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年末,“班味”入選2024年十大流行語和年度“青年十大熱詞”,特指當代職場年輕人口中自我調侃的一種疲憊狀態……
2024年的年尾,在青島地鐵2號線石老人浴場站,一群“95后”和“00后”用守護18.8萬人次出行的方式跨年。他們當中,有人正在休假,有人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有人壓根就不是這座車站的工作人員……在這群年輕人中,“班味”不止是“盡義務”,更是“擔責任”;“班味”不盡是“人機感”,還有濃濃的“人情味兒”。
(從左至右)劉岑、宋佳悅、胡德碩、劉勝儒、母翠翠
年輕人“整頓”職場——將責任扛上身
“經過跨年夜這一晚,我對我們的員工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上班不僅是在盡義務,更多的是在擔責任。”說起跨年夜保障最大的感觸,譚吉鵬這樣說。
作為站區長,譚吉鵬轄下有5座車站,石老人浴場站是5座站中年齡結構最年輕的一座車站,工作人員平均年齡26歲,“95后”“00后”挑大梁。有句話叫“00后”整頓職場,在石老人浴場站,年輕人是怎樣“整頓”職場的呢?
12月31日,石老人浴場站對標歷史最大客流展開客流應對準備,除卻站上常規的6名站務人員,譚吉鵬增加了6名委外人員,車站人員是平時的1倍。“然而到第二天早晨,站上一共有21個人!一大半的同事是主動來支援的。”
譚吉鵬說,前來支援的同事中,有的來自別的車站——值班站長劉岑和值班員劉勝儒均來自同安站區的同安路站,當天晚上,休息的兩個人去海邊跨年。在工作群里看到石老人浴場站啟動了二級客流控制,兩個人默契地達成了“去看看”的共識。“譚站,需要我們幫忙嗎?”看到兩個進站的出入口排起了長隊,劉岑撥通了譚吉鵬的電話。譚吉鵬也沒客套,直接給兩人指派了任務。進到站里,兩人套上紅馬甲就開始忙活,等他們和譚吉鵬碰上頭,已經快到了凌晨3點。
支援的同事中,有人在站上待了一天半。宋佳悅和胡德碩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上的是白班,從早晨8點到晚上8點。按照排班,經過12個小時的休息,2025年元旦當天早晨8點,胡德碩還要開始下一個白班。然而下班后去周圍吃了頓飯,不到10點出了商場門,就發現車站周圍情況不太對。“到處都是人!”宋佳悅沒見過這種場面,她知道這種情況,站上6名站務人員沒法應對,她必須回去。“你們明天早晨還要上白班,要么就算了吧。”看到兩人陸續趕回來,譚吉鵬本來是要“勸退”的。“就在這兒吧,還省得折騰了。”宋佳悅和胡德碩都沒“領情”。
凌晨3點多,地鐵已經停止運營,守著三百多名進站過夜的乘客,壓力小了很多。“你們這些還要上白班的,趕緊找地兒休息。”23歲的胡德碩被大家摁著找地方“瞇”了兩個小時,清晨6點,前來石老人浴場看日出的乘客短時間聚集在車站,胡德碩又投入到新一天的運營工作中,一直到晚上8點。
這怎么不算是一種“整頓職場”呢?
“你為什么愿意犧牲休息時間來支援呢?”面對這個問題,這些“95后”和“00后”的回答大同小異。
“領導們對我們員工好,幫我們解決問題,能傾聽我們的意見建議,我們也要對他們好!想到我們的幾個站區長都在站里忙碌,我們必須去搭把手。”劉勝儒說。
“車站不僅是我工作的單位,還是我們共同的家。在這里,我們能‘當家做主’,遇到事了,就要拿出主人翁的姿態。”胡德碩說。
在這次跨年夜的保障中,車站員工表現出來的巨大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識,讓車站扛過了短時大客流的嚴峻考驗。
“話語權、自治權,讓員工變得會干、主動干、樂意干。”進入青島地鐵5年,作為值班站長的劉岑對于車站的“職場氛圍”的變化有著很深的感知。“以往,大家就是照著規章制度干,制度說必須干什么就干什么,沒說必須要干的就不干,這個班上起來就有很重的‘人機感’。”所謂“人機感”,特指遵照固定流程與規則行事,情緒平淡或呆板。
劉岑說,規章制度與工作實際之間的隔閡在于,規章制度是泛泛的、籠統的,每個車站的問題是不同的、具體的,籠統的制度之外和實際工作的需要之間,就形成了難管的死角。
“后來,車站開展班組建設,通過‘小立法+二次分配’激發大家的工作積極性。與規章制度不同,‘小立法’不是領導提議、領導拍板,是員工提議、集體商討、多數通過。”劉岑說,實際工作中那些規章制度觸及不到的問題,通過“小立法”被員工擺到了桌面上,怎么干、怎么獎,都有了說法,大家就會干了,愿意干了,主動干了,搶著干了。久而久之,愿意干、主動干成了烙在大家骨子里的意識。如果說之前遵守規章制度工作是在盡義務,“小立法+二次分配”激勵下,更多的年輕人將責任扛上了肩。
“進入職場之前,也聽長輩講職場里的‘潛規則’,聽他們講‘官高一級壓死人’,心里既擔心又不服。”剛剛從校園踏上工作崗位的胡德碩,直言自己也曾做好了“整頓職場”的準備。“但是我們站里,只要有道理,大家都能‘說了算’。這是‘小立法’賦予我們的當家做主的權利。”因為有了這一層權利,胡德碩覺得,在這里,領導會耐心傾聽員工的呼聲,用心和大家溝通交流,“領導不只是領導,也是戰友,是朋友。”胡德碩說,這怎么不算是一種“整頓職場”呢?
“預計31日晚3號線將延長運營,存在大量列車加開情況,咱們作為下早班組需要支援夜班班組交路,請大家做好準備,稍后進行支援任務搶單!”12月30日中午青島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三中心乘務部乘務3車間客車一隊電客車隊長于延鵬在班組工作群內發出支援任務“動員令”,四十余名電客車司機集體發動進行“搶單”。隨后班組長在報名人員中再次組織抽簽“開盲盒”來確立值乘交路,并將“搶單+盲盒”這一結果聯動應用于班組內的“小立法+二次分配”中。“搶單+盲盒”模式自2024年4月由3號線客車隊四個班組共同創立后,先后在勞動節假期、國慶節假期、“跨年夜”活動等多次加開、延長運營任務重展現了重要作用,這一機制充分調了廣大青年動員工“多勞多得”的主觀能動性,變“壓”著干為“搶”著干,激勵員工主動擔當作為。“先搶單拿到支援其他班組的任務‘入場券’,再開盲盒確認值乘交路,整體過程就像玩游戲一樣,很迎合我們年輕人的潮流。”“00后”電客車司機韓奇君如是說道:“現在青島地鐵的運營團隊中,俺們這些年輕人已經是主力擔當了,這次我們班組搶單的8人里,有7個都是‘95’后呢”。
當“主動干”變成一種習慣
當大家紛紛談到“小立法+二次分配”對大家的激勵,就牽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支援了一晚上,能得多少積分?”
“這個……一時想不起來。”
“站區的‘小立法’應該是有這條的。”
“提醒大家一下,都在小立法統計分析系統里提報這次支援,別等到月底再忘了。”看到大家的反應,同安站區副站區長母翠翠提醒道,“知道大家主動來支援不是為了積分和獎勵,但是既然做了,就應該多勞多得。”母翠翠說,為了方便員工及時提報自己的“加分項”,站里還開發了小程序,還申報了集團的“五小”發明。
跨年夜,有多少地鐵員工主動放棄休息,加入了這場守護乘客出行的戰斗中?這個問題,始終沒人能給個答案。“這個數怕是摸不上來了。”劉岑說,那一晚,她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只知道是青島地鐵的同事,但叫什么、在哪個崗位,無從得知。“五四廣場站周圍跨年活動結束后,瞬間也迎來了大客流。運營宣傳工作崗的同事,收起相機就開始維持秩序。說是自己以前也是站務出身,這些流程他都熟悉。”有人插了一句。
“雖然放棄了休息時間,但是這一晚,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新年祝福哦!”劉勝儒說,零點鐘聲響起的時候,好多乘客對她說“新年快樂”,讓她感受到了“雙向奔赴”的幸福,她說:“以前,我們不是不知道乘客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只是沒人要求我們去做。有了班組建設,有了‘小立法’,什么該做、該怎么做,都有了明確的‘指揮棒’。在主動干、搶著干過程中,我們也體會到了幫助乘客的快樂,體會到了職業的榮譽感。主動干、搶著干,已經變成了我們的職業習慣。”
五四站區站區長李冠文表示:“以往大客流時,我們往往需要逐一電話征詢員工是否愿意前來支援,這一過程不僅繁瑣,而且常常遭遇員工的諸多不滿。但自從實施了“小立法”條款后,班組員工的積極性顯著提升,從昔日的無人問津轉變為如今的人人爭相參與。”
為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全體青年員工發揚抗美援朝38軍113師“德川奔襲戰”中的為了勝利14小時奔襲72公里的精神,自主放棄輪休,堅守崗位。值班站長李憲鵬在客流最大的C出入口值守疏導,從18:00到凌晨3點沒有休息過,值班站長姜豪昌從19點到車站一直堅守至次日運營結束,保障了站廳客流平穩,緊接著又帶領當班班組人員投入到準備次日運營的工作中去,車站保障人員人均步數“3W+”。每個人手里都拿著大喇叭或帶著“小蜜蜂”,長時間的佩戴、站立和重復的動作、話語讓他們的身體略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透露出無比的堅定與責任。
青島地鐵堅持“黨建統領、群眾路線、參與式民主管理、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創新引領”五大理念創新班組建設新模式,推行“小立法+二次分配”管理模式,自下而上深度踐行企業民主管理。由員工民主協商確定“小立法”項目,公開計分、全員認可,進行差異化薪酬二次分配,讓每名職工切身參與班組管理,是企業民主管理在基層一線的實踐。這次石老人浴場站的跨年夜保障工作的順利完成,正是班組建設激發基層員工主人翁意識、年輕一代青鐵人表現出的實干擔當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