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是昨天。我去了太平天國展覽館和瞻園,然后在朋友圈里和視頻號里發了一點點有關太平天國和瞻園的消息,其中提到了天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也準備寫寫什么,然后今天問一問就給我發了邀請,讓我談談關于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瞻園的景點景色。。。有意思,我佩服現在的大數據,曾經也發生過這種類似邀請,我只當是巧合。誰知今天才感覺到不是這樣。我想什么,我干什么它都能知道。厲害厲害!不過我也很坦然,因為我沒有什么壞的想法,我也不會干什么壞事。隨它什么大數據了,玩笑了,話歸正傳。
話說時光荏苒,歲月滄桑。在歷史的長河中,血雨腥風,悲歡離合,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很多故事都不是一般百姓說得清的,何況評論太平天國一事,人家好歹也是一個運動,一個天國了。。。如此歲月風云,如此歷史大事,豈是吾等百姓可以評論。。。
太平天國的紀念館里,各種圖片,各種實物不少,盡管都是復印和仿制,也是花里胡哨應有盡有。不過我都不是太感興趣,當然也有我感興趣的內容。就像我去看毗盧寺的內容一樣,人家不喜歡的就是我喜歡的,人家喜歡的就是我不喜歡的,如此而已。
說了半天了說點正事,一個天國,一個運動,固然不是我隨便評論的,但是我看到了偉人的評論。這就是我說的我喜歡的內容,看看下面這四張片子就是最好的評論,而我的感覺就是最后兩張的內容應該是最重要的,這個不是我評論的,是偉人說的。
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指出:“洪秀全之失敗,原因雖多,最重大的就是那種“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為這是和國民心理最相反的。”
1926年,毛澤東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講授農民問題時說: “洪秀全起兵時,反對 孔教,提倡天主教,這是不迎合中國人的心 理,曾國藩即利用這種手段,撲滅了他。洪 秀全的手段錯了。”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自稱“洪秀全第二”。 他認為太平天國失敗“最大的原因 ,是他們那 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爭皇帝,閉起城來 自相殘殺。。。。。。大平天國的勢力便由此大衰”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 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1854年5月東王楊秀清頒發的《暫分男行女行將來仍然完聚誥諭》
太平天國出于戰爭需要,金田起義時即在軍中實行男女分營制度。定都天京后,又將此制度推行到城市管理中,僅諸王可以夫妻同居,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東王楊秀清為此特頒誥諭,加以撫慰。
以上就是偉人們的評論和當時的有關誥諭。說的這么清楚了,還需要吾等百姓評論嗎?
說到這還想說一些看到的內容,就是這太平天國和清政府戰爭中的洋人們,看下面有意思的片子,說的是參加太平天國的軍隊里有洋人幫著太平天國反清,也有滿清政府的軍隊里洋人組織隊伍幫著清政府攻打太平天國。其原因我琢磨著不是什么主義和正義,而是為了。。。不說了自己琢磨去吧!
?先說這常勝軍,常勝軍是19世紀中葉中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由華爾組建的一支外國雇傭軍。這支軍隊最初由大約200名歐洲雇傭兵組成,后來增至3000人,并最終在鼎盛時期擁有約5000名士兵。常勝軍的主要成員包括歐洲雇傭兵、中國士兵以及少量探險家和水手?。據說當時的清軍實在是不堪一擊,不是太平軍的對手。才有了這常勝軍。
常勝軍最初是在1860年由華爾領導組建的。華爾是美國人,曾因從事劫掠活動被美國政府放逐,后在上海擔任清軍炮艇的副手。1861年,華爾在松江改組了這支軍隊,招募了歐美人士擔任軍官,并騙取中國人加入,形成了中外混合軍隊。這支軍隊在1862年擊退了太平天國對上海的進攻,幫助清政府保衛了寧波等通商口岸?。
常勝軍在1862年3月正式被授予“常勝軍”稱號,因其裝備、指揮和訓練的優勢,經常能夠擊敗數量上占優勢的太平天國軍隊。華爾在1862年9月的慈溪戰役中陣亡后,戈登接任指揮。在戈登的領導下,常勝軍繼續與中國軍隊合作,進行了一些針對太平天國的決定性戰斗?。
常勝軍在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協助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盡管這支軍隊在歷史上以鎮壓中國內部起義著稱,但其組建和運作也反映了當時中外軍事合作的復雜局面。常勝軍的組建和活動不僅影響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結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
華爾被打死的檔案
下面是參加太平軍的外國人的故事
參加太平軍的幾個主要的有名的外國人,其他還有數百人。
呤唎?,全名奧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 ,是19世紀英國的一位海軍軍官,后來加入太平天國并為其效力。?
呤唎于1840年2月3日出生于倫敦一個普通家庭。1859年,他加入英國海軍,并在次年前往 香港 服役。1860年,他辭職后前往太平天國控制區經商,并被 忠王 李秀成 吸引,于1861年加入太平軍,擔任名譽官職。在太平天國期間,呤唎為太平軍訓練軍隊、采購武器和糧食,并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1863年,他在 九瞭洲要塞保衛戰 中身受重傷,傷愈后潛入 上海 ,奪取了一艘輪船獻給太平軍。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后,呤唎回到英國,出版了 《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 一書,記錄他在太平天國的經歷和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呤唎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極高,認為太平軍軍紀嚴明,對待百姓彬彬有禮,與清朝軍隊散漫無禮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他在書中詳細描述了太平軍的紀律性和戰斗力,并對太平天國的社會制度表示贊賞。盡管他在書中提到了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但他總體上對太平天國持積極態度。
呤唎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幫助人們更全面地了解太平天國。他的經歷和評價也引發了對西方人對太平天國態度的討論。呤唎對太平天國的深情和忠誠體現在他死后墓碑上刻著的“前太平軍陸軍上校”,顯示了他對這段歷史的深刻記憶和認同。
1872年呤唎與海倫結婚時,在證書上自填“前太平軍上校”,仍自認太平天國之人。
1873年3月29日,呤唎在倫敦逝世,年33歲。在死亡登記上,他的職業是:“前太平軍陸軍上校”。呤唎終生銘記著他與太平天國的關系,他不愧是一位全心全意為太平天國革命乃至為中華民族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效勞的真正洋兄弟。
史密斯因為他的日記而出名,流傳至今。
“史密斯日記”由英國人喬治史密斯所寫。時間從1863年10月16日起至11月29日止。
日記由三部分組成,即:“史密斯日記”、“史密斯日記戈登抄件”和“史密斯致香港《中國之友》信稿”。紙質。日記長7.3厘米,寬11.8厘米。抄件長21厘米,寬26.8厘米。信稿長20.3厘米,寬25.3厘米。史密斯曾在慕王譚紹光部下幫助太平軍作戰,1864年在常州保衛戰中陣亡。該日記后為戈登所得,戈登將日記予以抄錄,并在某些段落旁加了批注。這些資料對研究太平天國時期的中外關系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本世紀60年代英國研究太平天國史專家柯文南博士在英國戈登文書中發現日記原件,1979年5月來華,將日記原稿贈送給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關于參加太平軍的洋人還有很多,不多說了,洋人為什么熱衷參加太平軍,部分原因源于太平天國信奉的上帝會,而就因為這個也成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