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翻閱歷史資料,偶爾看到一部鴻篇巨制《危氏文化溯源》,瞬間被其震撼,這是一部系統詳實的危氏家譜,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料,堪稱經典。
筆者不由自主地翻閱了作者的介紹。
危建清,江西省萍鄉市人,中華危氏文化傳承人,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原文化建設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暹華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著名文化公益事業先鋒人物。曾任萍鄉市湘東區城建局規劃科科長、工程師,除了著有《危氏文化溯源》,還著有《吳越峰嶺映山紅》大型文旅叢書。
《危氏文化溯源》從“華夏淵源”到“姓氏產生”再到“危氏風采”,危建清以文化專訪的形式,采用游記的風格,記述古老的姓氏文化,共六部,400多萬字;《吳越峰嶺映山紅》通過紀實的手法,以浙江全境為素材,詳盡介紹浙江的風貌人情、滄桑巨變、歷史故事、經典人物等內容,共計300多萬字。
曹雪芹寫《紅樓夢》,刪減五次,披閱十載,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一頁寫了5天”,“客店一節寫了3個月”。危建清寫《危氏文化溯源》《吳越峰嶺映山紅》,不僅僅是情感藝術,更是一種生命能量的爆發。“《吳越峰嶺映山紅》全書匯集浙江省域600多個風景名勝,籍錄吳越千年歷史,實屬一部集史學研究、人文地理、時代文旅于一體的文化寶典,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是的,危建清似若得到了某種神啟,在蒙受了生命的意義之后,以血脈奮張的情感,持續貫注著創作的激情投入其中,終得大成。“《危氏文化溯源》以常見姓氏文化為輯錄對象,采用調查、專訪、座談等形式,運用紀實文學、游記風格等手法,從縱橫兩個方面,將傳統的姓氏文化:包括姓氏源流、世系傳承、遷徙繁衍、族群分布等,古今名賢英烈傳奇軼事、祖墓與祠宇等建設,祭祀文化與宗親聯誼活動,以及族群居地的縣邑歷史、古今名賢人物、自然環境、政治經濟、商貿交通、民俗風情、歷史名勝和紅色舊址等,全面系統地呈現給廣大宗親和熱心讀者”。(《危氏文化溯源》總序,團結出版社)毫無疑問,危建清借助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文化工程,刻劃出一個個與淳凈深遠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文化符號,如精神的圖騰一般,描繪出一部圣潔而深厚的文化巨著。從中可以看到他對傳統文化的系統研究,也看到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人生價值的展現。
“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古往今來,文藝巨制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文藝魅力無不是內在充實的顯現。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篤定恒心、傾注心血的作品。正是有了這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藝作品才能打造出來。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輝煌燦爛。中華民族存在了數千年的姓氏文化上承國史方志,下聯姓氏族譜,世系繁衍,不僅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夏文明歷史長河中奔騰的朵朵耀眼的浪花。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華夏文明,深挖姓氏文化蘊藏的豐富資源,危建清克服種種困難,遍記諸姓,尋根溯源,歷時數載,稽考成書”。(《危氏文化溯源》編委會寫的總序,團結出版社)
《危氏文化溯源》,不僅僅體現于危建清嘔心瀝血的編纂過程,更多體現出一位文化人才情的流露,以及作為中華危氏傳承人的時代擔當。
編纂《危氏文化溯源》,危建清本著“追憶先祖功德,講述英烈故事”宗旨,以危氏文化溯源為主軸線,自2017年5月正式啟動,歷時七年有余,行程十萬多公里,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區,幾百個縣市,上千個族群。此書集各地宗親族史、古今英賢、人物事略為一體,系統展現了華夏危氏古老的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史典籍,共六卷,253篇,720章,400萬字,每卷近600頁。當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危氏文化溯源》時,危建清全家激動得相擁而泣,喜不自禁,皆為危建清創造了奇跡而感動、為危建清填補了歷史空白而自豪。
放眼當代文壇、畫壇、書壇、藝壇,很多文人、藝人、學者正秉持恒心,苦心孤詣,不斷創作出各具形態的經典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由于浮躁之心、名利之心作祟,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甚至為了一己私情,一杯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更有甚者以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為榮,以丑化人民群眾、丑化英雄人物為美,把作品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凡此種種不斷敲打良知者的內心,并作出警示,警示著文化人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更不能因浮躁之心、名利之心,丟失價值觀、丟失生命力。
而危建清其人、其著作則在群峰峻秀的當代文壇之中風姿綽約。幾十年以來,危建清深深扎根于傳統文化,四時朝暮,他經心著目,春夏秋冬,他考證雜記。他遠離喧囂,躬耕求索,是非得失與他眇不相關,人世間的諛詐他也全然不知。他蓄素守中,積健為雄,他懷著寧寂而曠遠的心境,把生命意義、心境情感、生活感悟統統籠于《危氏文化溯源》《吳越峰嶺映山紅》之中,在那里他踽踽而行,世俗事功早已在“不移白首之心”的淡泊與曠達之中消融,而心靈面對歷史陳跡,并創作出經史典籍---《危氏文化溯源》《吳越峰嶺映山紅》則貢獻于社會,傳播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時至今日,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省檔案館和圖書館,以及北京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先后收藏了《危氏文化溯源》這本文史叢書,社會各界人士也通過各種渠道紛紛闡發感想,并向危建清致以崇高的敬意。其歷史價值、文學價值、傳承價值、收藏價值,已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更妙的是,《危氏文化溯源》《吳越峰嶺映山紅》雖然都是大部頭書籍,卻都有很強的可讀性,尤其《危氏文化溯源》,雖然是史料價值的紀實題材,卻有著詩詞歌賦的洗練、有著老莊孔孟的妙悟,還帶著哲學思辨的精神。
特別強調的是,危建清每月二千多元的養老金,卻在十四年的時間內主編《吳越峰嶺映山紅》文旅叢書六卷,《危氏文化溯源》文史典籍六卷。并參加了2019年、2020年、2023年三屆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拍制《奮斗中國人》影視專訪錄。參加2020年、2023年、2024年三屆世紀大采風高峰會。參加在西安舉行的第一二屆好家風峰會,代表華夏危氏向中華始祖軒轅黃帝敬獻花籃。受邀參加中央電視頻道舉辦的公益事業大典。接受了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邀請,拍攝和錄制的“對話公益”訪談,踐行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在峰會期間登上演講臺,作了“文化公益·弘場民族精神”主題講話。危建清還有一個文化強國夢,正以行動在踐行著“文史叢書進高校,文旅叢書贈學子”的峰會講話承諾。
行文至此,不由感慨,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社會大眾需要巨匠、需要經典,這個時代也一定能夠產生巨匠、產生經典。闊步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危建清雖然已經“白首”,卻正以“不忘初心”的時代使命,通過激越的情愫以扛鼎之作、時代之品,為自己代言,為時代代言,而讀者觀其大手筆,亦油然而生逸氣壯歌,仿佛放逸空曠浩渺之星際,又似若步入精彩紛呈的文化殿堂……,神往、遙想,意蘊悠遠、醇厚。
(文/桑干)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