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烏江天險"是1935年1月2日在貴州烏江渡口,為了擺脫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追擊,紅軍先遣團指戰員勝利渡過烏江的事情。
紅軍突破烏江天險的經過和意義如下。
一、經過
1935年1月,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決定突破烏江天險。烏江是貴州的第一大江,兩岸是高聳入云的懸崖絕壁,江面波濤洶涌,最大水流速度每秒鐘在兩米左右,自古有天險之稱。
準備階段:
紅軍指戰員們信心十足,精神抖擻地向烏江進發。
紅軍前衛團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負責偷渡和強渡的任務,他們迅速逼近了江界河渡口,準備渡江。烏江的兩岸盡是懸崖絕壁,宛如刀削斧劈。江面寬度約為100米,江流湍急,水聲轟鳴,震耳欲聾。想要渡江極其困難,更何況對岸還遭受著敵人的嚴密封鎖。團長楊得志與政委黎林一同前往附近的村莊進行調查。結果,不僅沒有發現船只,就連一支木槳,甚至一塊像樣的木板,也都被敵軍掠奪一空。
部隊派出偵察員進行化裝偵察,得知渡口大道是敵人的防御重點,工事較強,兵力較多;渡口上游有條小的橫路與大道相通,勉強能攀登上下,敵人沒有派兵防守。
師領導決定采取佯攻渡口的策略,主攻方向則選在烏江上游的羊腸小道。紅軍戰士們從村子里搜集了許多竹子,扎制成一丈多寬、兩丈多長的竹排,用以渡江。
戰士們踴躍報名,爭當渡江先鋒。團長從前衛營中精心挑選出8名熟悉水性的戰士,決定派遣他們先行試渡。這8名戰士每人都配備了充足的武器彈藥,在沒有槳的情況下,他們便用竹梢、木板等物品代替……
強渡階段:
1935年1月2日上午9時,渡口大道方面的佯攻作戰開始,部隊邊打邊向渡口邊搬運架橋材料,表示要在此處架橋。敵人果然在渡口對岸趕修工事,不斷向紅軍射擊。
在機關槍、迫擊炮等密集火力的掩護下,紅二師第四團三連連長毛振華率7位紅色勇士跳進寒冷刺骨的江水中,向對岸游去。他們沖破驚濤駭浪,在十幾分鐘后成功到達對岸,隱蔽在江邊的石崖下。然而,竹筏剛劃到江心,就遭到敵人的射擊,翻掉了。已經登岸的8名勇士因無后續部隊接濟,只得又返回南岸。第一次強渡失敗。
夜晚,紅軍決定實行偷渡。然而,由于水流太急,黑夜中又摸不清方向,竹筏劃至江心就被沖下兩里許,偷渡行動未能成功。
在1月3日上午9時,紅軍部隊在江界河區域對江防黔軍第三旅林秀生部第五團及第六團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成功將其擊潰,并順利實現了烏江的強渡。緊接著,紅軍干部團及工兵連在渡口迅速架設起了浮橋,確保了軍委縱隊及五軍團的順利渡江。
進入1月4日,大霧彌漫,對岸仍偶爾傳來稀疏的槍聲。此時,8名紅軍戰士勇敢地跳上了竹排,并約定在竹排到達對岸時,以兩聲槍響作為聯絡信號,由此拉開了搶渡烏江的序幕。然而,洶涌的江水將竹排沖至下游,導致8名戰士不幸被漩渦吞噬,第一次渡江嘗試宣告失敗……
盡管風雨交加,楊團長與黎政委在痛悼烈士的同時,堅定地表示:“我們必須渡過去!”隨后,十幾名戰士再次登上竹排,展開了第二次試渡。
孫繼先營長在這一關鍵時刻,激動地表達出了全體戰士的心聲:“同志們,我們必須渡過去,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到底。全團的希望都寄托在你們身上!”戰士們紛紛大聲回應:“我們一定能過去!”
在總結第一次失敗教訓的基礎上,第二次試渡選擇了下游幾十米處水流相對平緩的區域進行。夜色漸濃,起初還能隱約聽到竹排上的竹片拍打水面的“噼啪”聲,但隨后連水聲也逐漸被夜色吞噬……
經過數十分鐘的英勇奮戰,終于傳來了“乓!乓!”兩聲清脆的槍響,標志著渡江成功的信號。至此,天險烏江終于被紅軍戰士們成功突破。
后續行動:
紅軍左縱隊三軍團于茶山關渡口過烏江,進駐遵義尚稽。
至1月6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烏江天險,敵軍圍殲紅軍于烏江南岸的企圖化為泡影。我軍把國民黨“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
二、突破烏江天險有了不起的歷史意義
戰略意義:
紅軍突破烏江天險,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為紅軍贏得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及黔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突破烏江是紅軍面臨的生死之戰、傳奇之戰!這次壯舉粉碎了國民黨憑借烏江天險圍堵紅軍的企圖。
軍事意義:
紅軍在突破烏江的過程中,展現了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和出色的戰術素養。他們通過佯攻、偷渡、強渡等多種方式,成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
突破烏江后,紅軍的聲威震動黔北,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補充了紅軍裝備。
歷史意義:
紅軍突破烏江天險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標志著紅軍在長征途中取得了又一次重大勝利。
突破烏江不僅展示了紅軍的英勇和智慧,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軍突破烏江天險的經過充滿了艱辛和英勇,而這次行動的意義則在于為紅軍贏得了寶貴的休整時間、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及黔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展示了紅軍的英勇頑強和出色的戰術素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