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如果有收獲,可關注本號
2024年初,不少凍品企業公開表示,要發力海外,出海淘金。
如今回頭看,過去的一年,幾乎每個月都能聽到凍品企業順利發運海外的好消息。
有意思的是,中國很多凍品企業出海的第一步都是“南下”,不是到香港,就是到東南亞,why?
安井、圣農、惠發,2024速凍食品出海大爆發
2024年有一句話很火,叫做“不出海,就出局”。各行各業,凡是有能力做出口的,都行動了起來。
深陷內卷的凍品行業更是如此,出海熱情空前高漲,龍頭企業身先士卒。
其中,“速凍一哥”安井食品積極搭建資本出海橋梁,步伐較快。
7月,安井食品派出高層前往東南亞考察當地市場,發現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和國人更為接近,遂將“出海”的首選之地定為東南亞國家。
據最新消息,安井食品赴香港聯交所上市議案順利闖關,預計18個月內擇時港股上市。通過推進港股上市,搭建國際化資本平臺,為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本運作提供堅實基礎。
除了安井食品,2024年,很多凍品企業都邁出了出海的關鍵一步。
圣農食品自有品牌產品正式踏上了出海之旅,首站直指菲律賓,目前已在菲律賓SM集團旗下的大型商超順利上架銷售。
惠發食品首批產品運往了非洲,一次性發運80多噸速凍雞肉制品、70多臺冰箱以及數萬件附消品。
叮咚買菜宣布啟動出海計劃,并將首站選定為中東的沙特阿拉伯,主要是面向當地客戶銷售預制菜,同時也會有生鮮、冷藏、百貨等品類。
美煥食品首批出口新西蘭的產品也順利發運。
春雪食品鄭維新更是直言,公司重點發展國外市場,2024年出口量預計達到2.5萬噸,同比增長40%左右。“海外市場銷售毛利率為20%左右,高于國內市場。”
凍品企業大出海,既是產業升級的要求,也是產能外溢的結果。一方面,中國正在產業升級,各行各業的能力在向全球市場外溢。另一方面,中國凍品市場趨近飽和、競爭激烈。出海,可以找到增量市場和利潤空間。
有趣的是,凍品企業出海淘金,第一步通常是“南下”,落腳地不是香港,就是東南亞。
不論是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海欣食品,還是圣農食品、國聯水產、屏榮食品等,都是如此。
Why?
港澳市場:需求市場大,增長潛力強
前幾天,港澳凍品經銷商彭生來內地參加行業會議,被內地凍品人團團圍住問:“現在香港凍品市場卷不卷?”
他的回答從來都是“我們不卷”。因為港澳凍品市場獨有的兩大特點,決定了誰也卷不起來。
首先,港澳市場的營運成本高到離譜。
彭生現在的業務范圍覆蓋了香港和澳門,年銷售額約1億港元,在香港、澳門各有十幾臺冷藏車,一臺車一個月的營運成本高達65000港元。
具體來說,司機月薪20000-25000港元,跟車送貨的人月薪15000-18000港元;一臺車一個月的油耗、停車費4000港元;港澳自有冷庫太奢侈,都租財團的倉庫,一平米月租金1000港元。
“所以我們不能卷,這么高的運營成本,兩個月都能把人卷死。”彭生表示,因為運營成本過高,港澳凍品經銷商們都是硬扛壓力,不會降價銷售。
其次,港澳凍品市場需求強勁,內地品牌潛力很大。
彭生認為,港澳臺、東南亞、新加坡,雖與中國內地的飲食文化很相似,但也有差異。“我個人生活里,70%的餐食是冷凍食品。一天的生活,從冰柜拿出凍品開始。港澳這邊生活節奏疾速,我們對冷凍食品有著很強的依存關系。”
△香港某超市售賣的部分凍品
目前彭生代理的凍品中,8成來自全球,2成來自中國內地。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全球的冷凍食品進來都無需關稅,因此很多售價比內地更便宜,這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當地凍品商的產品結構。
“其實,港澳市場很需要國內的優質冷凍食品。”彭生也希望代理到更多內地凍品品牌。
彭生作為長期實戰在凍品一線市場的經銷商,他的經驗和想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港澳市場的現狀。
正是看到了香港市場的潛力,思念食品早在2003年,就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并由此邁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如今,在香港超市里處處可見思念產品。
東南亞:海外華人聚居地,凍品零關稅
目前,已經出海的幾家凍品頭部企業,如安井、三全、思念、海欣、圣農,海外業務均已覆蓋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究竟有何魅力?
1.海外華人聚居地,飲食相似
食品類企業出海,地區間飲食文化差異導致口味的“非標化”是食品企業出海的最大挑戰。因此,在海外市場拓展上,與國內消費者口味相對接近的東南亞市場逐漸成為中國食品的出海高地。
海外華人最多的5個國家里有4個在東南亞,分別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約31%的海外華人都聚集在這里。其中單印尼一個國家的華人就有1100萬人。
這些東南亞華人在生活習慣與消費偏好上一定程度保持了與國內近似的情況,對國內食品仍帶有很深的感情。
這就意味著,我國冷凍食品出口到東南亞,首批不愁沒人買,這是全球最容易立住腳跟的市場之一。
2.零關稅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可互相實施關稅減讓,東南亞地區成為出口的新熱點。
2024上半年,我國出口到東盟的商品總值全球最高,且同比增長14.2%,與中國香港一道,增速位列全球第二。
安井食品就表示,公司產品現已出口到的菲律賓、柬埔寨、緬甸等東盟國家,可享受零關稅政策。
目前安井食品已實現速凍魚糜制品和速凍面米制品的海外銷售,計劃增加小龍蝦、魚頭、魚糕等水產預制菜肴,不斷豐富海外市場產品線。
3.人力成本低廉,適合建廠
東南亞人口近7億,不僅人多,人口還很年輕,未來將長期處于人口紅利期。
以印尼為例,它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人口2.7億,年齡中位數僅為29歲。這意味著,印尼全國有超7成人口屬于勞動人口。
而且,相比國內,東南亞人力成本更為低廉。
這幾年,很多凍品企業開始布局東南亞生產基地,為國際化布局的客戶無縫對接海內外供應鏈。比如屏榮食品已經在中國臺灣、越南、印尼等地建了工廠,2024年,屏榮越南二廠開建。
“2024是凍品出海的大年,我們公司在東南亞接到了6家凍品新廠設計業務,都是中國老板跟當地人合資開辦的。”山東一家食品廠設計公司負責人表示。
時間窗口有限,出海要趕早
2024年,我國出口表現非常強勁,高盛甚至點評道,“強勁的出口是2024年中國經濟的唯一亮點”。根據高盛計算,2024年出口大概能貢獻70%的4.9%實際GDP增長。
2024上半年,包括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在內,多家凍品上市公司的境外市場增幅明顯,在一眾下滑地區里,顯得尤為難得。
鑒于下半年并沒有明顯的利好因素出現,不出意外的話,境外收入會是很多企業一整年的增長亮點。
而出海,也是有時間窗口的。
全球大環境在一刻不停的快速變化,財經作家吳曉波預計,如今留給中國企業出海的最佳出海時間窗口只有5-10年。
看來凍品出海,還是要趕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