突破4600億盧布大關!而且還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在持續攀升。
多年的經營讓加里寧格勒州的工業制造和貿易零售都變得很完善,隨著俄方對此地的開發程度越來越高,相信在未來,這塊寶地還會為戰斗民族反制北約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