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南寧市區內的熱門商圈開起多家俄羅斯進口商品館。然而,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走訪發現,館內很多所謂的特色進口產品產自黑龍江、山東、內蒙古等地,有些進口商品外包裝上也未見中文標簽。
包裝有俄文卻非俄產
興寧路、東葛路、公園路、大學東路、民族大道……在地圖上搜索發現,南寧已經開設了多家俄羅斯商品館。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商品館打著“戰斗民族”“硬核俄貨”“俄羅斯優選”的旗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在興寧·吾悅廣場,一家“俄羅斯商品館”臨時搭建在商業廣場上,門口打出“全場8.8折”“硬核俄貨”等廣告,店內密密麻麻掛滿了中俄國旗,播放著俄語歌曲,不時可以聽到典型的俄語“烏拉”。大列巴、香腸、餅干、巧克力等擺在貨架上,大部分商品都寫有俄文詞匯或印有套娃等俄羅斯元素,店內四周還打著“原裝進口”“正品保證”等標語。
然而,記者仔細轉一圈后發現,該店有的商品原產地確為俄羅斯,但外包裝上全為俄文,未見中文標識;有部分商品外包裝上雖然標著俄文,產地卻是我國黑龍江、山東、陜西等地。
▲一款外包裝上俄羅斯元素明顯的列巴為中國產。
一名店員稱,店內的商品并非都是俄羅斯產的,比如面包、香腸是中俄合資的廠家生產的,但蜂蜜、巧克力等商品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
官塘市場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因緊鄰南寧市人民公園,人氣更為火爆,不少老人在店內選購。這家店內,“正品保障 硬核好貨”等標語同樣多見,商品產地有中國、白俄羅斯、馬來西亞、越南等地。
記者走訪多家俄羅斯商品館發現,多數商品的價格標簽上沒有注明原產地,有的用很小的字體標注,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看,可能很難注意到。
消費者吐槽“交智商稅”
“路過看到是俄羅斯的商品,就進來買點給家人嘗嘗鮮。”市民張女士說,她買了肉腸、餅干、巧克力、蜂蜜等幾樣特色商品。在嘗了一塊巧克力后,她發現味道跟國產的沒太大區別,價格反而有些小貴,兩小塊就要20多元。
在東葛路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幾名年輕顧客只是進店看了一圈就離開了。市民金先生說,他也注意到了包裝上的“貓膩”:“標注著俄羅斯風味,結果是國內生產的,價格也更貴,買這些商品感覺像交‘智商稅’。”
在網上,“遍地開花的俄羅斯商品館都是東北造”的話題也引發了一波熱議。
不少在俄羅斯生活過的網友表示,店里的很多商品俄羅斯都沒有,諸如俄羅斯榴蓮糖、咖啡及各類熱帶水果制品就十分離譜,一些俄羅斯商品館涉嫌虛假宣傳。
有網友直言:“俄羅斯的香腸肉類不出口,本地奶制品很發達,大家喝的都是新鮮牛奶,沒有什么奶粉售賣,國內賣的都是東北貼牌的‘假冒產品’。”
▲一款俄羅斯進口商品上無中文標簽。
俄羅斯商品館的定價也是輿論焦點之一,相當一部分產品是同款電商售價的兩三倍。以相對暢銷的喀秋莎莫斯科腸為例,有門店售價49元/根,同款商品的電商售價大概只有一半。
據不完全統計,南寧已有至少7家此類門店,且多數為2024年下半年新開,均以原裝進口為核心賣點。除了南寧,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多地已經開出多家俄羅斯商品館,其主體均為國內企業。
記者注意到,多個運營俄羅斯商品館的品牌表示,目前該賽道為藍海市場,并發布加盟渠道吸引有意者入局。
一名招商者表示,俄羅斯商品館的貨物基本是從國內總倉發貨,可以實現兩日達,單店整體利潤率在40%~60%,“100平方米左右的門店一個月的銷售額能到30多萬元,快的話三個月就能回本”。
針對目前爭議的問題,該招商者稱,門店的商品由純進口、國內分裝、國內生產三部分組成。國內生產是采取俄羅斯設備和工藝,屬于中俄合資的工廠;分裝是將俄貨的大包裝單品分成小包裝進行售賣;進口產品都有清關手續。
兩家門店被責令整改
1月2日下午,南寧市興寧區市場監管局民生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對兩家俄羅斯商品館進行檢查。
在公園路的一個年貨市場內,一家名為俄羅斯進口產品品鑒會的臨時場館占地面積有三四百平方米,有工作人員在門口沖泡奶粉給消費者品嘗,桌上還專門制作了“俄羅斯奶粉”的宣傳牌。
看到執法人員到來,工作人員馬上將宣傳牌藏到桌下。在店內的多個商品區域,有多塊“溫馨提示”牌,指導消費者如何查看俄羅斯產品的生產日期,但執法人員發現,在不少國產商品上方也有類似提示牌,極易讓消費者產生誤解。經現場檢查,店內有一半的商品為國貨。
▲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在檢查俄羅斯商品館的商品。
在官塘市場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執法人員嚴格審查其商品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的落實情況,檢查商品標價、標簽標注情況,查看是否清晰標注產地以及對應的商品信息,并對部分來源不明的商品進行記錄。
民生市場監管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當天檢查的兩家店內存在進口商品與國產商品混放、進口商品無中文標簽、以外國元首的名義做廣告宣傳等問題,且店內的宣傳標語具有一定誤導性。現場已要求商家立即整改,依據商品的產區進行分類擺放,并嚴格做到明碼標價,保證商品標簽與實際擺放位置、價格信息的精準對應。
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家在銷售商品時,應當提供真實、準確的商品信息。“俄羅斯商品館”在顯眼位置標明“硬核俄貨”“原裝進口”,同時商品名稱和商標以俄語來標注,都會讓消費者產生店內商品來自俄羅斯的錯誤認識,存在誤導消費者的故意。如果商家故意將非進口商品宣傳為進口商品,就構成消費欺詐,消費者可以向商家提出購買商品價款三倍的賠償要求。
你買過這些“俄羅斯商品”嗎?
對此,你怎么看?
來源丨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 趙勁松 文/圖
編輯丨徐麗青
校對丨黃少華
責編丨唐海波
審核丨段欽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微生活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