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這才是戰爭:抗美援朝(第一卷)敵我詳情及初戰》的第2篇連載,在書中位列第一章 美軍內部的派系和矛盾,本章是介紹美軍高級將領之間的派系和矛盾,以及對作戰產生的影響(志愿軍入朝前)。本文前篇:這才是戰爭:抗美援朝
想獲得這本書的讀者只能關注“這才是戰爭”公眾號,留言或私信我來購買。
第一部分 知彼知己
第一章 美軍內部的派系和矛盾(續)
麥克阿瑟和沃克沒什么矛盾,但沃克和阿爾蒙德之間的關系就糟糕之極。本來這種工作中的摩擦未必會發展為影響作戰的大矛盾,但仁川登陸改變了一切。
沃克
麥克阿瑟制定了仁川登陸的計劃后,他決定成立第10軍來執行作戰計劃。他選中的指揮官是自己的參謀長阿爾蒙德,甚至沒有“通知”華盛頓。這種公然違背軍官任職程序和蔑視上級的行為讓柯林斯暴跳如雷,直接從椅子上跳了起來[1],可柯林斯只敢在自己的辦公室發脾氣,在麥克阿瑟面前,卻乖得像個小學生一樣。
麥克阿瑟此舉撕裂了與自己的忠實支持者柯林斯和謝爾曼的關系,引發了華盛頓對麥克阿瑟的強烈不滿(華盛頓接受了謝爾曼的意見,準備讓太平洋艦隊陸戰隊司令小萊繆爾?謝潑德中將指揮仁川登陸)。而阿爾蒙德在仁川也和自己的老朋友謝潑德鬧翻,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阿爾蒙德建議美國海軍陸戰隊參與朝鮮戰爭,謝潑德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導致美國海軍陸戰隊至今詆毀阿爾蒙德。
阿爾蒙德
別說華盛頓震驚,連阿爾蒙德自己也沒想到。8月下旬,阿爾蒙德向麥克阿瑟報告說,第10軍已經組建,參謀人員正在演練登陸行動。他問誰將擔任指揮官。麥克阿瑟說就是你本人。阿爾蒙德非常吃驚,猶豫了一下,說:“我是東京的參謀長。我不能同時做兩份工作。”麥克阿瑟的回答是:“我們兩周后就會回來。你可以把你的工作交給希基,讓他在你指揮這支部隊時擔任代理參謀長。”[2]8月26日,麥克阿瑟宣布了對阿爾蒙德的任命。
本來布萊德雷和柯林斯都以為阿爾蒙德兼任第10軍軍長只是臨時舉措,仁川登陸結束后,阿爾蒙德會回到東京,第10軍會有一個新軍長,他們忍忍也就算了。
可是大約在9月26日的時候,麥克阿瑟卻改了主意,決定阿爾蒙德繼續出任第10軍軍長并兼任遠東戰區參謀長。看起來,阿爾蒙德深獲麥克阿瑟歡心,讓麥克阿瑟為阿爾蒙德的仕途蹉跎感到不平,要為他爭取中將軍銜。但麥克阿瑟要為阿爾蒙德鋪路,必定要為其堆砌資源,勢必影響其他人的利益,更何況是在作戰這樣的大事上。
亞歷山大?黑格
麥克阿瑟既然已決定全力扶持阿爾蒙德,自然對其極為偏心,他授權阿爾蒙德可以挑選任意一個他看中的人。美軍第10軍軍部一時間人才薈萃,阿爾蒙德的副官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名字——亞歷山大?黑格——美國第59任國務卿,尼克松訪華時,他先行飛抵中國為尼克松探路。阿爾蒙德的參謀長是克拉克?拉夫納,之后將出任美軍第2師師長與志愿軍交戰。這兩個人后來都成為美軍上將。副參謀長威廉?麥卡弗里(阿爾蒙德嫡系,任第92師師長時的參謀長),情報處長威廉?奎因,工兵指揮官愛德華?羅尼后來是美軍中將。作戰處長杰克?奇爾斯,后來晉升美軍少將。
在麥克阿瑟的偏心中,人才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關鍵在于——
原本,阿爾蒙德的美軍第10軍打下了漢城,收獲了巨大的榮譽,出于平衡的考慮,應該由沃克的第8集團軍攻取平壤。此事被美軍視為與二戰中攻占柏林同等地位。
這時沃克制訂了他的作戰方案:
1、將阿爾蒙德的第10軍并入第8集團軍,由沃克統一指揮,阿爾蒙德回歸遠東司令部參謀長任上,重新給第10軍選派一個能和沃克兼容、服從指揮的新軍長。
2、第10軍立即從漢城向北方向繼續追擊逃跑的人民軍,使其沒有時間在38線以北重新集結和部署防線。其目標是摧毀朝鮮人民軍的殘余力量,然后奪取朝鮮首都平壤及其海港鎮南浦。完成后,第10軍沿著平壤至元山的橫向公鐵路向東派遣部隊與第8集團軍的部隊會師。后勤保障由仁川的第3后勤司令部負責。
3、由米爾本的第1軍(美軍騎兵第1師、第24師,英軍第27旅,韓軍第1師團)東北上直取元山,與沿東海岸北上元山的韓軍首都師團、第3師團會師。爾后,第1軍沿通過平壤至元山公鐵路向西派遣部隊,與第10軍的部隊會師。后勤保障由在釜山的第2后勤司令部在空中運輸的支援下負責,占領元山后,通過元山港運輸補給。
4、占領平壤-元山線后,第8集團軍所有部隊同時向北占領“麥克阿瑟線”。[3]
沃克構想的作戰計劃其實最符合美軍當前的戰場態勢,可麥克阿瑟卻想把攻克平壤的榮譽也給阿爾蒙德。因此,麥克阿瑟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別出心裁想出來一個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極為荒謬的作戰方案:讓第8集團軍和第10軍展開競賽,獎品自然是平壤。可美軍第10軍已經在漢城,而第8集團軍剛剛從釜山防御圈北上,為了顯示自己的公平。麥克阿瑟決定美軍第10軍再次登船,從韓國西海岸繞一個大圈前往東海岸在元山登陸,然后沿元山-平壤軸線進攻平壤;而第8集團軍先北進漢城,然后繼續北進。這樣一來兩者的攻擊距離看起來就在同一起跑線。
這一作戰方案荒謬到足以讓全世界所有的軍事研究者大跌眼鏡。
第一、美軍第10軍已經在漢城一線,取捷徑北上平壤不過區區260公里,人民軍已經潰不成軍,立即展開追擊本來就是軍事理論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第10軍是一支幾乎齊裝滿員的部隊,其中的陸戰第1師是朝鮮戰爭初期美軍表現最好的一個師,而且得到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全力支援,是加強師,兵力強大;第7師是生力軍,未經歷苦戰,充滿活力。
第三、因為仁川登陸的需要,美軍后勤正全力保障第10軍,補給無憂。
第四、按照第10軍的出發位置,可提前兩周攻陷平壤。
這樣一來,整個戰爭走勢將被改寫,中國和蘇聯的戰略決策勢必受到巨大影響,毛澤東是否還會下決心出兵,值得商榷。即使志愿軍依然出兵,勢必提前出動。即使志愿軍提前出動,能進至什么位置也是未知數,很可能剛過鴨綠江就會遭遇美軍。而志愿軍西線的對手也會變成此時美軍中最強大的第10軍,戰局如何發展,猶未可知。
而麥克阿瑟卻荒唐地決定讓美軍第10軍坐船兜個大圈子,造成的后果是:
第一、貽誤了足足兩周的戰機,給了中國兩周時間做最后的戰略考量。
第二、由于后來麥克阿瑟規定,如果美軍第1軍先進入平壤,第10軍則改為向元山東北方攻擊前進。這樣一來,在兵力使用上出現了荒唐的一幕,美軍當時最強大的主力兵團被用于次要作戰方向。
第三、麥克阿瑟表面的公平掩蓋了實際的不公平,人為地造成了美軍的后勤混亂和補給不暢。(后文詳述)。
得知麥克阿瑟的計劃,第8集團軍作戰處長達布尼大驚失色,立即拿起第8集團軍的作戰計劃準備給東京發報。然而當他找沃克簽發電報時,沃克卻指示他不要發報。沃克心里知道,此時發報改變不了麥克阿瑟的偏心,他已經決定全力保障米爾本的第1軍,力爭搶先奪取平壤,讓麥克阿瑟和阿爾蒙德看起來像個傻瓜。(未完待續)
[1]Gines Perez oral history,轉引自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Clay Blair, p.229.
[2]麥克阿瑟與阿爾蒙德的對話引自Oral Reminiscences of Lieutenant General Edward M. Almond,轉引自MacArthur in Asia The General and His Staff in the Philippines, Japan, and Korea, p.260.但時間采納阿普爾曼的說法,阿普爾曼是在1951年12月13日采訪的阿爾蒙德,顯然此時的阿爾蒙德對仁川登陸的記憶更為清晰。
[3]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Clay Blair, p.3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