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是在咨詢當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當一個媽媽發現女兒不那么聽話了,不那么受她控制的時候,她經常會把女兒從咨詢室里面帶走,盡管可能當初就是她把女兒送進來的,因為當她發現這個孩子有了她自己的一個主張,或者是說在咨詢當中咨詢師支持了這個孩子的一個需求,支持了孩子的一個自主的意識,那么她可能就不像過去那樣聽話、乖乖的、受控于母親。
孩子出現這樣的一個狀態之后,有很多母親她往往是不理解的,她覺得女兒不聽話了,女兒頂嘴了,她沒有辦法去讓女兒按照她自己的心愿去走,經常有些母親就會在這個時候終止咨詢,把女兒帶走。
我們會看到的這樣的母親是一種很自戀、很控制的一個狀態,而當女兒來到咨詢室的時候,在她內心里可能是期待著咨詢師按照她的意愿去改變這個孩子,以便讓這個孩子更符合她自己的心意,通常會看到一個混亂和壓抑的孩子。
在咨詢室里面,我們通常會見到一個自戀控制的母親和一個混亂壓抑的孩子,但如果去仔細的探索這個母親的內心的話,我們會看到這個母親她自己內心里面其實還是一個小小的孩子,她需要女兒去滿足她的需要,需要這個孩子去滿足她的自戀,去滿足她的期待。
其實會經??吹脚畠和闪诉@個自戀母親的一個觀眾、一個崇拜者、一個仰慕者,因為母親會不斷地在孩子面前,在這個女兒面前去展現她的強大、她的好,而當女兒展現出來一些很好的特質,也許有可能會比這個母親更有光彩的時候,她無形中也會選擇去打壓這個孩子,讓孩子回到一個仰慕她的一個位置上,這個母親其實是無意識中就把這個孩子變成了她的一個傾慕者、一個觀眾、一個心理上的照顧者,甚至是她的母親。
會看到在這個孩子身上,同時出現了好幾種角色身份,因為這是母親的期待、需求,她既需要去滿足母親自戀的一種需要,去作為觀眾去為她鼓掌,又要作為她心理上的一個照顧者,去呵護母親的一個情緒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她又成為一個心理上的成為她母親心理上的一個母親,所以這個女兒她必然是混亂的,因為她既是女兒,又是母親,表面上她可能是站在舞臺中間的那個人,而事實上她是在舞臺下面的那個觀眾,而站在舞臺上的可能是她的母親。
其實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其實有時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位置和角色,那它必然會帶來女兒對自我認識的一個混亂,而她要不斷的去滿足母親期待的時候,她又很難真正知道母親在下一個時刻她的需求是什么,因為她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
可能這個時刻媽媽是需要一個仰慕者,是需要一個為她鼓掌的人;可能下一刻,她就變成了一個小女孩兒,一個小女兒,她需要孩子成為一個照顧者。所以她是處在一種不斷的變化、身份不斷的變動當中,孩子也要不斷的去變化身份、變化角色去滿足媽媽,但是她永遠猜不透,母親下一刻需要的是什么。
所以這個孩子必然就是一種混亂和抑郁的狀態,因為她自己的需求其實是一直沒有被看見、一直被壓抑、一直被忽視,而這樣的自戀型母親她往往又會有一個特征就是她好像能知道,她和女兒之間的一些關系的問題,所以她有的時候又表現出來她把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孩子,她是一個民主的狀態。
但如果更深的去看,去探索她的這種民主,其實她仍然可能是一種孩子的狀態,她需要孩子為她做決定、做選擇、負責任,而她自己是很難去承擔那樣一些責任的。
比如說,有些媽媽會問:“你看要吃晚飯了,你想吃什么?”她是表現出來在征求孩子的意見,一個民主的心態,你說你要吃什么,我來征求你的意見;一方面表面看起來,她在征求女兒的意見,實際上有時候這個女兒的回答是你要猜中媽媽的點,正確的回答這個問題。
比如孩子說“那就去吃麥當勞吧”,“可是麥當勞對身體不好是這個垃圾食品”,“那我們去吃海鮮吧”,那媽媽會說“海鮮可能是涼性的,對腸胃脾胃不利。”
她其實是需要女兒去猜中她的心思,她雖然是在問,但是她潛意識里是希望這個孩子能猜中一個正確的答案,她想要的那個是什么,她認為應該吃什么,只不過她用這樣一種方式去詢問,但是最終是需要這個女兒去猜中她心思,但是她也會說:“我問她了呀!",最后比如說去吃了一個自助餐,一直是孩子選擇的呀,那我是民主的。
如果分析這個過程,有時候孩子也是混亂的,因為她已經習慣了去滿足媽媽的期待和要求,當她順利地說出來一個正確的答案的時候,她就要為這個正確的答案去承擔責任,因為是由她嘴里說出來的,而不是從這個媽媽嘴里說出來的,但是這個過程其實好像是,"你來猜猜 ,我想吃什么?"
其實很多家長會把一些選擇權交給孩子,一方面確實是比如說她要找一個正確答案,另外一個方面其實也是有的時候免于一個選擇困難,“我也不知道吃什么,你來決定好了”,由孩子來做決定,我就不用去做決定了,我也不用去做一個選擇,所以很多時候家長是無意識中,將一些責任以民主的方式,好像是給到女兒了,那女兒接到的其實是,你要猜中一個正確答案,你要去決定,你要去為一些事情負責。
所以就會看到在這樣的一對母女身上,媽媽在不斷的好像在征詢女兒的意見,好像她是一個很民主的媽媽,但如果去看這個過程的時候會發現,其實當她去征詢女兒意見的時候,她是在一個孩子的狀態,就是你要為我做主和負責任,她把這樣的一個責任、決定權交給了孩子,而自己卻處在一個很輕松的狀態,其實她成為了一個孩子,女兒成了那個做決定的人,成了家長。
在這樣的母女關系里邊,其實母親往往有一個極其的情緒不穩定的一個狀態,因為她的很多需求,盡管女兒能滿足,但是當女兒有了自己的獨立的想法,對這個母親來講往往是災難性的,她可能無意中會要去掐滅這個小火花,去讓女兒放下她的想法,去順從于自己的意志。
(陳珂含老師口述,心小愛編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