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寫了一篇為什么我們不下場幫俄羅斯的文章,本意是為了幫大家看懂中俄復雜的雙邊關系,可沒想到竟然被一些朋友理解為我們千萬不要幫俄羅斯,甚至某些極端言論還認為,我們應該抓緊機會背刺俄羅斯,看到這種現象,我認為有必要對中俄關系進行一個更加清晰的梳理,讓大家一眼看出中俄關系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講第一個板塊的內容——當今的世界局勢。
現在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真正的主要玩家其實只有四個,那就是——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
綜合實力排名基本也是這個順序。
其中中美兩國實力最強,各項能力也最均衡,而歐盟則是經濟實力大于軍事實力,俄羅斯則是軍事實力大于經濟實力。
四大玩家中,美國是鐵桿的反華領袖,與中國存在不可調和的生態位之爭,未來5年兩國的關系沒有大幅好轉的可能。
歐盟是美國的傳統盟友,由于二戰、冷戰還有馬歇爾計劃的原因,歐洲國家被美國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領域滲透極深,目前雖然沒有完全倒向美國,但基本可以視為美國的勢力范圍。
也就是說,全球四大玩家,第一、第三都在美國那一邊。
二者相加的整體實力要明顯強過咱們。
現在網上出現了一些極端的言論,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如今軍事黑科技又頻繁涌現,所以他們覺得中國完全可以包打世界,橫掃亞洲,踏平歐美也是很輕松的事情。
這種觀念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和歐美相比,新中國其實只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大國,我們的軍備大爆發只是最近10年之內的事情,而美國在上世紀就已經擁有了海量的軍事存貨,也許新增軍備最近幾年他們比不過咱們,但比起庫存咱們還和美國有一定的距離。
戰爭是個非常燒錢的東西,現在我們看到的裝備,真正全面開戰,用不了多久就需要全面更新,我知道有人會說,美國已經制造業空心化,比制造能力根本就比不過咱們,后面我們爆產能也能吊打世界,但其實只要是玩過星際或者魔獸這類游戲的朋友都清楚。
產能只是戰爭能力的一部分,你有沒有足夠多的資源支撐你進行長久的戰爭,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再說直接點,你光有兵營,沒有礦,那也只能干瞪眼。
如今歐美對咱們的軍事優勢,不只是體現在裝備數量上,還有整個西方掌握的海量資源,不管是石油、鐵礦還有各種有色金屬,西方國家都擁有海量的儲存。
更重要的是,有些東西是沒辦法用產能來彌補的,比如說飛行員的數量,專業海軍人員的數量,這些都需要花時間去沉淀積累,換言之,中國現在完全可以造出1萬架殲20,但是你有沒有這么多飛行員去駕駛呢?
還有中國的航母制造,很多人總覺得慢,造到現在才3艘,趕緊把數量拉到十幾艘和美國持平,以咱們的工業能力,我認為這是可以實現的,但我們海軍人員培養的速度跟不上,而且軍備更新最好的節奏就是按部就班,一步步來,因為制造軍備的工廠和工作人員是配套的,你得讓他們長期有活干,這樣整個產業鏈才能維持下去。
否則,你5年就造了10幾艘航母,未來突然不需要繼續造了,那這一整條產業鏈就會全部閑置,相關人員也只能改行,為什么美國人如今無法登陸月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年參與阿波羅計劃的工程師全都不在了,現在的人連圖紙都看不懂。
所以咱們軍備更新的速度只能慢慢來,維持整個產業鏈的長久穩定運轉,這才是最合理的,大家不要指望中國海軍一兩年之內就在數量上反超美國,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超越過程,可能會在10年以上,這是我們出于整體戰略還有產業發展的綜合考慮。
明白了這個你就清楚,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咱們同時面對西方陣營還是整體處于劣勢的。
所以在四大玩家第一、第三達成聯盟的情況下,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拉動第四玩家俄羅斯,然后再整合一部分中小型國家,這樣才能維持和歐美的基本戰略平衡。
所以哪怕我們和俄羅斯有再大的恩怨,也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惡化雙邊關系。
因為俄羅斯是中美俄三角關系重要的一環,也是中美歐俄四邊關系舉足輕重的一角。
明白了俄羅斯的重要性,我們再來講第二個板塊的內容——我們要不要擔心俄羅斯和美國聯合在一起?
從理論上來看,一旦美俄聯手,對我們會是巨大的生存危機,很多人熟讀歷史,他們知道70年代美國和中國握手,一起對抗蘇聯的事情。
所以他們認為,如果咱們把美國逼急了,他們也會聯合俄羅斯一起對付咱們,因此,他們認為我們必須對俄羅斯有所提防。
這種想法正不正確?從理論上來看,是非常正確的,任何國與國之間,都不可能無理由的信任,咱們中國,唯一能夠徹底信任的,肯定只有我們自己,反之,美國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日本看似是美國的小弟,可一旦有一天美國式微,日本恐怕就是報復美國最積極的那個國家。
所以我們和俄羅斯的合作,是真誠,但也必須有所保留的,不可能俄羅斯讓我們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美俄聯手,其實比70年代中美聯手的難度更大,情況也更加復雜。
因為美俄歐三角,是一個不可能三角,也就是美國不可能同時和俄羅斯還有歐盟搞好關系,原因也非常簡單。
如果歐盟和俄羅斯和好,那歐洲一體化,會出現一個軍事、經濟足以與美國相抗衡的綜合體,那必然會導致美國勢力被驅趕出歐洲。
對于地處邊緣北美的美國來說,一旦丟失了歐洲的基本盤,就意味著他無法參與到亞歐大陸的核心事務,會直接導致美國失去全球霸權。
從歐盟的角度來看,他們之所以需要美國駐軍,是因為有蘇聯、俄羅斯的存在,如果俄羅斯消失了,或者和歐盟和好了,那美國人就可以滾蛋了。
所以基于這點考慮,美國、歐盟、俄羅斯這三個玩家就不可能坐到一張桌子上,這是歷史證明過的事情,從90年代蘇聯解體,兩代俄羅斯領導人拼命的討好美國,4次申請加入北約,全都被美國拒絕。
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只能選擇犧牲和俄羅斯的關系,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美國決策層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
所以美俄聯手,至少在未來5年之內,沒有這個可能性。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基本判斷之后,在處理中俄關系的時候,就應該有一個準確的認知,那就是——未來5年之內,俄羅斯是值得我們拉攏的朋友。
因為他們不具備倒向美國的可能性(目前階段),又是我們和美歐形成戰略平衡的重要一環。
如果一定要進行類比,那就是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的情況,兩國聯手可以對抗魏國(西方國家),這是一個基本前提。
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兩國哪怕有一些歷史領土爭端(外東北對應荊州),也應該不計前嫌優先選擇合作,這是一個有大局觀的戰略家應該做出的基本判斷。
反面案例則是三國時期呂蒙偷襲荊州的事情,表面看吳國收回了荊州的領土,大賺特賺,但這是典型的贏了戰術,輸了戰略,因為從此以后,三國實力開始失衡,三角的穩定不復存在,最后被魏國逐一擊破,歸于統一。
明白了三國的事情,你再想想如今我們面臨的局勢,為了爭取發育時間,讓我們的整體軍備實力可以和整個西方相抗衡,我們必須要在這個時間節點和俄羅斯站在一起,中俄聯合這是目前的基本大局,這個大局輕易不可動搖。
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中俄關系,不是無底線的合作,我們既要保證和俄羅斯的正常合作關系,又不能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徹底決裂,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維持好這個平衡,而不是簡單的二選一。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現在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案例,一旦我們的戰略能夠成功,那就肯定會寫入教科書讓后人去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