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是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于1993年由巴斯夫公司開發,2000年首次公布,2001年上市,具有廣譜、高效等特點,對多種作物的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質,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廣泛。
作用機理
吡唑醚菌酯通過阻止細胞色素b和c1間電子傳遞,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使病原菌細胞因缺乏能量而死亡,從而發揮殺菌效果。同時,它還能抑制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具有保護、鏟除、滲透及耐雨水沖刷等作用,可被作物快速吸收并在體內傳導,對葉片正反兩面的病害都能防治。
產品特點
(1)殺菌譜廣:對幾乎所有真菌綱病害,如白粉病、銹病、穎枯瘸、網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活性。
(2)作用迅速:強滲透性和內吸性使其能快速被植物吸收并在體內傳導,迅速起效,減輕病害損害。
(3)持效期長:能夠為作物提供長時間的保護,減少施藥次數,降低勞動強度。
(4)提高抗逆性:誘導植物產生抗性,增強作物對病害的抵抗力。
(5)混用性好:可與多種農藥和肥料混用,提高防治效果和使用便利性。
適用作物
吡唑醚菌酯廣泛應用于果樹、蔬菜、糧食作物等多種作物,如蘋果、黃瓜、小麥、玉米、葡萄、香蕉等,能防治蘋果白粉病、黃瓜白粉病、小麥銹病、玉米葉斑病、葡萄白粉病等多種病害。
使用方法
(1)噴霧防治:如防治黃瓜白粉病,可使用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稀釋1000-1500倍液,在發病初期進行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2)種子處理:與噻蟲胺、噻蟲嗪、甲維鹽等復配制成種子處理劑,按照一定比例拌種,可有效防治苗期病蟲害,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
混配方案
(1)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可提高對多種病害的防治效果,產生協同作用,增強殺菌譜和殺菌活性,用于防治果樹、蔬菜等作物的炭疽病、葉斑病等。
(2)吡唑醚菌酯+代森聯:防治譜較廣,能防治黃瓜、葡萄和甜瓜霜霉病,蘋果、黃瓜和大白菜炭疽病,番茄、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等。
(3)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防治小麥白粉病、赤霉病,畝用量20-25毫升/畝兌水噴霧,于發病初期均勻噴霧處理,間隔7-10天施藥1次。
注意事項
(1)使用禁忌:雖然吡唑醚菌酯混用性好,但與堿性農藥混用時可能會降低藥效,避免劑量過大產生藥害,劑量過小影響防治效果。
(2)環境毒性:吡唑醚菌酯對蜜蜂、鳥類、家蠶等生物有毒,使用時需注意避免對周圍環境和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響。
(3)安全間隔期:在收獲前需注意安全間隔期,如在蔬菜上使用,一般建議收獲前7-14天停止使用,以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