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超City會成流行詞。
這是今年《夢圓東方·2025東方衛視跨年盛典》提出的一個新概念。
它不僅是一臺跨晚的主題——
「超City2025,讓更好發生」;
更是一種全新的海派風格——
「超City風」。
它以上海這座世界超級城市氣質為藝術底色,進行都市潮流文化創新表達:
既有上海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國際都市文化的創新活力;
既有暖色系的人間煙火,又有酷色系的科技感、未來感。
比如魔都少年團跳出了魔都少年魂,來自上海的全球冠軍「鋼筋水泥少年團」,既有中國少年的筋骨,又有世界少年的眼界,他們讓世界看見上海愛上中國!
它是一種機械、人文與自然的和諧,
也是一種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融。
因此,「超City風」是一種有上海都市氣質的未來都市藝術風格。
這樣一種全新風格的跨年盛典也獲得了觀眾的喜愛,成功喚起全球華人的情感共鳴,不僅收獲好評如潮,晚會直播在CSM雙網省級衛視收視排名穩居前二;全網熱搜超1000個,微博熱搜超600個,#東方衛視跨年#主話題閱讀討論量超128億,相關話題閱讀討論量超40億。
1
超越「時間」的City風
所謂「超City風」,就是對傳統都市風的超越,伴隨著打破、創造與重塑,融入了未來主義美學與超現實主義風格。
因此,展現在國內首臺「超City風」的跨晚上,我們看到的第一個特質,就是——
「超越時間」。
極強的未來感、極強的懷舊風與極強的當下性,三個做到極致的時間感,卻被拉平到同一臺標志著跨越時間的晚會上,讓過去、現在、未來坍縮在同一個夜晚,制造出一種讓時間仿佛在有無之間的神奇風格。
它既做出了極強的未來感——
有未來感的舞美。整臺晚會置于一個未來感的舞臺場景上,以煥新AI時代的數字之城、智能之城與未來之城為理念,以時光船、穿梭艇、量子機、未來之門為舞臺設計元素進行想象延伸,形成非二維、超三位的多維度視覺空間。
有未來感的DJ。本次東方跨晚的DJ很特別,是此前在《未來中國》亮相過的機械人「青龍」,它是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開源公版機,全身多達43個主動自由度,驚艷地完成了機械人DJ在中國跨晚上的打碟首秀。
有未來感的儀式。最有超City感的是在零點時刻,舞臺形成一道天梯,在浩瀚星辰與城市天際中,正在跨越2024-2025的人與從天而降的未來之手「GIVE ME FIVE」,擊掌的瞬間就是對時間的超越與破界。
又做出了極強的懷舊風——
最讓筆者眼前一亮的是,竟然在如此未來感的主基調上,偏偏盛典又邀請了一系列代表流金歲月、代表復古美學的經典藝人、經典IP:
比如「上海女兒」林憶蓮,父母都是來自上海的她,在那個時代的一種港星中帶有獨特的雙城風韻。她甚至還出版過上海美食的書籍,比如《上海回味》《憶蓮帶路嘗上海民間滋味》,于是,在這個超時空的舞臺上,她用音樂的回憶、美食的記憶形成城市的思憶。
比如「民歌天后」蔡琴,在她的成名之路上與藝術人生中,翻唱過一系列老上海金曲,比如《夜上海》《天涯歌女》,而在這個超時空的舞臺上,她也用《被遺忘的時光》《你的眼神》這兩首曾經在蔡琴傷害演唱會上獻唱過的歌,回憶她與上海的不解情緣。
還以蔡琴引出了一系列經典電視劇主題曲的翻唱:
除了蔡琴翻唱的電視劇《庭院深深》的同名主題曲《庭院深深》外,還有俞小凡、金銘翻唱的電視劇《婉君》的同名主題曲《婉君》,蕭薔、陳德容翻唱的電視劇《一簾幽夢》的主題曲《一簾幽夢》,以及群星翻唱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的主題曲《當》。
她們都代表了上海的舊時光、關聯著上海的老記憶,并以鮮活的生命、血肉之軀體,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穿越時間、超越時間。而之所以跳躍在三世間而不割裂,因為這是一條在上海這座城市上未曾切斷的時光之流。
這也正是「超City風」的魅力所在,超越的意思不是向前而舍后,而是進擊未來但也珍視過去,它的都市包容性包括了時間包容性。
還做出了極強的當下性——
盛典不但集聚當紅七大年輕勢力,海來阿木、檀健次、毛不易、于適、張凌赫、劉雨昕、周興哲,都是年輕人喜愛的創作型音樂人、多才多藝的年輕藝人;
還邀請了最有當下性的四大劇組,《蛟龍行動》《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大夢歸離》《「騙騙」喜歡你》等主創人員匯聚一堂,為觀眾帶來特別的文藝表演。
這場晚會給筆者最強烈的觸動是——
在「超City風」中,時間變成了一種有象征的創作符號,也變成了一種有意識的創作理念。
它不是無意識的拼盤、無秩序的雜糅,而是有意識地做都市場景下的三世對話:
現在世對話未來世,未來世對話過去世,過去世對話現在世......
既有一種異質的美學風格,又有一種獨特的哲學況味。
尤其,在跨年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
2
超越「國界」的City風
「超City風」也是對城市本身的超越——
既以上海為主體,又能超越上海;
既有本土文化的自信,又有世界文化的包容。
所以,在這個風格下,你看到了更強的國際化:
比如本次東方跨年盛典邀請到了更多國際化的藝人。開場秀即是國際秀,來自美國的米卡、泰國的李紫婷、古巴的慶憐、泰國的高卿塵、越南的芝芙、中國的閆桉,五國歌手與上海智造人性機器人「青龍」,帶來一曲「超City風」的主打歌《CITY CITY GO》。
比如邀請到了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鋒芒的鋼筋水泥少年團。他們剛在2024年8月代表中國參加WORLD OF DANCE世界總決賽,并收獲國際資格賽青少年組第七名的好成績;10月又在全球齊舞大賽(World Street Unity Performance Competition)中摘得青少年組冠軍。而在即將到來的農歷新年,他們也有望登上央視春晚舞臺。
這兩組藝人有很強的代表性與符號性——
因為他們代表了國際化的兩個向度,前者是走進來,后者是走出去。文化貴在交流。
而在國際性下又沒吃掉本土性,卻在強化本土性。
上海本身就是「超City」——超級城市。在全球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發布2024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Global Cities Index, GCI)中,上海位列世界超級城市全球第八。而支撐起上海在世界城市排名上升的一大得分點,就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突出表現。
而作為建設城市文化品牌的一部分,東方衛視打造「超City」的價值點,在于它要呈現出在所有世界超級城市之中,上海作為中國的世界超級城市的獨異性。
因此,「超City風」不僅是一種文藝風格,也是用一種文藝風格達到一些文化表達。
于是,我們在這場有文化表達的跨年盛典中,看到了上海獨特的超級城市特質——
它是一座超級溫暖的世界城市。
相比其他世界超級城市,比如倫敦,比如紐約,它有中國人特有的人情味兒;而相比中國其他城市的人情味兒,上海的人情味兒不只有傳統意義上街頭巷尾的人情味兒,還有超越本土、向外連接,更有大愛之風、世界之城的人情味兒。
這是一座裝的下小人物的小確幸、小愿望、小夢想的超級城市,上海這座超級城市,沒有用「大」湮沒了「小」,而是用「大」守護著「小」——這是這座世界超級城市的價值觀。
所以,一首王櫟鑫、蘇醒、陸虎帶來的《都市凡人歌》正是一種在內容價值觀上,非常「超City風」的表演,它能共情都市打工人的不易,它能接納都市小人物的平凡。
而辯證在國際性與本土性之間,其實越國界、破空間,最終指向的是「無界」。
沒有國際或者本土之分,沒有國外或者國內之界,這才是上海作為世界的超級城市的底色:
人與人之間的包容,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包容;
這是一種無界的愛,是一種開放的精神。
而這種無界的愛、開放的精神,也通過了全視角的直播,得到全景式的展示——
晚會直播當晚,東方衛視推出全視角大小屏四大沉浸式互動直播,「第一視角后臺直擊微博探班直播」、 「大大的跨年許愿池」后臺直播間、「大牌云集-賈乃亮帶貨直播」,以及聯合新華社、人民日報在新媒體矩陣進行共創直播,四大直播全網觀看量突破1億。
通過四大超City的直播,給到觀眾All in的體驗。
3
超越「類」的City風
「超City風」的最后一個特質,是在打碎類型文化,再造潮流文化——
City的新潮感,就是在秩序的打破與重建中彰顯的。
比如游戲電競和流行音樂的破壁之作《新悟空傳》,詠春與街舞的破壁之作《少年詠春》,極限兄弟與數碼寶貝的破壁之作《Butter-Fly》,都是這一思脈下的「超City風」作品,他們都是對一種成熟的類型文化與另一種成熟的類型文化的融合與再造。
但是,此次東方跨年盛典最有想象力的「超City風」作品,甚至超越了類型文化,升格到了「人類」與「非人類」的超物種共創,帶來了兩個各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個作品是「一個人類」與「一個硬件」的共創。
東方跨年盛典中最為酷炫的一個表演,是由藝人檀健次與機械豹共同帶來的。
這個機械豹全身上下高達一百多項專利,分布在機械傳動、電子控制、機器人技術、3D打印、榫卯結構等現代技術中;其中發明專利十余項,通過新型材料的運用來增強作品的質感和耐用性,比如在巨獸的外殼中融入毛發材料和燈光系統,打造出蒸汽朋克與未來感并存的視覺效果。
另一個作品是「一群人類」與「一個軟件」的共創。
在盛典開始之前,東方衛視便提前在網絡上收集網友們的聲音素材,并在跨年盛典現場收集嘉賓們的聲音素材,最后,利用AI手段在盛典現場生成一首致敬2025年新年的AI第一歌。
這樣大型人類共創的形式與儀式,又在新年節點發生,已然是當下最先鋒的AI行為藝術了。或許我們可以這么稱贊一句:這「超City」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東方跨年盛典科技感拉滿,但它卻特別邀請了邀請環保公益志愿者胡歌對公益環保紀實節目《一路前行2》做一個特別官宣推薦環節,他推薦的不只是一個節目,而是一種「機械、人文與自然」和諧的「超City」價值觀。
這樣把人文主義、自然主義融入科技主義的「超City」倫理價值觀和美學價值觀,才是它最對當代都市精神的反思與推動。
1號結語
「超City風」的探索,筆者認為這是辭舊迎新的東方衛視干的一件漂亮的大事兒。
因為這是在主動探索一種既有城市風格又能融入世界話語的美學語言。
這種具有上海都市風格的未來美學,既有中國風又超越了中國風,既有都市風又超越了都市風,尤其在以賽博朋克風為主導的西方未來美學之上,它呈現出了一種溫暖的、積極的、正念的東方未來美學,對抗消極的、頹廢的、混亂的未來想象。
事實上,這樣一種未來美學,或許也是在這樣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時代下,世界人民更想擁抱的一個未來。而美學的社會價值,就是給人看到一個可視化未來的信念。
我想,對于「超City風」的探索,今朝只是萬里長征開了一個頭,要有更多人的融入、更多人的共創,才能真正把一股「風」變成一代「風潮」。
如果,這股風潮能夠隨著國際傳播外溢,或許能夠成為一種振奮世人之心的華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