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天使支教并“設(shè)為星標 ★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文丨木子
一部在Netflix上線的紀錄片,主人公是一位16歲的中國少年。
如果你問我,他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值得專門為他拍一部紀錄片?
我會說,他是一個無知無畏的「怪胎」,不顧一切追尋自己熱愛。
他有一對極度縱容他的父母,有一次理想主義的出行......
在我看來,他簡單、純粹、激情與熾熱,卻又帶著一絲荒謬。
他究竟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
且聽我娓娓道來。
《追夢少年殷昱國》
一位熱愛羅馬尼亞
文學(xué)與文化的中國少年
他叫殷昱國,出生在云南昆明,是一名16歲的高中生。
看過紀錄片的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16歲的他已經(jīng)比大多同齡孩子看起來要更加成熟,穿著白襯衫,嘴角時常掛著那邪魅一笑,我似乎可以看出他靈魂深處的“不羈放縱愛自由”。
他常讀詩集,尤其愛東歐的浪漫主義詩歌。
《埃米內(nèi)斯庫詩文選》便是他的隨身攜帶。
曾經(jīng),我也和昱國的同學(xué)一樣,認為這些都是“無用之書”,因為它們無法幫我們通過考試。
可這又怎樣?對他來說,這便是精神食糧,只有在那,他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才能找到靈魂的歸屬。
讀書時期,考試仿佛已經(jīng)成為了每個孩子的全部,只有拼命地刷題、看書、復(fù)習(xí),才能拿到父母與自己所期望的成績與排名,更不用說抽出時間放在自己的愛好上,想必這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或許因為與他人的與眾不同,他顯得格格不入,內(nèi)心感到深深的孤獨與壓抑。就像他自己說的:“我感覺自己猶如一條被困在陰暗地牢里的龍,孤獨地撲扇著翅膀?!?/strong>
但壓抑的高中并不能妨礙昱國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他積極學(xué)習(xí)英語和羅馬尼亞語,在社交網(wǎng)站上主動與外國友人交流,了解外國的文學(xué),不僅如此,他還主動寫信給羅馬尼亞國家教育部,申請到巴克烏大學(xué)學(xué)習(xí)。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要出國留學(xué),去到那個夢寐許久的地方——羅馬尼亞。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癡人說夢,但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
憑借他對羅馬尼亞真誠的熱愛,被巴克烏校長一眼看中。校長說:“我收到過很多有意來羅馬尼亞求學(xué)的年輕人的郵件,只有他說了,我熱愛羅馬尼亞。”
我很羨慕昱國,因為他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與勇氣,持有清晰的目標與規(guī)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并且從未放棄,不斷朝著自己熱愛的方向前進。
這背后,其實都不離開父母的理解與支持,盡管心里舍不得孩子出國留學(xué),但他們?nèi)宰鹬仃艊南敕?,給足了他追求夢想的自由與底氣。
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
熱愛的世界閃閃發(fā)光
終于,他踏上了夢想之旅,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巴克烏。
校長一開始以為,昱國會對這個僅有20萬人口的小鎮(zhèn)感到失望、不滿,他還說:“沒有人想來這里?!?/p>
可昱國似乎并不這樣認為,他表現(xiàn)得異常激動,興奮地與母親分享周圍的一切。
課余時間,他會用鏡頭來記錄有趣的人和事,在這里,他仿佛“活”了起來,一切東西在他眼中,似乎都有著無盡的生命力。
很快,“雷鋒”昱國便被老師們熟知。
他總是主動幫老師擦黑板、拿筆記本電腦,盡管老師說“不用,我自己能行。”但他仍然堅持,善良純粹的他,也因此贏得了老師們的好感。
一天,巴克烏的阿爾法美術(shù)館正舉辦國家文化節(jié),昱國穿著一身西裝,戴著卡拉庫爾帽(羅馬尼亞的傳統(tǒng)服飾),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
這樣一個平淡無趣的活動,人們基本都在冷眼旁觀著,只有昱國,似乎做了精心的準備,嚴肅地對待這次活動。
活動進行一半時,他出現(xiàn)在了場館中央,拿起了那本《埃米內(nèi)斯庫詩文選》,念起了他最愛的那首詩——《我對你有什么愿望呢,親愛的羅馬尼亞》。
我對你有什么愿望呢,親愛的羅馬尼亞 埃米內(nèi)斯庫的國家,光明的國家 你向世人證明了你偉大的過去,并將擁有偉大的將來 就像埃米內(nèi)斯庫曾祝愿過你的那樣,就像人民仍然心愿的那樣 ...... 親愛的羅馬尼亞,這就是我對你的愿望
當(dāng)他用羅馬尼亞語朗誦時,場館里頓時鴉雀無聲,人們紛紛對這個中國少年感到驚訝。
我想,他們不僅僅是驚訝于他的羅馬尼亞語的標準,還驚訝于這份愛的遙遠且無理由的熾熱。
用中文念完第二遍后,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的語言天賦令人為之驚嘆,就連他的老師也對他稱贊不已。
他對羅馬尼亞的愛早已入骨髓,大到國家,小到自然環(huán)境,這些他都會一一領(lǐng)略,這讓巴克烏校長甚至其他老師都感到自愧不如。
他們一度對羅馬尼亞感到失望,但昱國卻可以用截然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里,讓他們看到了羅馬尼亞真正的美。
國慶日,昱國冒著嚴寒,拿著一面羅馬尼亞國旗,坐上了開往阿爾巴尤利亞的火車,那晚他興奮得睡不著覺。
國慶日當(dāng)天,他真的站在隊伍的中間,佩戴羅馬尼亞國旗,記錄這難忘的瞬間。
他在那里認識了許多朋友,人們都對他熱情友好,甚至還邀請他一起共度晚餐,同他聊天,已然把他當(dāng)成了真正的朋友,他終于不再擔(dān)心孤獨了。
“生日快樂,羅馬尼亞” “我祝愿羅馬尼亞和羅馬尼亞人民擁有輝煌的未來”
當(dāng)他說出這段話時,眼中仿佛閃爍著一絲光芒與熱愛。
后來,他發(fā)表了第一篇全是羅馬尼亞語的文章,內(nèi)容則是慶祝羅馬尼亞成立百年。
他還說,自己喜歡逛巴克烏的主公園,喜歡羅馬尼亞的環(huán)境,喜歡羅馬尼亞的一切。
就在他還有大把的時間精力去探索與發(fā)現(xiàn)新事物時,命運似乎與他開了個玩笑。
在乘坐火車去參觀尼亞姆茨要塞的路途中,昱國不幸遇難,那個純粹的少年如流星般劃過,永遠留在了那片他熱愛的土地上。
如果知道自己會有這么一天,你說昱國會后悔嗎?
會后悔來到羅馬尼亞,會后悔乘坐火車去尼亞姆茨要塞嗎?
我猜一定不會,因為他在那里,度過了無比幸福與快樂的80天,如果再來一次,他一定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來到羅馬尼亞,來到他夢想的地方。
愿昱國能在那個平行世界里,繼續(xù)自由地追尋理想。
2019年3月15日,本應(yīng)是他的17歲生日。就在這天,昱國被宣布為巴克烏的榮譽市民。
故事到這就正式結(jié)束了。
其實,我很羨慕昱國,因為他有理解他的父母,有欣賞他的教授老師,但我更羨慕的,是他那高光的80天,這比什么都重要。
我之所以給各位孩子與家長推薦這部紀錄片,并不是想要像他一樣,不顧一切去追尋夢想,而是從這28分鐘里,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自由的靈魂,感受到那無比強烈且純粹的熱愛,我們從中可以學(xué)習(xí)到他努力追求熱愛事物的勇氣與精神。
在如今這個“內(nèi)卷”的時代,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在高強度的學(xué)習(xí)與生活中迷失自我,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度過了這一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作為家長,應(yīng)該幫助孩子樹立明確的目標,制定好人生的規(guī)劃,鼓勵支持孩子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最后,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熱愛的世界里閃閃發(fā)光。
來源:少年商學(xué)院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dāng)下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應(yīng)有的創(chuàng)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yīng)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