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關鍵詞:親子藝術游戲-
藝術游戲通過不設置過多限制的玩法給孩子帶來豐富的五感刺激體驗,讓孩子盡情使用開放性的材料,釋放孩子的天性和表達內心的情緒,激發孩子無窮的創 造力與探索欲,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想要將孩子慢慢地引入藝術的世界,我們首先要激發起孩子對 藝術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感受到創作的樂趣,獲得成就感。這一 節,我準備了 10 個操作起來簡單方便的親子藝術游戲,都是孩子 百玩不厭、常玩常新的游戲,希望你和你的孩子都能喜歡。
自制橡皮泥
盡早給孩子安排橡皮泥,可以鍛煉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因為 孩子需要用手掰開橡皮泥,然后揉搓、捏拍、按壓等等。這可以鍛 煉孩子手指分開用力和單手指的力量,除此之外還可以鍛煉孩子的 立體想象能力,因為橡皮泥是可以做立體作品的。橡皮泥柔軟的觸 感也可以緩解幼小的孩子因過于敏感的觸覺而帶來的不適感。但是 市面上很多橡皮泥不知道添加了什么,聞起來氣味比較濃重。如果 家長沒有買到合適的橡皮泥,我非常建議自制橡皮泥,用的都是可 食用的材料。
所需材料:中筋面粉 300 克, 塔塔粉 30 克,植物油 50 克,開水 250 克,食用鹽 110 克,食用色素。
制作方式:
①將塔塔粉和面粉混合、攪拌。
②將食用鹽倒入開水中,攪拌至鹽溶化。
③將鹽水倒入混合面粉里面 (加鹽可以延長自制橡皮泥的保質 期),一邊攪拌,一邊再分 3 次往里面加入植物油。
④將整個面團揉至光滑,然后將其等分,大約 55 克一個。
⑤將每個面團揉圓后,在中間按一個坑,各滴入 4~5 滴不同顏 色的食用色素,再將面團包裹住食用色素,揉搓至顏色均勻,自制 橡皮泥就完成了。
建議加入色素后戴著手套操作,因為色素沒那么容易洗掉。
吹塑紙版畫
吹塑紙材料簡單、安全,用來制作版畫效果好,繪制、上色、 印刷的過程會讓孩子感到很容易上手并且很有成就感,他們會忍不 住想要多玩幾次。
吹塑紙版畫的制作方式很簡單。
所需材料:吹塑紙若干張,白紙 (尺寸比吹塑紙略大) 若干 張,木棍筆或粗鉛筆,安全環保的顏料或油墨,顏料刷,顏料盤, 滾筒。
制作方式:
①讓孩子用配套的木棍筆或者粗鉛筆在吹塑紙上刻畫出他們想 要的圖案,盡量讓孩子用力一點,保證線條痕跡足夠深,這樣印制 效果會好一些。
②和孩子一起往吹塑紙上面刷彩色顏料或者黑色油墨。
③將一張比吹塑紙尺寸稍微大一點的白紙小心地蓋在顏料上 面,注意將白紙蓋上去之后不要移動或摩擦。
④用滾筒在白紙的背面來回滾動,使吹塑紙上的顏色均勻地印 在白紙上。
⑤輕輕掀開白紙,作品就完成了!
吹塑紙可以反復使用,同樣的紋樣疊加不同的顏色,印出來的 視覺效果也會很不錯哦!
超輕黏土版植物標本
所需材料:超輕黏土,收集的各類植物。
制作方式:和孩子一起在山林里采集各種顏色的花或者形狀各 異的葉子。制作植物標本時,把超輕黏土搓成一個個大小合適的圓 球,然后壓扁,放上植物,再壓扁,等超輕黏土風干,植物標本就 做好了。
把小花小草按壓在超輕黏土上,可以幫助孩子更細致地觀察植 物的細節和形態。等過一段時間,孩子還可以觀察植物的褪色等變 化,又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自然曼陀羅作品
曼陀羅一詞來自梵語,也譯為“曼荼羅”,意為“壇場”。后來 在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中,曼陀羅的概念被延伸 并以曼陀羅繪畫作品的形式運用于心理治療。
如今,制作曼陀羅藝術作品的活動經常出現在藝術療愈過程 中,因為整個過程會讓人非常沉浸且感到治愈,同時也考驗孩子的 專注力和想象力。這項活動適合帶著孩子在森林里面做,因為森林 里自然材料豐富,材料越豐富,做出來的效果就越好。
制作方式:
① 采集或撿拾各種各樣的植物,同一種顏色的植物最好多 一些。
②將收集到的自然材料擺成曼陀羅圖形。大多數曼陀羅作品的 基本形態是一個包含著正方形的圓,但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選取一 個中心物,在它周圍規律地擺放其他物體,組成較為對稱的圖案就 好。制作要點是擺放時要一層層地從內往外發散,或者是以螺旋狀 發散,總之要有一定的規律,最終使整體排列成一個圓。
拾秋
拾秋是非常適合小朋友的一項活動。我們的原則是,只撿自然 掉落的樹葉。每棵樹都有其獨特的謝幕方式,我們將掉落的樹葉收 集起來,賦予它們新的意義。
這個小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具象地感知季節的變化,鍛煉孩子 的觀察能力和專注力。對家長來說,跟孩子一起回歸本真、親近自 然,也幫助我們打開了發現美的眼睛,會感覺路邊的風景都更美 好了。
所需材料:表情素材,紙板,雙面膠,落葉。
制作方式:
①打印表情素材,貼在紙板上。
②在表情周邊貼上雙面膠,將拾取的落葉粘貼上去即可。
可以根據落葉的顏色或大小分類粘貼,也可以不按什么分類標 準,發揮創意,隨心所欲地粘貼。
吹畫小怪獸
把稀釋后的顏料吹成不同的形態,感受色彩的流動和綻放。
所需材料:兒童顏料,清水,畫紙,滴管,吸管,藥片盒“小 眼睛”(制作方法見輯二第 3 節)。
制作方式:
①顏料加水稀釋,比例大致為 1∶1,用滴管取少許顏料,滴在 畫紙上。
②讓孩子用吸管對著顏料吹氣,把顏料向四周吹開。
③等顏料稍微干一點,給形狀各異的“小怪獸”貼上“眼睛”。 吹氣的動作可以鍛煉孩子的肺活量,培養手眼協調能力。圖案 的隨機性也讓畫面有更多可能性,不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家庭手掌畫
所需材料:黑色簽字筆,白紙,上色工具 (彩色水筆、蠟筆或 顏料等)。
制作方式:
①用筆將孩子按在紙上的小手描出輪廓。
②爸爸、媽媽的手分別重疊著按在孩子的小手輪廓上,描出大 人的手形輪廓。
③在大手和小手重疊的部分填上色或者畫滿裝飾線條,這樣一 幅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家庭手掌畫就完成啦!
還有一種玩法,就是每個人選一種顏色涂滿手掌,然后直接按 壓在油畫板上面。爸爸的大手先按,等顏料稍稍干了之后,媽媽的 手再按,最后寶寶的手按上去。每年像這樣記錄一下一家人的手, 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畫身體
所需材料:一張尺寸較大的白紙 (孩子可以完全躺上去),黑 色簽字筆,上色工具。
制作方式:
①讓孩子躺在一張大紙上,擺出他們喜歡的姿勢。
②家長幫忙在紙上把孩子的輪廓大致描畫出來。
③和孩子一起給紙上的“身體”做裝飾。
互畫五官
和孩子一起互畫對方的五官,除了在紙上作畫的傳統方法之 外,還有一種有趣的玩法:使用亞克力相框,或者把保鮮膜繃在感 統圈上面,只要能當成半透明的“畫框”來用即可,然后將畫框正 對著對方的臉,就可以像描紅一樣,在半透明的畫框上描畫對方的 五官,非常好玩。
制作家庭相冊
現在大家都會給孩子拍很多照片,但是基本上都是以電子版存 檔。我建議隔一段時間,如一年,做一本家庭相冊,跟孩子一起挑 選照片、打印照片、排版、裝飾、設計版面,這會是非常好玩的親 子藝術活動。等孩子長大之后再翻閱相冊,大家都會感覺這樣的活 動非常有紀念意義。
藝術游戲通過不設置過多限制的玩法給孩子帶來豐富的五感刺 激體驗,讓孩子盡情使用開放性的材料,釋放孩子的天性和表達內 心的情緒,激發孩子無窮的創 造力與探索欲,保持對世界的好 奇心。
而親子藝術游戲可以加強親子聯結,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也 讓家長重新體驗難得的童真童趣,會是一次又一次奇妙的體驗。所 以,跟孩子們一起玩起來吧!
本文節選自|《陪孩子藝術啟蒙:零基礎家庭美育指南》
作者|李瑾希著
About us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