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注咱們的空軍新一代作戰平臺實在太多了,不知不覺地就忽略了其它國家的主戰裝備,最典型的比如緬甸海軍居然手搓了一艘護衛艦下水了。
根據緬甸當地媒體的消息,當地時間12月24日,緬甸海軍在位于緬甸勃固省的丹林海軍造船廠,下水了一艘新型導彈護衛艦,該艦舷號為19號,由緬甸東吁王朝國王他隆命名,下水儀式由緬甸國家行政會議主席、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親自主持,并主持了擲瓶禮。此外,還有緬甸軍政兩界多名高級將領和高官悉數到場參加,從中可以看到,緬甸海軍對于這艘“他隆王”號護衛艦的重視程度。
畢竟,也沒法不重視,“他隆王”號是目前緬甸海軍建造的噸位最大,設計最先進,艦載設備和武備最為全面,性能也最為強大的水面艦艇。根據西方商業偵察衛星公司提供的衛星照片顯示,“他隆王”號的建造開始于2017年,建造地點就在勃固河畔丹林市的迪拉瓦造船廠。之前預計在2022年下水,但是由于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導致的局面混亂,建造過程被大大延宕,結果拖拖拉拉地拖拉到了2024年底才下水。
該艦在建造過程中使用了比較先進的分段式組裝建造法,盡管如此,這么一艘體量的水面艦艇建造足足拖了七年時間,對于咱們來講可能一年之內就能造完下水,這建造進度和造船效率,只能說驚天地泣鬼神了吧。
“他隆王”號的性能
盡管造船速度慢的好像烏龜,但是“他隆王”號的總體設計和性能還是頗值得說道說道的。 從總體設計上來看,“他隆王”號據說總長度在135米左右,型寬14.5米,艦體高度有3層,吃水深度在4.1米左右,滿載排水量在3500噸左右,這個水平其實和中國海軍的053H3型護衛艦比較類似,比我們的053H3噸位稍大。
但是從外形設計上來看該艦顯然要比053H3時髦不少,全艦外形光潔,巨大的艦體折線從艦艏一直延伸到艦體舯部,再延展到艦艉,看起來這外形和054型護衛艦有的一比。艦橋上層建筑也采用了整體式艦橋設計,前方為航海和指揮艦橋,艦體舯部安裝有一個巨大無比的煙囪,舯部兩側還安裝有小型工作艇的收納艙,艦體艉部甚至還安裝有一個完整的直升機機庫并配套了直升機飛行甲板,并基本采用了封閉式艦艉的設計。要不是該艦的外形確實有些詭異,而且很明顯表面處理和中國造水面艦艇存在差異,艦艇涂裝也顯得怪里怪氣的,咱們第一時間看過去,還真不好說,它是一艘緬甸海軍搓出來的護衛艦還是中國制造的某款外貿型的軍用艦艇。
而更加驚人的則是“他隆王”號上配備的武備系統,盡管“他隆王”號暫時還沒有安裝艦載武備,但是預計緬甸海軍標準配備的76毫米自動艦炮是少不了了。該型艦炮的外形類似于意大利的奧托-梅萊拉艦炮,但是很顯然意大利不會對緬甸出口艦炮,所以緬甸到底從哪里弄來了76毫米自動艦炮的技術,又是從哪里學會的削土豆,確實需要打個問號;而從副炮和近防武器系統,以及反艦導彈來看,“他隆王”號可能有一個艦艏部分的B炮位,這個B炮位按照設計的話可能會安裝一套近防武器系統,在后部艦橋的兩側則可能安裝兩臺副炮,具體是采用仿制AK-630的30毫米副炮還是采用其它體制的副炮,目前尚不清楚。
“他隆王”號大概率使用的是從中國進口的C-802系列反艦導彈,只不過以目前“他隆王”號的艦體外形來看,咱們確實不知道可能存在的兩座反艦導彈發射架可能會放在哪兒,感覺放在艦體舯部吧沒位置,放在航海艦橋的后方的話又可能會對全艦穩性造成一定影響。
顯而易見,“他隆王”號護衛艦最引人矚目的,是它位于艦艏甲板上安裝的垂直發射系統,盡管此次“他隆王”號下水的視頻和照片,沒有真正顯示出垂直發射系統基坑的外形和尺寸,但在其后緬甸國家電視臺播出的宣傳片上倒是展示出了該艦在設計階段出現的一些CAD制圖。從圖中看,“他隆王”號在艦艏甲板上,起碼安裝有兩組八單元、一共16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其后方的垂直發射系統暫時沒有露面,但考慮到一艘3500噸級的戰艦安裝16單元垂直發射系統,似乎還有一定的余量,不排除該艦最后會前后各兩組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也就是32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從而和054A型通用護衛艦的垂直發射系統數量一致。
緬甸海軍從哪兒弄來的垂直發射系統?外界說法各執一詞,有說法說是緬甸從俄羅斯弄來的3S14型垂直發射系統,有說法是緬甸自己研制的垂直發射系統,還有些說法說是緬甸從東大搞來的一些LY-80型垂直發射系統使用的垂發裝置。
大伊萬認為第三種說法相對比較接近事實真相:
第一是從目前披露出來CAD設計視圖看,“他隆王”號配備的垂直發射系統,似乎是一種帶有中央的排煙管道的垂直發射系統,無論是中國的HT-1型垂發還是俄羅斯的3S14型垂發,都采用的是同心圓式垂直發射系統,不具備垂直發射系統獨立設置的排煙出口;
第二是從該艦的裝艦噸位來說,3500噸的噸位安裝大型垂直發射系統,似乎確實有些大材小用。該艦的艦體高度還不到10米,很顯然垂直發射系統只能配備一些中程防空導彈,任何長度長于7米的打擊型戰術導彈都無法攜帶,那該艦裝這么大的垂直發射系統,豈不是白白浪費力氣,因此最佳的選擇還是安裝大小適中的垂直發射系統;
第三是從該艦配備的船電系統來看,在航海艦橋的桅桿上,似乎安裝有四面類似于相控陣雷達的裝置,這四部雷達被人認為和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技術改進型上的相控陣體制制導雷達外形比較類似。 因此,整體上來說,外界普遍認為,“他隆王”號上配備的垂直發射系統,不排除是從中國搞來的LY-80型垂直發射系統。
說是LY-80N型垂發,其實就是中國海軍H/AJK-16型垂直發射系統的外貿版本,這下真·外貿054A了。
緬甸為什么突然造大艦了?
緬甸海軍怎么就攢出了這樣一艘艦體和054有一點點像,然后艦面武備和054A型護衛艦居然有點類似,當然船電系統咱們暫時還看不到的通用護衛艦?其實,緬甸海軍自己研發護衛艦有段時間了,前后已經推出了三型自己研發的護衛艦。最早是在2009年就被拍到的“雍籍牙”號護衛艦,該艦的外形明顯還有些急就章的設計在里邊,充滿了第三世界國家自研戰斗裝備在設計上的莫名其妙和自以為是,但該艦居然也為緬甸海軍自己研發的護衛艦指明了道路。
有了“雍籍牙”號護衛艦之后,緬甸海軍又在21世紀10年代連續攢出來兩艘外形更加前衛的護衛艦“江喜陀”號和“辛驃信”號,兩艘護衛艦分別用緬甸歷史上的蒲甘王朝和貢榜王朝的知名君主的姓名來命名。相比造的有些莫名其妙的“雍籍牙”號,這兩艘名字起得奇奇怪怪的護衛艦,似乎設計前衛了許多,整體封閉式艦橋有了,看起來外形科幻的76毫米艦炮裝上了,甚至連艦體舯部和艉部,都做了精心的傾斜式設計,乍一看上去跟英國海軍的45型驅逐艦一樣。
當然了這兩艘船不能細看,稍微一細看就能看到船體上的焊縫大的嚇人,艦上的武備也多有堆砌,甚至還出現了拋射式的深水炸彈發射裝置和反潛魚雷發射裝置同在一艘軍艦上的奇葩事件。不過,緬甸海軍的這兩艘護衛艦,最起碼部分證明了,緬甸海軍造個船殼子的能力已經有了,剩下的就是怎樣往殼子里邊填充具體內容的問題了。
現在來看,起碼在護衛艦這種級別的戰斗艦艇的設計和建造上,緬甸海軍一步一個腳印走的還算穩健。當然了我們都知道,攢個船殼出來和真正制造軍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就比如緬甸海軍的這艘“他隆王”號,最關鍵的并不是它安裝了多少船電系統和多少武器系統,最關鍵的則是它的內在,比如用于統籌全艦作戰的指揮系統,比如用于指揮防空攔截作戰的防空作戰指揮系統等。如果沒有這些系統,光裝一套陸基的防空導彈上,那以后有的是緬甸海軍要付出的決策成本。
總的來講吧,無論如何,能搓出這樣一艘外形還算俊秀的護衛艦,這也算是緬甸海軍的本事吧,它的內在到底怎么樣,我們現在不好說,保持熱愛,繼續觀察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