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
不少人都在使用保溫杯
如今的保溫杯
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其保溫功效
還會往里加“料”
紅棗、黨參、黃芪、枸杞……
保溫杯承受了本不該承受的“重量”
但你知道嗎?
如果使用不當
保溫杯也可能變“炸彈”
近日,廣東東莞邱先生的兒子用開水洗保溫杯,擰緊蓋子搖晃了幾下,杯子瞬間爆炸,熱氣騰騰。
邱先生表示,當時自己去取快遞,出門前還叮囑過孩子保溫瓶不能用開水去清洗,不能搖晃?;貋頃r事情已經發生了,萬幸孩子沒有受傷。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其實也不知道保溫杯裝熱水不能搖晃。
其實,保溫杯爆炸的原因在于:熱水在密封環境下會產生蒸氣,搖晃時會使壓力增加,導致杯子爆炸。
保溫杯里泡紅棗枸杞引發爆炸
常言道:保溫杯里泡枸杞,疾病來了繞過你。殊不知,保溫杯泡枸杞、紅棗等養生食材也會引發爆炸!
據報道,四川的楊女士前不久在家準備用餐時,桌上的保溫杯突然炸裂,直接將天花板炸出一個洞,當時保溫杯中泡的正是枸杞。
保溫杯爆炸并不是偶發事件。此前,福建一名女孩用保溫杯泡紅棗后忘了喝,直到10多天后才想起要清洗保溫杯。當她用力擰開杯蓋的一瞬間,杯蓋突然崩開砸中了女孩的眼睛,導致其右眼球破裂,血肉模糊。
實際上,保溫杯泡紅棗、枸杞發生爆炸是由于微生物發酵產生過多氣體所致。
保溫杯清洗不當可能變成“養菌杯”?
保溫杯如果使用不當,也分分鐘可能變成“養菌杯”。
保溫杯存在很多衛生死角,比如內膽、瓶蓋縫隙等,如果不及時清洗或使用不當會導致大量細菌藏匿其中,極易隨水入口。
特別是對于一些按壓式瓶蓋的保溫杯,每次倒水前,都需用手按下按鈕,若手不干凈,細菌就有可能沾染在按鈕上,增加風險。
在溫度適宜、養分充足的環境下,這些微生物會發酵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氣體,且時間越長產生的氣體越多。密閉的保溫杯內部氣壓不斷增大,一旦杯蓋被突然擰開,就可能導致液體噴涌而出,發生爆炸傷人事件。
這些東西最好別放進保溫杯
由于保溫杯保溫功能突出且密封性能較好,很多人不僅用它泡紅棗、枸杞,還用來泡茶、裝牛奶豆漿等,但其實這些行為存在一定風險。
牛奶、豆漿
牛奶、豆漿等高蛋白飲品最好在滅菌或低溫環境下保存。如加熱后長時間放置保溫杯中,其中的微生物容易迅速繁殖,導致牛奶、豆漿酸敗,甚至出現絮狀物,飲用后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癥狀。
茶葉
茶葉富含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等營養物質,具有較強的保健養生功效。當用茶壺或普通玻璃杯泡茶時,茶葉里的活性及芳香物質會迅速溶出,使得茶香四溢、茶水甘甜。
但用保溫杯泡茶相當于持續高溫煎煮茶葉,會破壞茶葉中的活性和芳香物質,導致營養流失、茶湯色濃發暗、味道苦澀。
中藥
有些人習慣煎好中藥后用保溫杯裝著,一天分幾次喝完。但保溫杯中溫度較高,中藥長時間放置容易發生變質,建議放涼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等下次要喝時再加熱即可。
碳酸飲料和果汁
碳酸飲料、果汁大多呈酸性,若長時間存放在保溫杯內,可能會對不銹鋼材質產生腐蝕,導致重金屬遷移到飲品中。
怎么選出合格的保溫杯?
想要安全使用保溫杯,除了要弄清楚它的使用對象,還得選擇合格且健康的產品,那要如何來挑選呢?
看印記:鑒定內膽材質
保溫杯的內膽材質,一般都是由不銹鋼材料制作而成?,F在,市面上常見的不銹鋼材料有以下3種,可以通過瓶口或內膽上的印記來辨認:
201不銹鋼:是工業級不銹鋼,耐腐蝕性變差,根本無法抵擋酸性溶液,就算是在水中,也會出現銹點,因此不建議購買。
304不銹鋼:是公認的食品級不銹鋼,加工性能和耐腐蝕性較為良好,一般瓶口或內膽上會有SUS304、S304XX、304、18/8、18-8等印記。
316不銹鋼:是醫用級不銹鋼,耐腐蝕性比304不銹鋼更好,但價格偏高一點,一般瓶口或內膽上會有US316、S316XX等印記。
摸底部:看保溫性能
可以將保溫杯裝滿開水后旋緊蓋子,大概過2~3分鐘后,用手觸摸杯身外表,若發現有溫熱感覺,則表明此保溫杯已失去真空層,內膽的保溫效果不佳。
倒一倒:看密封性
可以將保溫杯裝滿開水后旋緊蓋子,之后倒置五分鐘,若保溫杯有滲漏現象,則表明其密封性不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