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老大,有點難當!
2024年11月30日,在第9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直言,創新藥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內卷”,且還有加劇的趨勢!
一句話道出恒瑞醫藥面臨的經營壓力,也讓我們探知出公司業績“反復無常”的背后原因。
真的是這樣嗎?
數據顯示,盡管2024年以來恒瑞的業績看上去很光鮮,但第三季度還是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特征,在營收同比增長12.72%的同時,凈利潤僅同比增長了1.91%。
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在哪?
通過對凈利率的分析可以發現2個原因。
一是銷售費用率明顯提升,而無論是藥品推廣投入增多,還是整個醫藥市場競爭加劇,都會導致這種情況。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率達到了32.95%,不僅高于去年同期,而且相比于前兩個季度也有抬頭跡象。
二是財務費用率的提升,雖然恒瑞的財務費用本身有利息收入支撐,且利息費用也并不多,但匯兌損益等財務費用的發生也會對利潤產生影響。
不過,匯兌損益畢竟和企業經營無關,銷售費用率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
那么,恒瑞醫藥當前的銷售壓力真的很大嗎?
其實不然。
一方面,由2024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結構可知,公司銷售費用提升的其實是職工薪酬和差旅會務費這兩部分,市場費用反而是下降的。而已知第三季度的銷售費用支出和第二季度差不多。
所以我們推測,公司銷售部門的組織調整可能是主要原因,包括減少一線人員帶來補償費用、設立新的事業部和銷售團隊等,都會無形中增加銷售費用支付。
另一方面,事實證明,醫藥集采并不會造成銷售費用的增加。
2018-2024年,非中藥國采已經執行到第十批。
而恒瑞最近幾年的銷售費用和銷售費用率基本都是下滑的,即便2022年以來費用支出穩定下來,但銷售費用率還是下降的,說明集采提高了產品銷售的效益。
與此同時,創新藥雖然不參與集采,但有醫保的助力,也能保證一定的產品銷售。
那這是否意味著,恒瑞醫藥未來業績能恢復增長呢?
3個層面告訴我們很有希望。
1、經營現金流明顯改善
經營現金流告訴我們,恒瑞醫藥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在2022年最差的時候,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最低到了12.65億元,凈現比僅有32%,說明公司真的到了“絕境求生”的地步。
但直到2023年,恒瑞便打破了這個局面!
2023年,在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增500%的情況下,凈現比達到了177.66%,且一直到2024年三季報,凈現比依然維持在1左右,明顯好于2022年之前。
經營現金流的增加說明產品銷售回款更容易了,對上游的支付壓力也不大,公司議價力得到了明顯提高。
截至2024年三季報,恒瑞醫藥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67.92億元,雖然看上去規模不小,但結合營收來說,其周轉率在同行業里處于較高水平,高于麗珠集團、人福醫藥等。
所以,面對強大的下游客戶——公立醫院,恒瑞醫藥展示出較強的議價力,才能獲得不錯的回款能力。且這份議價力相比于2022年確實好很多了,使得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周轉率呈持續提升趨勢。
2、研發創新實力不斷增強
或許大家會有疑問,為何恒瑞醫藥的議價力會突然增強呢?
這還要歸結到產品結構調整上來,因為創新藥享有獨家專利,具備稀缺性,所以創新藥收入的增加拉高了公司的議價力。
數據顯示,恒瑞醫藥的創新藥收入占比持續增加,2023年、2024年上半年分別達到了45%、50%,逐漸成為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
與此同時,2023年、2024年上半年創新藥的稅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22.1%、33%,收入增速相比仿制藥也要好很多。
(注明:假設創新藥收入稅率是6%)
創新藥無疑成為恒瑞醫藥最大的支撐力之一。
而且即使面臨孫總說的“內卷”,恒瑞也沒有減弱研發投入,因為公司似乎深刻地知道,面對國外國內無數的競爭對手,不進則退。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恒瑞醫藥的研發投入達到了61.5億元,比北方華創、科大訊飛等科技公司還高。
當然,面對如此大的研發投入,也有很多質疑聲音。
最核心的就是公司為何沒有“10億美元分子”,曾經希望最大的PD-1單抗淹沒在百濟等企業的市場競爭中,再后來,我們也只能看到產品收入在快速增長。
然而,拋開國內行業環境不說,恒瑞醫藥或還需要一些時間。
從已上市的創新藥來看,公司一共15款自主研發產品,有13個具有“首創性”,那么這些產品的先發優勢便有望逐步釋放出來。
另外,【走量】和【出海】是公司目前能實現的最佳捷徑,只是想要一騎絕塵,必然還要更大的努力。
3、出海成果接連落地
就在一年前,恒瑞還面臨國際化進展慢的評價,但進入2024年后,便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一個就是今年上半年收到了1.6億歐元的對外許可費收入,也就是約12億元人民幣,而2023年全年恒瑞在國外的產品銷售收入都不到7億元。
值得肯定的是,創新藥授權主要針對在研管線,相當于換了種方式提前兌現銷售收入,俗話說“借船出海”,隨著專利權的授予、技術的轉移、研發及銷售的進展逐步獲得收入。
而這款產品預計之后還有0.9億歐元的首付行權款,和最高不超過11.65億歐的里程碑款。
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出海授權順其自然,畢竟孫總在2023年就表示恒瑞將聚焦于BD,甚至還拉來了基石藥業創始人江寧軍加入,負責BD事物。
而任何一款藥的授權金額都不容小覷。
2024年以來,兩個還未收到許可收入的產品,分別涉及GLP-1減肥藥、ADC抗腫瘤類藥物,其中僅首付款就分別達到了1.1億美元、0.75億美元。
可以說,它們未來都有望為公司貢獻業績,且通過這種方式出海,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恒瑞的研發實力得到了認可。
最后做個總結。
即便醫藥行業內卷已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但截至2023年,相比行業內28%的企業現金流不足5億元,恒瑞醫藥賬面上躺著超200億元的現金就是其最大的底氣。
只不過發展既有前進性也有曲折性,國產醫藥企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所以對于恒瑞來說,盡管面臨增長挑戰,公司也是極具韌性。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4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