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來講述北碚的故事,不是因為別的,作為重慶主城區的后花園,值得講述的地方實在太多,比如縉云山、金剛碑、張飛古道等景觀都很有特色,除此之外,還有人文故事,比如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過澄江口,就是對北碚人文的總結,這里的土沱就是今天要講述的水土鎮。
欲說水土先說巴縣、巴縣建于公元561年,它的初置地域很大,包括除了主城以外的長壽、南川、涪陵等九個區縣,后來嘉陵江以北由于經濟發展快,乾隆年間被劃分出來成立江北縣,解放后十多年,江北縣治所就設在水土鎮,位于北碚和渝北區之間的城郊位置,緊鄰嘉陵江,距離北碚城區不遠,只有不到20公里的車程。
水土、又名土沱,嘉陵江流過此地形成沱灣,加上溪水入江激蕩江水使泥沙淤積岸畔而得名,始建于清朝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公元1721年,距今300年的歷史,當時叫水土鋪,是江北地區設置的19個負責公文郵傳的鋪司之一,水土既是水土鋪,又是嘉陵江下游的重要碼頭,過去相當繁華,曾是“白天千人躬首,夜晚萬盞明燈”,到清朝末年升級為水土鎮。
水土鎮最輝煌的時候是作為江北縣縣城時,江北縣成立初期,縣治所設在如今的江北城,后來又搬遷到大竹林、唐家沱,在1951年3月到1965年12月之間搬遷到了水土,也正是這十多年,水土街道建設得到空前發展,街道被擴寬不說,還大量修建各種樓房,作為辦公居家用,保留至今,青磚灰瓦,古樸古香。
六十年代中期江北縣城搬離水土街道,這對于水土來說,從此仿佛時光停滯,城市不再發展,幾十年過去了,還是保持原來的模樣,大街上,古木參天,青石板巷道兩旁,樓房高聳入云,由于樓房實在太多,縣城搬走后,市民急劇減少,多數樓房閑置,整個城鎮十房九空,頗為冷清。
水土曾經是江北縣的縣城,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老街建筑依山傍水,層層疊疊,極具時代烙印不說,還古樸古香,更重要的是,水土鎮的位置比較優越,畢竟是嘉陵江下游的重要碼頭,老街就在碼頭旁邊,坐在家門口就可以俯瞰滾滾嘉陵江。然而,遺憾的是,這么好的資源隨著縣城搬離而被遺棄。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人是這樣,水土街道也是如此,雖然本身有很好的地理優勢,又加上豐厚的歷史底蘊,老街要是進行旅游開發,應該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也正是應了“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那句話,水土被古鎮老街拋棄,沒有進行旅游開發,大量資源被浪費,看著都令人惋惜,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