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相信最近大家的地震知識都增長了不少。一天之內的分別遇到4.8級、4.6級地震,讓不少人舉家遷徙,或回老家或出門散心,有人打趣“真牛馬都在崗位上”,這更像是一種堅守崗位的自我解嘲,最近幾天看了不少視頻,老師、醫生、護士、學生們在地震發生時的舉動,真的值得10萬++的點贊和轉發。
猛將兄就是個寫字的,在陜西出生,在寧夏長大,也經歷過多次的地震,更有令人難忘的防震經歷。當下也是希望能用文字來為大家舒緩一下情緒,讓我們更加科學,更加平常心的來看待地震。
其實一天之內兩次感受強烈的地震,在寧夏的歷史上也有過。
那是1988年的1月10日,整整37年前,在靈武縣——當時還歸屬于銀南地區管理,分別于早晨的8時53分和下午的15時24分發生4.4級和5.0級地震。【1】
是不是有點像如今的銀川?
其實當時靈武地震的密集情況,要遠比現在更為可怕。
1988年的1月4日,靈武先是在凌晨5時32分,發生了一起5.5級地震。隨后的幾天時間里,3級以上地震頻發——
1月5日11時03分:3.8級 1月8日23時52分:4.8級 1月9日2時22分:3.6級
然后就是1月10日的兩次4.4級和5.0級的地震【2】。
時間再往前拉,1987年8月10日,靈武更是發生過一天4震,震級分別為5.4級(亦有5.5級的描述)、4.3級、4.4級和4.4級。【3】
而這一天四次地震的時間分別為晚上8點12分、8點26分以及8點46分(兩次、非同一時間)。
想想看,在8月酷暑之時,短短24分鐘之內,震了四次,那是什么感覺?
彼時信息遠不如當下暢通,如今短時間內我們就能收到預警,看到哪里震了,震級多少,當時卻是兩眼一抹黑。如今類似的“地震局工作的姑父告訴我”這種謠言,在那個時候更是通過繪聲繪色真假難辨的方式口口相傳。
但隨著1988年1月10日的兩次地震過后,靈武這片區域就開始變得穩定了許多,再無5級以上地震。1988年4月12日又一天兩次發生4.3級和4.0級地震之后,就更加穩定了。
事后有專業論文指出,“地震叢半徑約7.7km,空間分布較為集中”,這也和銀川這幾次密集式的地震很像。
有人說這幾次的地震一會興慶區,一會永寧縣,又一會是金鳳區,這不是很分散嗎?
事實上,這幾次的地震都發生在永寧縣和金鳳區的交界處,基本都集中在三沙源附近。而所謂的興慶區地震,是因為地震臺網自動測定存在誤差,正式測定勘誤之后,那些有感地震基本也都在方圓5、6公里之內。
因此我在去年就曾判斷過,這可能是“震群型地震”,最近地震專家也給出了震群地震的結論。
所以,這次地震雖然讓人感受很深刻,很密集,震中都集中在同一片區域,但這真的有點像30多年前的靈武地震,很可能會在幾次感受較強的地震之后,慢慢趨于緩和的。
有研究表明,從1970年以來,銀川的有感地震經歷了三個階段【4】——
第一階段為1970年~1977年,地震活動呈現平靜→活躍→平靜,1973年銀川噴到曾發生過幾次4.0級左右的中等有感地震。
第二極端為1979年~1996年,這18年銀川盆地有感地震呈現密集活動,給人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而第三階段為1997年之后,地震活動相對較為平靜。
即便是從2024年下半年,銀川有感地震開始出現新的階段,其實也可能是周而復始,物極必反,活躍之后必然會有平靜期。
當然了,如今的科技和監測已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了。
要知道,1980年代末的靈武地震共計527次,那才是寧夏有儀器記錄以來,前震、主震和余震序列記錄最全、定位精度最好的一次。【5】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科技水平、檢測水平肯定變得更靠譜,即便無法精準預測地震,但給出的結論也肯定比普通人的預感更靠譜,
就拿這篇稿子來說吧,猛將兄查詢了大量的關于銀川地震的專業論文,絕大多數都是寧夏地震局的專業人士所撰寫,有理有據,有事實也有結論,你不相信他們,總不能去相信那些“我姑父是地震局”“周易八卦風水”吧。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提到了一個說法,“兩次地震發生在銀川盆地,發震位置為1739年銀川—平羅8級地震的破裂段”——
8級地震發生僅過去不到300年,該區域積累的能量尚不足以發生一次大震。
各位注意到了嗎?
大家以為的300年足夠漫長,但是對于地表活動而言,300年真的是微不足道。
就以地質年代表中的“宙、代、紀、世、期”為例,我們熟稔的白堊紀、侏羅紀;以及如今我們生活的第四紀,已經有260萬年左右的歷史了。
至于有人說海原不是在100多年前又大震了嗎,但問題是海原地震的斷裂帶,和銀川地震毫無關聯。
“300年的能量積累不足以發生一次大震”,這句話各位切記,建議多多誦讀,給自己寬心。
我們唯一需要小心的是,不要過分焦慮了,注意心理建設,多一些日常的避震常識,給自己住的房子多一些信心。
1988年我們信息不暢,房屋質量也遠不如今,救援力量肯定還比較薄弱;但如今是2025年了,一切都更好了,每個人也該在片刻的恐慌之后,重拾信心,讓生活回歸正常了。
▲正常的小心謹慎很必要,但過分的謹小慎微和焦慮那就太受傷了。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參考文獻
1,寧夏靈武、吳忠地區4次地震序列的時間分維特征 作者:刁守中等
2,吳忠、靈武地區地震的精確定位和中強地震的發震構造 作者:趙衛明等
3,吳忠—靈武地區MS≥5.0地震前波速比變化特征分析 作者:李文君等
4,銀川盆地有感地震活動特征及其震感強烈原因分析 作者:羅國富等
5,1987年8月10日靈武5.5級地震前后小震活動圖象及震區應力場特征 作者:趙知軍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