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下)
作者:汲古生
說完了夤緣、賤荊、邸報、敕造這四個典故,接下來,再來看看原著第三回中垂花門、總角、文王鼎、晨省、落草、待漏隨朝五個典故
垂花門.不足之癥.宸翰
垂花門
這個典故其實是我國古典建筑當中的一個概念,從歷史淵源上來說,它的主要部件“垂蓮柱”在宋代之前應該就已經出現,在宋朝元符三年成書的《營造法式》上就有數處提到“虛柱”,而且有“虛柱蓮華蓬五層”的條目,工種上屬于雕木作。垂花門指的是四合院建筑當中的內宅門,其內部通常都是家庭內女眷的住所,男性一般不能隨便進入,這也是原著中黛玉進賈府時寫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需要小廝落轎的原因。由于這種內院院門例有雕刻的垂花,倒懸于門額兩側,門上邊蓋有宮殿式的小屋頂,所以被稱為垂花門。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大家閨秀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其中的“二門”指的就是垂花門。
不足之癥
不足之癥在這里其實是一個傳統中醫學的典故,在中醫的觀念里會把人體正氣不足稱為“不足之癥”。當然這里的“正氣”不光是指免疫力等抵御外部疾病的能力,還包括身體本身的機能的運行能力,其中涉及消化吸收、運動、新陳代謝等諸多方面。作者在這里使用“不足之癥”來形容林黛玉身上的疾病,更像是一種概括性的表述,同時也為林黛玉后續情節中“十頓飯只好吃五頓”和在一春一秋時都會有咳嗽的相關描述做了一個鋪墊。
宸翰
“宸翰”在這里指的是皇帝的墨寶,這種意象在傳統的詩詞當中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唐代沈佺期《立春日內出彩花應制》詩中有“花迎宸翰發,葉待御筵披”的表述。作者在這里使用這個典故主要是為了表現賈府跟皇帝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這些可以看作是作者要自身經歷融入作品的一個例子。當年曹雪芹的先祖就和康熙皇帝保持著相當密切的關系,甚至康熙還曾親口稱曹雪芹曾祖母為“此吾家老人也。”那么我們也就可想到,在那時的曹家,像這種賞賜肯定也不在少數。原著中提到的“萬幾宸翰之寶”或許反映的就是對于那段往事的懷念。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襲人.總角
“心較比干多一竅”的中的典故
這是一個商朝名臣比干有關的歷史典故,在《史記》當中就有對這一點的記載,《史記·殷本紀》中記載:“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廼強諫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比干這一歷史人物是商朝才能出眾的臣子,作者在對林黛玉的描寫當中使用這個典故主要是為了描寫林黛玉的智慧要勝過比干。正是有了如此出眾的才智,在后續的情節中林黛玉才能在多次的詩詞創作當中獨占鰲頭并能夠冷靜的發現賈府入不敷出的經濟問題。
“病如西子勝三分”中的典故
西施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捧心蹙眉的病態之美,在《莊子·天運》中也有“西施病心而顰”的記載。作者在這里用“西子”的病態之美形容林黛玉,而且還“勝三分”主要是為了突出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病態美感。當然,由于西施的病態之美已經廣為流傳。如果單純把林黛玉比作西施,未免有些落俗套,所以作者加了一個“勝三分”這樣可以使作者的形象塑造更進一步。讀者在看到這個描寫時想到西施,但是正因為有這個“勝三分”的描寫,讀者不會把林黛玉和西施簡單等同起來,這樣就會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
襲人
作為在第三回出場的地位較高的丫鬟,襲人在整個的作品當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寶玉也曾經說過,襲人的名字來自于古人的詩,而這首詩指的就是陸游的《村居書喜》,這首詩頷聯的“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就是襲人名字的出處,因為她姓花,所以寶玉取“花氣襲人”之意。襲人的名字就這樣產生了。
總角
古人會將未成年的男孩或者女孩的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這種發型被稱為“總角”,后來這種稱呼就逐漸變為關于年齡的特殊稱謂,表示的是八歲左右到十三四歲的男女孩童。有時這個稱謂也代指童年時期或者是處在童年時期,在《詩經》中這個典故就不止出現過一次,而經學大師鄭玄也對其做過詳細的注釋,比如《詩·齊風·甫田》中有“婉兮孌兮,總角丱兮”的表述,鄭玄的注解為:“總角,聚兩髦也。”而孔穎達的注解為:“總角聚兩髦,言總聚其髦以為兩角也。”原著的相關情節中所寫的“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的情節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與主角們的年齡形成呼應而進行的設計。
文王鼎.晨省.落草.待漏隨朝
文王鼎
《史記·封禪書》里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這就是是天子鑄造九鼎并將其置于九州的歷史典故。當然,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歷史典故的存在,從此也賦予了“鼎”特殊的文化內涵。《紅樓夢》中這個文王鼎的擺件其實是一種仿古制而制作的復制品,與之前所說的“敕造之匾”一樣。這也是對于賈府地位的一種具體化的表現。
晨省
這個典故涉及到我國傳統的家庭禮儀,《禮記·曲禮上》記載:“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確定,古代子女對父母早上問安叫“省”,晚上服侍就寢叫“定”。合稱為“晨省昏定”。原著中“次日起來,省過賈母,因往王夫人處來“的描寫中的“省”就是“晨省”。在賈府這樣一個世家大族之中,這些對于傳統禮儀的描寫十分的常見。相關的典故出處,我也會在后續的內容中逐步為大家進行梳理。
落草
看到這個典故,我相信有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想到“落草為寇”,在這里先進行一下說明,我要說的這個“落草”和“落草為寇”沒有關系。這里指的是孩子出生的意思。清代吳翌《燈窗叢錄》引《魏志》“婦人分娩曰坐草。”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作者在這里用的是引申的意思。原著中寫襲人為黛玉解釋通靈寶玉來歷時曾說是賈寶玉落草時從他口里掏出來的,這里的落草指的就是賈寶玉的出生。這其實也提醒我們對于古代典故的理解千萬不能過于固化,乃至于形成所謂的條件反射,這樣對理解作品本身的內涵不一定是有利的。
待漏隨朝
這里作者合用的兩個典故,其中的“待漏”指的是等待時間的意思,具體的說就是等待上朝的時間。古代的朝會時間大概是在五更,也就是現在時間的凌晨三點至五點左右。這個時間就是古代早朝的規定時間。大臣們需要在此之前到達指定的地點等候。而朝見皇帝的過程就被稱為“隨朝”。作者在“待漏隨朝墨龍大畫”這里使用這個典故更多的是為了表現賈府這樣的人家身份的高貴。
? end ?
/聯系微信:dongzhu1968
/投稿郵箱:hlmyj0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