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一名醫生,一直特別關注身體健康,但是多年前得流感的時候,他竟然沒能察覺出異樣,直到進了醫院才知道‘中招’了,再去治療其實已經有點晚了。”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燕明教授通過老父親的真實例子,提醒老年人及家屬一定要從細微處捕捉危險信號。
89歲老人未察覺發熱,三次暈倒送醫后才查出流感
“距離父親那次患病已經過去了多年,但當時的場景我仍記憶猶新。那年他已經89歲高齡了,有天他給我打電話說一天內跌倒了三回,每次倒地前都經歷了短暫的意識喪失,清醒過來后就發現自己躺在了房間的地上。我一開始懷疑是心腦血管出了問題,于是先帶他到神經科就診,但是并未查出明顯異樣,后來才想到去呼吸科看一看,結果一測體溫是37.8攝氏度,又做了其他檢查,確定他得的是流感。”
“過了差不多三個星期左右,他又給我打電話說覺得頭部不太舒服,另外去開水龍頭的時候,手不能直接準確地伸向水龍頭,而是會先伸向旁邊,我又把他帶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了遲發的硬腦膜下出血(即一種顱內出血)。”
“其實有不少老年人和我父親有過類似的經歷,即感染流感后明明已經出現發熱了,但是卻完全無法感知到,并且流感會對他們帶來長期的影響,可能流感已經消退幾周了,與其相關的癥狀突然又冒出來了,就比如剛才提到的遲發性硬腦膜下出血。”
部分老年人的流感癥狀既不典型、也不簡單
“流感的經典癥狀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比如高熱、肌肉酸痛、寒戰、頭痛、咽痛、干咳和全身不適,潛伏期1或2天后突然發作,持續3-7天。但是一些老年人的流感癥狀既不典型、也不簡單,可以表現為乏力、意識狀態下降、精神錯亂、跌倒,比如本來還能和家人正常聊天,現在突然不認人、叫不出名字了,或者大小便出現異常、不能進食了。”
“他們的發熱等全身癥狀可能非常輕微,之前曾給大家講過,體溫低并不代表病情一定輕,體溫高也不代表病情一定重,老年人尤其是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朋友,他們的免疫應答能力和體溫調節能力很低,即使流感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體溫可能也沒有升高,或許就在37.3攝氏度左右。”李燕明教授講道。
“老年人的肺部體征更加明顯,表現為干啰音或濕啰音。干啰音是因為氣道狹窄,氣流再通過時阻力就大了,以至于發生湍流。濕啰音是氣體沖破痰液等呼吸道內分泌物,從而形成的水泡破裂音。當然這些需要到醫院讓醫生聽診才能準確辨別。”
“另外,老年人容易出現流感并發癥,即細菌性肺炎或潛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比如慢阻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加重,以及出現急性心血管疾病等。”
3個客觀指標可提供重要預警信號
“由于老年人的流感癥狀不典型,甚至不仔細觀察根本無法發現,因此需要在流感高發季借助血氧、體溫、心率等客觀指標去發現危險的苗頭。”
“病毒造成肺部感染后血氧可能會降低,如果連續低于 95% 要及時就醫。雖然這一數值不適用于平時血氧就很低的患者,但是只要明顯比平時低,氧療、緊急用藥之后也沒有好轉就要重視起來。”
“體溫是反映病情變化最直觀的指標之一,不過前面提到了,老年人即使病情嚴重體溫可能也不高,但是如果發現體溫與平時明顯不同并且持續不退,也需要盡快到醫院。”
“病毒侵入可能會增加基礎代謝率,身體的耗氧量會隨之上升,進而會引起心率增加來彌補身體增加的氧耗。如果體溫不太高,靜息心率卻持續增快(100 次/分)超過 3 天,這也是不好的信號。”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日更版公眾號,會每天和大家見面,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點贊分享,把《看呼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還沒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私信小助手入群。我們將在群內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將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李燕明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呼吸系統感染,氣道過敏性疾病,呼吸危重癥。國家呼吸專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常委。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