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聳立福建晉江金溪北岸,三峰鼎峙,奧衍明秀。西晉太康9年(公元288年),山麓創建延福寺。衣冠南渡后,聚居晉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山懷鄉,因以得名。南朝間,印度高僧拘那羅陀于此翻譯《金剛經》,泛海回國。唐時,詩人秦系、名相姜公輔、學士韓偓相繼棲隱其間,石佛巖、金溪橋、通遠王廟諸勝逐一形成。兩宋遂為泉南游覽及海舶祈風勝地。山中現存摩崖石刻75方,其中13方有關海外交通及祈風石刻,記載太守、南外宗正、提舉市舶諸官員主持冬遣舶、夏回舶兩次祈風盛典,為我國與亞非各國發展海交貿易及中外友誼之歷史物證,尤為珍貴。
山腳下的千年古寺,延福寺,始建于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28年),最早名為“建造寺”,算是泉州最早佛教寺院了。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在此翻譯金剛經和學習漢語,至今九日山上還留有翻經石古跡。但可惜的是,原建已于十年特殊時期被毀,現在看到的是80年代重建的,嘎嘎新的。
延福寺的邊上就是昭惠廟,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宋元時期,這里的海上貿易非常發達,當時也沒啥高科技,都是依賴風向和洋流的帆船,所以來泉州的海外帆船都是在春夏東南風而來,到秋天則順西北風而去,每年秋天海外帆船要出發之前,泉州當地官員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廟為他們祈福。現在看到的昭惠廟也是80年代重建的,一聲嘆息吧。
巨大的榕樹。福建這里普遍都是這樣巨大的榕樹,而且這些樹都有一個特點,都是長的不高,但擴展開很大的面積,整個樹干都顯得蒼穹有力。是不是因為海拔和氣候的原因?這里很低的海拔和炎熱的氣候,使得樹干不需要長太高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養分。我自己琢磨的啊!也不知道對不對。
說到石刻題字,我印象中,最多的應該是泰山了吧?但是我沒想到,在小小的泉州九日山,居然看到了比泰山更多更密集的古代題字石刻。每年為遠航船舶祈福都會刻石記載當時的盛況,現在還保存有78方摩崖石刻,讓我們現代人還能了解當時的儀式,也是中國絕無僅有的文化瑰寶。
站在半山腰,遠眺遠方,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巖生色,風景迷人,這個時候,北方已經是嚴寒天氣,大雪紛飛,而這里依舊是綠意盎然。
你能想到,這個小小的亭子,居然也已經有千年歷史,是唐人為紀念秦系筑室隱居九日山,在其筑室處建亭以做紀念,就叫“秦君亭”。后兩宋時期、明朝均有名人在此留言,你在亭子兩邊還能看到那些石刻似乎穿越歷史來跟你講述當年的故事。
其實九日山并不高,過了秦君亭往上走不多遠就到了九日山西峰絕頂了:石佛亭。這里本來有一個巨石,五代末,泉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命工匠鐫刻巨石為佛像,本來在石佛外是建有木屋的,可是屢建屢毀,直到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重建干脆改成了石頭的,這才能堅持保存到今天。
石佛亭后面的榕樹這盤根錯節的,為什么這些樹根都不往下扎,卻長在地面上呢?能扛得住大風么?那塊石碑刻滿了文字,可惜都是小篆字體,都看不懂幾個字。
這就是“八戒石”了,據說是因為很像豬八戒坐著的樣子,反正我沒看出來哪里像了。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景觀必然有一個不知是真假的傳說故事,這里的故事是這樣的:據說唐僧聽說這里藏有真經,就派豬八戒過來查看,結果豬八戒真經沒看見,倒是看見一棵龍眼樹,就大把大把吃了起來,竟然吃醉了,于是就坐臥于此。真假不重要,一說一樂而已。
八戒石那里是北峰,一路過姜相峰往東峰去,走一個環境,山里環境很美,空氣清新,就算不看古跡,只是來爬爬山也是很舒服的。
路上又遇到一塊石刻,左邊這個有“靖康”兩字,應該是北宋靖康年間刻寫的,右邊那個有“紹興”二字,應該是南宋紹興年間刻寫,兩者也就相差4、5年,但江山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登臺廟啦!也叫“東臺廟”,看這建筑,滿滿的閩南風格。
登臺廟是道家的,供奉閩南特有的兩尊神靈:登臺媽(“金娘娘”和“蘇夫人”,沒聽說過吧,我也是第一次聽說),當地人祈禱登臺媽保嬰護幼。這里也是當地名人黃養蒙的讀書處。這里觀景臺視線開闊,可以欣賞晉江風光。
轉頭出門的時候,發現門神畫得非常不錯!來個合影。我對這塊沒啥研究,有懂的朋友看看,這里的門神和北方的門神有啥區別嗎?我記得門神應該是關羽和張飛,你們那的門神是誰?
登臺廟邊上就是東峰道場,別看它毫不起眼,卻也有近九百年歷史。南宋初期,東臺改作道觀,由道士在此設醮祈福禳災,從此稱為“東峰道場”。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理學大師朱熹任同安主薄,曾經登臨東峰道場并講學揚道。這是我離朱熹最近的一次。
從東峰到場出來就差不多要走完全程了,特別喜歡南方的冬天,氣候宜人,鮮花盛開,不像北方已經是肅殺一片了。奇怪的是,這里的樹,都長在石頭上,根系特別淺,幾乎就是緊緊的抱著石頭長起來的,真擔心臺風來了給吹倒了。
“九日山”,全山最大的石刻。據說這三個字最早是朱熹所寫,年代久遠漸漸的看不清了,到清朝乾隆年間,福建軍門提督馬負書為紀念朱熹,給重新補刻了一下,并附上了一段記錄,就是“九日山”這三個字邊上的那一片小字。也幸虧他補刻了,我們才能看到這精美的藝術。
下山啦!月亮已經高高掛起,我這300mm的長焦拍月亮還是有點費勁。
九日山屬于清源山的一部分,所以也是5A景區,我去的時候門票25元,5A的名頭,這個價格真不算貴。據說現在開始免費了。山不高,幾乎沒有難度,普通人都可以順利走完一圈,沒有任何壓力。
攻略
地理位置: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九日山
門票價格:¥25/人
開放時間:8:00~17:30
大約用時:1~2小時
到達交通:公交K208路或南安161路
自駕停車:景區有停車場
當地食宿:景區離市區僅20公里,食宿安排在泉州市內即可;
附近景點:清源山
寫在最后
九日山給我的感受就是“無石不刻”,只要是個石頭,就沒有不刻字的,比泰山還多,而且歷史跨度也大,從唐朝到清朝幾乎各個時代的都有,最多的是兩宋時期的。有些書本上的歷史,我居然在這里看到了真實的痕跡。看著這些石刻,真的有種走入歷史的感覺。九日山不大,走走逛逛2個小時也差不多了,如果只論風景,九日山也沒啥特別的,所以這里的游客真心不多。它的看點就是在文化歷史上,如果你對歷史文化不怎么感興趣的,就沒必要特地來一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