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問我:日本首相石破茂是不是親中?
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有一點緣由的。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已經不打算在特朗普1月20日就職之前訪美,并和特朗普會談。
又有消息說,特朗普團隊曾經聯系石破茂說,可以考慮在2025年1月中旬舉行會面,但石破茂說不合適。
石破茂2024年12月28日在一個電視節目里面說,關于與特朗普的會談,“不認為越快越好”。
歸納一下,特朗普好像對石破茂比較熱情,但石破茂好像對特朗普不咋感冒。
與此同時,石破茂2024年12月29日,在日本TBS電視臺的節目中說:“日本首相訪問中國是極其重要的事。”——這句話是原話。
由此很多中國人猜測,石破茂是不是親中?
在當下這種情況下,分析日本都必須要明確一個事情:日本現在不可能出現明確親中的首相。
原因在于,日本是被美國深度控制的,而美國當下把中國當成了他最大的對手。
美國在日本駐軍有38,000人,是美國在世界所有國家中駐軍人數最多的。
美國還控制了日本檢察廳下屬的一個名叫特別搜查部的部門。這個部門類似香港的廉政公署,專門針對包括日本首相在內的日本高官。最初,成立這個部門是因為,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美國援助了日本一些物資卻不見了,所以要調查,才成立這樣一個部門。那時美國占領日本,這個部門自然歸美國控制。經過這么多年的演變,統計發現,二戰以后被這個部門搞掉的日本高官,大部分都跟美國關系不咋地。
當然,如果某個日本高官跟美國不對付,被這個部門調查可能還是輕的。重的是不明不白的死掉了。當然這種不明不白的死,通常都會是自殺(江湖上俗稱“被自殺”),或者連“被自殺”都省了,只是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反正死了。
2012年9月10日,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自殺身亡。三天之后的2012年9月13日,候任日本駐華大使西宮申一,突然倒地昏迷,送醫院后不治身亡。
這兩人為什么在關鍵時刻死掉了呢?
就在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自殺的那一天,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購買釣魚島,實施所謂的“國有化”。——這是那一年中日關系非常不好的一面。
就在那一年,中日關系其實還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
這個自貿區談判于2002年提出,歷時10年以后,到2012年的5月13日,第5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中國的人民大會堂舉行,確定加快推進這個談判,爭取在年底前開始正式談判。
到2012年9月的時候,這個談判是繼續往前走,還是往回退,還是停滯不前,就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2012年9月10日自殺身亡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和9月13日離奇死亡的候任日本駐華大使西宮伸一,都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重要的推動者。
然后,他們就死掉了。
再然后,從2012年算起又過了12年,到2024年5月27日,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發表《聯合宣言》,還在強調:“討論加快三國自貿協定談判。”
我說一句帶情緒的話:不知道再過12年,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能不能談下來?
這其中,不是中日韓三國搞不定,而是因為有美國在,美國不允許出現中日韓自貿區。
所以,對日本來說,即便日本的某個領導、某個團隊,或者某一部分人想親中,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他不控制住親中的欲望,任由自己的思想撒歡兒,那么很有可能被美國用各種手段除掉,輕則丟掉官位,重則丟掉性命。
所以,我們就不要討論,日本首相石破茂是否親中的問題。——更何況,他還說過要建立亞洲版北約。我們只需要討論,石破茂對中國的態度,是不是比他的前任岸田文雄要稍微友善那么一點點?
從這個角度上說,回答是肯定的。
比如,日本外相巖屋毅12月25日應邀訪問了中國。首相石破茂又公開向中國示好。
這都是石破茂當首相兩三個月之后的事。
這都是一些積極的動向,但不要想到中日立刻就友好了。
從石破茂這個人的個人來說,他在競選首相的時候明確承認南京大屠殺,并表態說不參拜靖國神社。這在當下的日本政客中,確實算得上是有表現的好的一面。
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日本的政客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不可能完全按他心中所想去行事,否則可能會丟了性命。當然,輕一點的,丟了官職
當然,這不是說日本的政客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對中國友好的舉動,因為畢竟美國要又當又立,吃相不能太難看,總不能稍微不對勁就把別人給做了吧?
通常,美國對不聽話的日本政客的處理有三個檔次,第1個檔次是讓他下臺。第2個檔次是讓那個特別搜查部調查他,讓他坐牢。第3個檔次才是要他的命。
由于有這樣由輕到重的三個檔次,不排除有的政客愿意冒一下風險,大不了不當官了,而跟中國改善一下關系。
所以,日本首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尤其是過去10年,日本首相往往在他任職的末期,或者是瞅著美國總統換屆的當口,跟中國改善一下關系。
比如安倍晉三。
我們一般認為安倍晉三是強硬反華的,這也是沒錯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看到:
安倍晉三2006年第1次當日本首相的時候,,對中國還算是友好的。比如他那一次當上日本首相之后,第1個訪問的國家就是中國。
2012年他第2次當首相之后,仿佛是換了個人似的,變成強硬反華。為什么呢?因為在他前面已經5年換了5個首相,都是對華相對友好的,結果首相都當不長。
他2012年上臺之后,強硬反華了6年,然后在2018年,實現了他這個任期當中的第1次訪問了中國。然后,由中國和日本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英文縮寫RCEP)的談判就往前順利推進。到安倍晉三2020年9月下臺的時候,這事兒基本成了。安倍晉三下臺兩個月之后的11月15日,RCEP正式簽訂。
我們再看安倍晉三的繼任者菅義偉。
他2020年9月上臺,兩個月之后,他代表日本和另外包括中國在內的14個國家共同簽署了RCEP。雖然這個成果主要是安倍晉三的功勞,但他畢竟沒有推翻他。
更要命的一個因素是,從2020年年底,到2021年年初,正是美國總統換屆的時期。這個時期美國顧不上搞別人,他們一心在搞自己。這就是一個好時機呀。
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信息:
RCEP簽署之后,各個國家都要在國內履行正式核準程序。日本是2021年6月25日核準的。這在RCEP的15個簽署國中排名第四,算是快的了。比它還快的三個國家是中國、泰國和新加坡。
說實話,日本這算是積極的了。
日本為什么這么積極呢?
因為擔心夜長夢多啊。
2021年1月20日,拜登已經接替特朗普成為美國的總統。尤其是,比較而言,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對于類似經貿協定這樣的事兒的在意程度不是很高,而拜登所在的民主黨特別在意,一心想攪黃。
所以時間不等人,所以日本就緊趕慢趕,趕緊把它給核準了。
更有意思的是,推動日本緊趕慢趕批準RCEP的首相菅義偉,在三個月之后下臺了,不干了。
然后是岸田文雄上臺。
一般認為,岸田文雄是強烈反華的。當了三年首相,找不出來他改善中日關系的事。總之,在中國老百姓心中,他算是個壞人
但是這個壞人當了三年首相,到了2024年7月,卻連續派出三個代表團訪問中國。2024年7月19日,日本厚生勞動大臣武建進三訪問中國。7月22日,日本國會眾議院副議長海江田萬里訪問中國。
不到一個月之后的8月14日,岸田文雄宣布他不參加9月份舉行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這也意味著他的首相職位最多只能當到9月份。
那么,7月份的兩撥人訪問中國,時間上又是他的任期的末期。
最有意思的是,2024年8月14日岸田文雄已經宣布他不參加自民黨總裁競選了,也就是馬上就肯定當不了首相了。但13天之后的8月27日,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日中友好議員聯盟”又訪問了中國。
更有意思的事是,2024年9月20日,也就是我剛說到的三波日本高官訪問中國之后的大約20多天之后,也是岸田文雄下臺的10天之前,中國和日本就核污染水排海的問題達成了一項共識,那就是中國可以獨立到日本的海邊去取水,并進行檢測,以確定它到底污染了沒有,污染的程度有多大。
這在過去一年多是不行的。過去一年多,日本人對于核污染水排海的檢測的立場是,只能它檢測,或者是被他搞定了的那個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測,別人一律不準插手,然后結果就是他說了算。
你發現沒,日本的首相總喜歡在他任職的末期跟中國改善關系。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在日本,要想跟中國搞好關系,你要有當不成首相的準備和打算,因為背后有個美國。
不過,2024年10月上臺的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是個例外,因為他在上臺之前就有一些對中國友好的言論,他一上臺就表現了改善中日關系的愿望。他上臺的兩個月以后,2024年12月25日,他的外相巖屋毅就訪問了中國。歲末年初之際,他又表示“日本首相訪問中國是極為重要的事。”他還說,“領導人之間的信賴關系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必須積累次數。”——這些都是原話。
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一方面說明了石破茂這個人的個人執政風格。另一方面說明日本從2012年開始的12年間總體上跟中國交惡,確實是吃了苦頭。比如日本把釣魚島所謂“國有化”之前,中國是不實際控制釣魚島的,他們一搞所謂的“國有化”,我們就實際控制了。所以,日本國內對于與中國交惡有反思。
但是,日本畢竟被美國牢牢控制,你也可以說日本就是美國的日本,所以對這種反思能走多遠,不應該抱太大的期望。
我們只能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走一步總比不走好。哪怕是走一步又撤回來,也還是有意義的。
我個人比較期待這么一個事兒:借著石破茂的這個勁頭,看能不能把中國加入CPTPP的事給解決了。
CPTPP的全稱叫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他的前身叫TPP,全稱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TPP原本是美國在奧巴馬當總統的時候和日本一起牽頭搞的一個經貿協定。這個協定的核心的核心就是要排斥中國。意思就是,不想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內玩經濟了,另起爐灶再搞個小圈子玩經濟。誰都可以參加,唯獨中國不能。
——當時中國的壓力還是挺大的。我記得,當時我作為一個小老百姓,當時就查了好多資料,翻了好多書,死了很多腦細胞,思考了好多關于如何破解的問題。
后來特朗普上臺了,當總統的第1天就把這個東西給廢了。哎呀,我當時那個開心啊,無以言表啊!這是特朗普贏得我的好感的第1件事。
美國不玩這個事了,搞得日本孤零零在風中凌亂。然后日本死撐著扛旗,把TPP改頭換面成CPTPP。2018年12月30日,有11個國家參加的CPTPP正式生效。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CPTPP確實是一個比較高端的經貿協定。而且也不像當初的TPP那樣排斥中國。所以中國2021年9月正式提出申請加入。
三年多過去了,還沒有音信呢。
2024年12月15日,英國正式加入了CPTPP。可是還沒有中國的信兒。
在CPTPP里面,日本處于主導地位,話語權比較重。現在石破茂比他的前任比,表現又好那么一點點,所以我對這事有期待。
而且,時機也不錯。特朗普馬上要上臺了,特朗普這人對于這些經貿協定之類的不感冒。CPTPP的前身TPP就是被他廢掉的。
所以,特朗普影響日本阻撓中國加入CPTPP的動能,要比美國民主黨派一個啥人當總統要弱一些。
這就是一個機會。
所以,我們對于向中國示好的日本人,不管他是當面叫哥哥背后摸家伙,還是怎么著,總之可以以禮相待。如果你對我叫哥哥,那我看你能辦事不?如果能辦事,可以答應一聲。至于說你背后摸家伙,不要緊,我看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