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陽光,抵達盆地表面,不劇烈,不熱烈,已足夠讓人欣喜。在遠家鐵象寺水街的店里,設計師朱星海端起當天的第三杯咖啡,隨身的杜邦紙口袋里,穩穩躺著菲利普·羅斯的《閱讀自我及他人》,口袋上盤踞兩排字:隱士固然好聽,終究不如浪跡天涯有趣。
上一次見朱星海是在何大草老師的寫作工坊,他在角落聽課,松松散散坐著,半側身子靠著墻壁,表情顯出認真和好奇,當時我就在想:已經出版了幾本書的他,還需要學習寫作嗎?
這次,我們從寫作聊到故鄉,從閱讀聊到旅行,從設計聊到審美,最后聊回故鄉。
朱星海出生在長白山林區,說起冬日的寒冷,讓人聯想到蕭紅所寫:“嚴寒把大地凍裂了。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在那樣天寬地闊的空間里長大的朱星海,長大后離開了家鄉,一心想著去遠方,回過頭來,他想也許那時的生活已經奠定了他的審美追求——有關詩意的、孤獨的、遠方的審美。
“小時候,大量的時間里我一個人在森林里玩,有次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夏天,樹蔭繁茂,我常常去瓜地里摘一筐瓜,在小溪里洗凈,再用一根繩子把它們吊到樹上,騎在大樹上一邊啃,一邊看過期的《小說月報》。秋天,林子里的樹葉陸續落了,腳踩在黃葉上咔嚓咔嚓。冬天,我把平時拴著的黃狗解開,帶它去山里,看它在雪地里從這頭跑到那頭……”
朱星海
品牌顧問與設計師,成都研習品牌設計公司創始人,已出版《設計研習》《設計生活方式》等作品。
隱士固然好聽,終究不如浪跡天涯有趣
奈良美智是朱星海喜歡的藝術家,“他生活的日本北海道青森縣跟我的家鄉緯度相近,別人問他,你的畫為什么沒有背景,他回答說不認為自己的畫沒有背景,他的故鄉一到了下雪季,整個世界只剩下黑白兩色,但這種白茫茫中蘊含了豐富的東西?!?/p>
朱星海的設計中也有這樣的感覺,他不喜歡熱鬧,喜歡那些安靜、冷靜、冷色系的東西,他覺得冷更能表達溫暖。
·旅行中的朱星海
“如何在冷里面去表達溫暖呢?”
“比如你要想表達家的溫暖,可以想象一個畫面,整個畫面都是藍黑的孤寂,一盞燈亮起來。小時候我去長春上學,凌晨4點多從家里出發,回過頭來整個村子只有自己家亮著燈,就是這種感覺。小時候生活在一個沒有設計的環境中,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但自然就是美的。”
朱星海的家鄉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以林區為主,人口稀少。他小時候玩伴很少,因為是獨生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和自己玩。后來寫作時,何大草老師經常講要寫對手戲,一到這時他就不會寫了。
·家鄉的冬天
年少時,他迷戀于林間游蕩,也迷戀起了金庸用文字構建的武俠世界?!拔业募亦l三面環山,一面對著長白山一望無際的森林,我很好奇山的那邊是什么,爬到山頂爬上最高的樹,發現山的那邊還是山,我就想著要越過那座山,再看看。小時候有種被森林和高山困住的感覺,一直想出去,心里升騰起仗劍走天涯的想法。”
廣州離家鄉3700多公里,夠遠了,結束學業后的朱星海去了廣州,一待就是12年,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拍賣行里做品牌總經理,辭職后創辦了品牌顧問公司。
·家鄉的夏天
2014年,因為一個設計項目,朱星海在成都待了30多天,第一次去了川西,見了雪山,于是不想走了,從此定居成都。
現在,“遠”依然是他的追求,所以成為了旅行者,總是不斷想去遠方。“我一直有個計劃,等將來退休了,再去動筆寫童年寫故鄉。以前對故鄉是嫌棄的狀態,因為它的偏遠和落后,自己一直想往中心去,但當身處中心時,才覺得這種邊緣化是很有意思的?!?/p>
作為旅行者,朱星海也喜歡去邊陲小鎮,“少有人關心的地方,雖然簡陋,但里邊有豐富的東西,中心的地方往往千篇一律?!?/strong>
·旅行中拍攝的風景
在出版了6本有關設計的書以后,朱星海下一本想寫的書叫《為鄉村和遠方做設計》,“我對遙遠的、退讓的、孤獨的、疏離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知道我走在這條路上,能不能到終點、什么時候到終點我是不清楚的,也不在意。”
·朱星海寫的有關設計的書
他把自己的設計叫做旅程設計,如何去設計一場旅行過程中的感受,他在設計中更注重提供這樣的場景。
讀什么?書里會有線索,由一位作家到另一位作家,像是一種有選擇的旅行。
有人評價說,朱星海的設計有文學性,這大概與他海量的閱讀有關。
文學性是什么呢?也許是一種質感,或者,一種詩意。
一年里,朱星海會刨出1/4的時間去旅行,他把出差也看作是旅行,不旅行的日子,他每天會花至少1個小時在咖啡館里看書。今年,他讀了124本。
·朱星海2024年書單
“剛到成都那年,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年讀12本,后來從中找到了很大的樂趣,閱讀已經成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寫作對我來講還是比較痛苦,但讀書很愉快,是一種休息。我喜歡讀無用之書,一本書不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多半看的都是文學類的,小說、隨筆、旅行文學,再擴散開來,美學、建筑設計等。”
讀什么?書里會有線索,由一位作家到另一位作家,像是一種有選擇的旅行。
·朱星海的書房
為什么一定要去咖啡館閱讀呢?“我喜歡的是在咖啡館里的那段時間?!?/strong>
從2003年因為做咖啡調糖品牌的咨詢開始喝咖啡到現在,朱星海喝了3萬多杯咖啡了,不管去到哪座城市,他都會喝上幾杯。
·旅行中的閱讀
“門德里適合上午11點到12點之間,或者下午5點半到閉店之前去,這兩個時間段是它最好的狀態,人群散去,整個咖啡館有點落寞。尤其是下午,夕陽從窗戶外透進來,你看不到太陽又能感覺到光。我們今天所在的遠家,早上9:30來,坐在二樓靠窗的位置,是這個咖啡館最舒服的狀態。”
作為咖啡館重度使用者,朱星海不僅知道心儀咖啡館最舒服的時間段,也會根據咖啡館的氣質,帶不同的書去閱讀。
·在路上的閱讀
閱讀量那么大,都能記住嗎?“我現在讀得快的原因是有很多書要讀,先做一個初選,覺得好的會放到書架專門的位置上,之后再細讀,今年就重讀了四五本之前讀過的書?!?/p>
他不寫讀書筆記,攤開書,可以看到一些勾畫和記號,“我看完一本書,在合上書的那一刻,記憶是新鮮的,我會寫幾句感受,或是摘抄幾句印象深刻的話,發在朋友圈,當時建立一個自己的檢索系統?!?/p>
·閱讀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在今年的124本里,朱星海最推薦的3本是村上春樹的《小城與不確定性的墻》、菲利普·羅斯的《美國三部曲》、約瑟夫·洛克的《孤獨之旅》。
“第一本是70多歲的村上春樹45年寫作生涯突破自我之作。如果是村上的作品像緩緩流淌的小溪,菲利普·羅斯的作品則像驚濤駭浪,他是作家中的作家,他的小說故事有非常強的復雜性。第三本是一本老書,今年重新再版,因為我要做這本的裝幀設計,就把洛克的書全部找來讀了一遍,他給了我很很多力量?!?/p>
·2024年的最后一本書和最后一杯咖啡
陌生感
生活方式就是衣食住行樂享游,但生活方式是會變的。
10年前定居成都之后,朱星海開始將更多工作重心放在生活方式品牌的打造。他更愿意合作溫暖、有趣的品牌,堅守自然、簡單、素樸、舒適的生活方式。
在朱星海看來,成都是生活方式品牌的沃土,因為這里有足夠的松弛感。但也有不足,很多品牌難以突破小而美的局限。
他一直堅持寫書、開品牌課,想要研究生活方式品牌長大的路徑和方法,也為了改變這個領域的創業者的認知,讓大家把對美的過分關注,轉移到創造與眾不同上來。
·正在講課的朱星海
這種與眾不同也可以稱作陌生感。朱星海認為,設計生活方式品牌有3個核心概念,情緒、設計和陌生感。這三點同樣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當中?!霸O計的本質,不是為了讓一個產品或空間,看上去充滿設計,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而是要與消費者進行情感上的溝通。適度的設計、情緒的表達和陌生感的建立,對一個生活方式品牌尤其重要?!?/p>
每次接到品牌咨詢的案子,朱星海都會花很長時間思考,做好第一版方案后,再繼續做精益求精的B方案,直到截止時間到?!白銎放谱稍?,其實就是去發現共性和個性,以及怎么樣去平衡這種共性和個性?!?/p>
·朱星海的品牌設計作品-遠家
“如果看到自己服務過的品牌死掉了,會難過嗎?
“品牌跟人一樣,總有一天要衰亡的,真正重要的是這段旅程,你在這段時間選擇做了什么樣的品牌,它們讓你變成了什么樣的人。一段旅程結束了,也會有另外的旅程等著你。”
“會覺得現在是自己最好的年紀嗎?”
“事業上應該是吧,更加確定自己的喜好,也擁有更多選擇,這些都是閱歷和經驗帶來的。”
·朱星海的品牌設計作品-木墨
“你會怎樣定義自己的身份?”
“對我來說,品牌設計師是職業,寫作和旅行是愛好,這是我為自己設計的三角關系。我用設計師的身份去旅行,在旅行途中就會帶著設計師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地方的生活方式,旅行者的身份本身是輕飄飄的,我希望通過寫作讓這個身份更有重量一些,同時,我也希望寫作能讓更多人理解我的設計。我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人,感興趣的事太多了,現在在慢慢收縮自己的好奇心,精力有限,也不想讓自己成為萬金油?!?/p>
·朱星海品牌資訊案例眾美術館
在成都創立品牌設計咨詢公司時,朱星海取名研習設計,是因為他覺得一切皆可學習,但是近年他開始否定這種觀點,受奈良美智啟發,他相信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童年,小時候的情感和感受將伴隨一生,讓個體重新評估人最重要的價值觀。
朱星海的家鄉最冷的時候零下40多度,小時候走路從村子里到鎮去上學,要走1.5公里左右,穿過白樺林,走在田坎上,深一腳淺一腳,棉鞋里很快灌滿雪,整個腳凍麻木,到了教室得先烤鞋。
但家鄉的冬天并不會讓他感到憂郁,因為天空澄澈,空氣透亮。此刻,他正在川西休假,同樣天高云闊。
·朱星海2025年1月3日的朋友圈圖
● ● ●
編輯丨書書
圖源丨朱星海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