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烏克蘭已經創造了一樣歷史,那就是在哈爾科夫前線,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機器人軍團作戰,吸引且震撼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從事后的相關戰果來看,俄羅斯的一支連隊在遭遇機器人對手之后,70多名士兵全部陣亡。
靠著無人機和機器人,俄軍只感受到來自空中和地面的火力打擊,卻無法看見一個烏克蘭士兵。試想一下,無論是誰,在沒有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碰到這樣的戰場情況,都會感到蒙圈,繼而造成士氣崩潰。在跑路期間,烏克蘭的無人機和機器人,并沒有放過這群俄軍士兵。
在迅速切斷了俄軍的退路之后,這支孤立無援的俄軍,成為了烏克蘭無人化作戰的犧牲品。除了實打實對于俄軍的作戰人數造成了殺傷之外,對于俄羅斯軍隊的心理層面也是一個實打實的打擊。
那么,從烏克蘭軍隊來說,30多輛履帶式戰斗機器人,配合幾十架的無人機,對于俄羅斯的陣地,是個降維層面的打擊。這些所謂的機器人,從科技含量來說,倒也不是特別出眾的高科技。
烏軍將小型掃雷車進行改造之后,利用其本身的皮糙肉厚,最終演化成為戰場之上殺人的利器。并且因為從設計層面來說,這款戰斗機器人都十分注重耐用程度,因此俄軍的普通地雷和子彈幾乎被其達到了免疫的程度。
而從火力設計來看,烏克蘭將機槍和觀瞄系統安裝在了這款機器人上面。除了主體的掃雷工作之外,還可以做到瞄準和射擊。再者,這些機器人,從操作的層面來說,僅僅安排人員在后方進行遙控指揮即可。
其自身所擁有的自動化瞄準系統,可以自主化的追蹤需要瞄準的目標。在如此系統的配置和加持之下,烏克蘭軍隊的這款機器人所打出來的戰績和效率可謂遠遠的超過了普通的士兵。
甚至于,在兵行詭道的戰場構思框架之下,俄羅斯的軍隊被這種聞所未聞的家伙事實實在在大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甚至于,從整個戰場的局面來說,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因為是掃雷車改造的機器人,本身憑借履帶式的運動模式,戰場上任何的地理環境變化,對于這些機器人來說,壓根無法帶來很大的影響。靈活行動中,還能對于俄軍有持續的追擊能力。
并且,為了給這些機器人裝上“眼睛”,烏克蘭的軍隊派出了一系列的無人機,進行支援和保障。在如此一體化的運轉模式之下,烏克蘭軍隊對于戰場的把握程度有了極高的主動權。而處于其對面的俄軍,簡直可以用空曠來形容,在機器人軍團之下,顯得無處可逃。
對于目前的軍力配置來看,烏克蘭在面對俄羅斯的進攻情況下,顯得多少還是有一點吃力的。俗話說的好,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烏軍在找到了機器人這么好的幫手之后,其高效的殺傷力和制作環節的低成本,為烏克蘭軍隊扭轉了一部分的劣勢。零傷亡的客觀現狀,為烏克蘭軍隊大批量的制造和引入機器人,增添了極大的說服力。
因此,科技帶來的改變,從戰場這種環境來說,的確最有體現感和說服力。原本存在的認知和固有戰場規則,也是因為機器人的出現,實實在在發生了改變。當然,俄羅斯也不可能就此坐以待斃,雙方還能上演如何的科技和狠活,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