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吳家睿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第12期刊發《打造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質科普力“》一文。作者依據“科普被確立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科普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推動力”的觀點,并將這一觀點提煉為“新質科普力”,作者還闡釋了新質科普力的特點和作用,分別包括: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生態環境,推廣科技前沿新技術、新知識,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2024年12月25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公布。比對2002年公布的版本,不難發現國家發展科普的思路及其變化。
帶著“新質科普力”這一新概念,吳家睿研究員對部分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和思考。
中國正在邁入一個新發展階段。過去以傳播科學知識為主要任務的科普也隨之進入到一個發展新階段。
科普的這一演化特征可以通過對2002年6月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與2024年1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的《科普法》修訂版(以下簡稱《修訂版》)之比較來加以認識。
《科普法》對科普是這樣定義的:“科普是公益事業,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修訂版》則新增了一條,確定了科普的全新內涵:“科普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國家把科普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動科普與科技創新緊密協同”。由此可以看到,《修訂版》不僅保留了傳統意義上的科普目標和作用,而且還賦予科普新的地位和功能。
需要強調的是,《修訂版》提出的科普新內涵可以認為是對國家創新體系的補充和完善。
首先,科普和科技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兩翼,缺一不可;其次,科普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基礎,要實現科技創新發展離不開科普;此外,科普與科技創新在國家創新體系里應該保持緊密聯系并且協同作用。
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國家不久前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顯然,科技創新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以上的分析來看,科普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它與科技創新共同支撐著新質生產力發展。筆者把這種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普新功能和新作用統稱為“新質科普力”。可以這樣說,《修訂版》提出的科普新內涵之核心正是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質科普力”。從《修訂版》新增的內容來看,許多都與“新質科普力”高度相關。
在《修訂版》總則中,科普事業所服務的國家戰略目標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科普法》第一條里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而《修訂版》則把這句話改為“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修改可以理解為是要把科普事業的主要目標更加明確地指向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創新則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修訂版》提出的科普服務人才強國戰略之重點體現在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此,《修訂版》第十一條提出了“國家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要提升公民的科學和理性思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而提高勞動與生產的技能以及創新能力;在第三十四條中明確鼓勵在職業培訓、農民技能培訓和干部教育培訓中增加相應的科普內容,從而有利于高素質產業工人和農民的培育,并提高公職人員科學履職能力。
《修訂版》同樣對科普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功能。例如,《修訂版》第三十一條提出在新技術、新知識的推廣與傳播活動中要與科普緊密結合,要通過科普引導社會正確認識和使用科技成果;而第三十二條則明確要求國家在部署實施新技術領域的重大科技任務時,可以組織開展必要的科普活動,從而增進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開展科普工作需要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傳統的科技知識傳播大多依靠科技人員或教師的“業余”奉獻;但是,在實施“新質科普力”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科技人員或教師更大程度地參與科普工作,而且需要一支專業化的科普隊伍。為此,《修訂版》在新增的 “科普人員”一章中,對專業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多方面的部署,不僅明確提出要建立專業化科普工作人員隊伍,而且要在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設置科普相關的學科和專業。更重要的是,國家將建立科普專業人員的評價機制,對專業科普人員給予相應的“科普職稱”評定。
綜上所述,《修訂版》體現了國家在新時期對科普的新要求,科普被賦予了從未有過的重要性。《修訂版》之核心就在于通過新增加的條文內容,闡釋了“新質科普力”的基本內涵,為科普在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奠定了最重要的法律基礎。
本文將刊載于《世界科學》雜志2025年第2期“科技傳播智見”欄目。吳家睿,上海交通大學主動健康戰略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主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