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熏臘肉罰款200,這動的“歪腦筋”真缺德
文|清哲木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四川廣安協興鎮一村民在自家露天熏制臘肉被罰款200元,村民還為此寫了保證書。
1月3日,四川廣安協興鎮人民政府就此事公開回復稱,社區此前根據居民公約對當事村民收取了200元教育管理費,事后,因該村民再未在家露天熏制臘肉,社區已將200元予以退還。
哲木觀察注意到;網上流傳出的收據內容顯示:“今收到金獅十組居民楊某某熏臘肉教育管理費200元?!甭淇顣r間為2024年12月25日。
此外,還有一份落款為楊某某于2024年12月25日寫的“保證書”,“保證書”中寫到:“因我昨晚上在自己家熏制臘肉是不對的,我現在知道錯了,保證今后我在(再)也不在自己家熏制臘肉了,如果在(再)不聽話,一旦發現我在自己家熏制臘肉,我愿接受任何處罰?!?/p>
TMD還有沒有天理,還有沒有常識?還有沒有對老百姓的敬畏之心,這些人還是不是人民的公仆?對此,很多的網友表示:他們連老百姓的一口肉都不放過。煙熏臘肉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民俗,在云、貴、鄂、湘、陜等地均有此菜。煙熏臘肉更是川渝地區一種很有特色的年貨。
至商周時期,熏肉已頗為常見,及至春秋戰國,熏肉更成為了一種重要的食物保存方法。臘肉有別于食物防腐技術科技狠活,臘肉、熏肉更加綠色環保。明清兩代,熏肉更是盛行于世,因其味道鮮美,工藝獨特,名聲大噪,乃至宮廷亦從民間采購,作為御膳之一。
但是,想不到到了今天有些地方竟然對老百姓的“菜籃子”橫挑鼻子豎挑眼,雞蛋里挑骨頭,熏臘肉竟然和環保扯在一起,全球工業化的污染為什么要老百姓柴米油鹽中下手?廣安竟然從人民群眾的年貨中動“歪腦筋”。
哲木觀察記得;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時間段,四川巴中市通江縣和南江縣發布城區禁止私自熏制臘肉、臘腸引發輿論關注。央媒點名批評:以污染大氣為由禁止熏臘肉,談何尊重傳統方便市民。央視網在評論中指出,熏制臘肉是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農村人民過年的一種年味,也是一種傳統的食品加工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禁止居民熏制臘肉,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情感需求,也會影響一些人的收入來源,甚至會導致一些傳統手藝的失傳。
這才過去一年時間,同是四川省廣安市竟沒有引以為戒,沒有在巴中市的相關輿情中吸取教訓,這不是簡單的缺乏媒介素養,而是職業缺德,專門捏軟柿子,欺壓百姓,他們怎么不敢去罰沒污染的企業?專挑老百姓下手,連老百姓吃肉的方式他們都要橫加干涉。這些地方的干部辦正事不行,為民謀福是他們的短板,但折騰老百姓卻是他們的強項,花樣百出,手段惡劣,老百姓吃一塊肉,他們就能想方設法的榨出一碗油。不幸中的萬幸,這次他們“手下留情”罰款兩百,沒有把老百姓弄得傾家蕩產已經是網開一面了。能退款,更是給全國人民的一份薄面,畢竟吃相太難看,他們還要了一點臉。
熏臘肉,這一習俗,已沿襲了千百年,俗稱“冬至炕肉”。家家戶戶,無論貧富,皆制作熏臘肉,以備不時之需。而每當逢年過節,熏肉更成為了走親訪友、聯絡感情的必備佳品。臘肉也是中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市井美食,更承載著老一輩人濃得化不開的懷舊情節。
以治理污染大氣為由禁止熏臘肉談何“尊重傳統、方便市民”?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燃煤發電等人為的活動,而不是農民的熏制臘肉。如果真的要治理大氣污染,應該從源頭上控制,從根本上解決,而不是用一些表面的、無效的、甚至是反效果的措施,來誤導民眾,轉移視線,甩鍋推責。不讓熏制臘肉,不僅不能解決大氣污染的問題,反而會引發更多的問題,這廣安市相關地方干部真的缺德,不但又蠢又壞,涉嫌故意制造社會矛盾,破壞群眾感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