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屬于女性的一年。
我知道這個話最近幾年每年都有人在說,但24年這個感覺比以往都更加強烈了。
年度票房最高的電影,是賈玲自導自演的《熱辣滾燙》,
豆瓣評分前二的國產電影是《好東西》和《出走的決心》,
評分前二的國產劇是《山花爛漫時》和《我的阿勒泰》。
不僅全部都是以女性為絕對主角的作品,而且除了《山花》之外,都是女導演拍的。
如果說之前是女性終于被看到了,那么現在就是,越來越多豐富多元的女性正在走上牌桌,更明確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所以今天,讓我們圍繞著三個關鍵詞,來慶祝一下2024年影視作品里閃閃發亮的女性角色吧!
“媽味”
遙想5、6年前,大S在綜藝里還用一種很抵觸的語氣說過,有人來找她演王大陸的媽媽,她狠狠拒絕了。
確實,在很長的時間里,很多女演員都不愿意去演母親類的角色,因為這意味她們已經衰老,不再能夠站在聚光燈的中央。
彼時對母親角色的塑造也更扁平、粗糙,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能看到的,要么是任勞任怨的付出型媽媽,要么就是壓迫感極強的控制型母親,亦或是重男輕女向女兒無止境索取的債主母親。
但在今年,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不僅越來越多的女演員開始靠“媽味”圈粉,而且出現在影視劇里的母親形象也越來越豐富,媽媽們開始成為更多故事的主人公。
比如《好東西》里宋佳演的單親媽媽王鐵梅,能和面、能寫稿、能調情,還能半夜陪伴被男人跟蹤的女孩回家。
她身上有傳統母親那種照顧人的能量,她做家務的那段聲音蒙太奇簡直是一首獻給所有媽媽的贊歌,母親的勞動聲就是整個宇宙的心跳。
她也有被母職所困的一面,時不時會自我懷疑是不是合格的母親。
不過更重要的是,她的人生并不只有做媽媽這一件事。
她還有自己的事業,還有自己的朋友,還可以談一些像是“課間十分鐘”一樣的戀愛。
還比如《小巷人家》里閆妮和蔣欣演的黃玲和宋瑩,性格截然不同的兩位母親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里互相幫忙,她們之間的友情成為了整部劇中最閃耀的部分。
黃玲一貫溫柔隱忍,可要是有人想要侵占她孩子的利益,她會堅定地反擊;
宋瑩從來潑辣直爽,只要有人想要欺負她的黃玲姐姐,她立馬趕到給姐撐腰。
宋瑩在黃玲的幫助下把日子過得更仔細了,黃玲也在宋瑩的影響下有了更多自我意識的覺醒。
她們不僅是媽媽,是妻子,更是彼此最可靠的盟友。
還比如《我的阿勒泰》里馬伊琍演的張鳳俠,她真是國產劇里幾乎沒有出現過的女主角,仿佛是在蒼茫的草原上盛開的野花,有一種不顧他人死活的自在快樂。
這部劇里最打動我的一段是她與女兒的對話,女兒對她強調自己是“有用的人”,她認真地回看女兒的眼睛,反問:“啥叫有用?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
她說,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就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那它們就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再比如《出走的決心》里詠梅演的李紅,就像原型蘇敏阿姨50歲開始自駕游的故事一樣,她逼著我們再一次去直面傳統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被系統化地剝削、圍困。
我最喜歡的細節是李紅和女兒的關系,在女兒也成為母親后,她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李紅的幫助,于是從最支持李紅出走的人變成了困住李紅的一環。
她們之間微妙的關系就像是一種控訴,為什么當一個女性被家庭困住了,需要另一個女性靠犧牲自己去拯救?母職如何成為了一種代際傳遞的困境?
這些角色給影視劇中的“媽媽”填補了更鮮活的血肉,讓我們終于可以看到更多更立體的母親們。
“生命力”
今年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就是那種從內向外展現出的澎湃生命能量。
在開年的《繁花》里,三位女主性格各不相同,但都在那個跌宕起伏的90年代里闖出了自己的故事。
唐嫣的汪小姐無疑是最討人喜歡的一位,一直被罵沉迷“傻白甜”的女演員,終于創造出了本年度最有靈魂的“傻白甜”。
那句“我是我自己的碼頭”有一種可愛又堅韌的能量,她義無反顧地沖進時代的風雨,要為自己打下一方天地。
剛出場時馬伊琍的玲子口碑一般,很多人以為她只是依賴阿寶的“討債鬼”,但后來我們慢慢看到了她才是這段關系中敢于付出,也敢于離開的那一位。
在東京的寒夜里,她可以主動把自己的運氣借給阿寶;
在上海的傍晚,也是她選擇算清楚糊涂賬,從此只為自己打算。
辛芷蕾的李李倒是三個人里最不落地的一位,那個神秘的、富有的、美麗的女老板,一出現就成為了整個黃河路的新話題。
現在想想,她有點像是那個時代傳奇故事的縮影,或明或暗的光芒映照在她的側臉上,沒人能真正看清她,但所有人都不自覺地被她所吸引。
在掀起各種討論并收獲34.6億的《熱辣滾燙》里,被最廣泛討論的或許是賈玲為了角色減肥這件事,但她演的樂瑩其實比這個話題本身要豐富太多。
最讓我感同身受的片段其實是她在絕望中從窗臺上跳下去,然后第二天又在樓底下醒過來。
某種程度上,我想太多人都經歷過類似心理感受,我們在心里悄無聲息地“死去”,第二天又平靜而痛苦活了過來。
醒來的那一刻你可能都覺得“還活著”是一種詛咒,但我們總會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支點。
就像樂瑩在故事的最后能輕松說出口“看心情”“改天吧”,那是真正的“輕舟已過萬重山”。
還有《玫瑰的故事》里的劉亦菲演的黃亦玫,很多人都在爭論,她的成長很大程度上與愛情相關,那她還可以算“大女主”嗎?
不過我始終認為,決定一個女性是否獨立的,從來都不是談不談戀愛這種事情,而是她內心有沒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而她的那句“從此,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絕對地主持著我”就已經說明一切。
當然,如果本年度最有生命力的角色,那我肯定會選《山花爛漫時》里宋佳演的張桂梅老師。
明明她在大山里開女校這件事這么難,但劇中撲面而來的并不是苦,而是張老師身上那種勃勃生機。
從她的角度看過去,這件事甚至有種升級打怪的熱血爽感。
想來也是,對她這樣一個有著堅定信仰的人來說,找到了自己愿意付出一生的事業,并且真的能看到自己在一點一點地改變大山里女孩的命運,這如何能算苦?
“不完美”
現在回頭去看今年出彩的女性角色,最令我欣喜的一點是,她們與之前的很多“大女主”比起來,其實不算完美。
甚至在偶像劇的范圍里,最出圈的也是《墨雨云間》里演復仇女主薛芳菲的吳謹言。
越來越多的觀眾不再要求女主角完美無瑕,而是就算經歷了風雨,也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地復仇。
隱忍純善的圣母已經過時了,現在講究一個有仇必敗有冤必伸,殺出一條血路的女人才能治愈我們每天在工作和上網時被傷害的乳腺。
哪怕在“霸道總裁愛上我”最流行的短劇世界里,也有了《執筆》里李沐宸演的逆天改命女主。
女人只要為自己打算就必然走向惡毒女二被炮灰的命運么?她不服,她要把命運從劇情的手里搶回來。
之前幾年完美大女主流行時,我心理那種時常升起的別扭感,終于在今年被各種不完美的女性角色身上被治愈了。
是啊,誰說母親們必須得是十項全能的完人才能被夸獎呢?
她們明明就是會迷茫也會痛苦的普通人啊,她們會有自己的時代局限,同時她們也有那種為孩子兜底的本能。
誰說創下偉大事業的不平凡女性就必須是沒有缺點的呢?
哪怕是張桂梅老師也會有急躁的一面,而且她半騙半哄地為學校找來了老師,還會為了學生們去“壓榨”他們,所有人都偷偷叫她“張扒皮”。
正是這種打破金身的角色反而更有力量,她不是什么天選之女,只是一個比任何人都更想做成這件事的普通人,唯一的超能力是絕不服輸決不放棄的那股子勁兒。
年輕的姑娘也不需要又美麗又善良又強大才能活出自我。
就算有點“戀愛腦”又如何?就算想要躺平休息一會兒又如何?就算有點自私又如何?
做錯一點小事又何妨,日子哪是那么容易就過壞掉的,只要你內心有一個叫自我的核兒,就任何時候都擁有重新開始的能力。
允許女人犯錯,是女性自我覺醒之路上必經的一環。
我們在這些不完美的女性角色身上看到更多的自己,讓我們對生活有了更豐富的想象,原來女人還可以這樣活,我想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女人。
我們不再苛責自己,才有了更多的能量走得更久、更遠。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