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利空,A股竟然連續“調整”了3個交易日,并且橫跨2024和2025年。這讓很多人都費解。
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也有重大突破,在岸人民幣匯率終于跌破7.3重要關口,打破了此前10個交易日塑造的“鐵底”,市場可能要重新調整人民幣匯率預期。
一、沒有利空,股市為何“調整”?
1月3日,A股又沒堅持住,滬指跌1.57%,深成指跌1.89%,創業板指跌2.16%,連續3個交易日超4000只個股下跌,逾百股跌停,只有貴金屬板塊一枝獨秀。
問題是,沒有利空消息,A股為何“調整”呢?
我們先看一下昨天證監會辟謠的信息,其實這些謠言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邏輯。
1、“在1月15日之前釋放全部利空”,這個謠言背后什么邏輯呢?應對美國新內閣。
1月20日,美國新內閣就要上臺了,美國正式換了一批人來管,因此各種政策都會重新考量。
這個謠言的背后,其實是對美國新內閣的擔憂。
美國新內閣上臺,新官上任三把火,肯定會影響全球局勢,但是我們的市場可能過度反應了這個消息。
大家看一個消息吧:12月27日,特朗普請求法院暫停TikTok強制出售令,要知道他在第一個任期末尾簽署了封禁TikTok的行政命令啊。
如今他的態度發生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大家認真體會一下,是不是有些變化。
總之一句話,美國新內閣上臺,我們遇到的情況可能比預期的要好。
2、“保險公司大額贖回公募基金”,這個謠言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呢?
其實很多人看不懂,甚至覺得有點兒莫名其妙,跟事實也截然相反。
保險公司投資公募基金,目的是什么?肯定是賺取高額收益啊。
最近幾個月,10年期國債利率一直下降,今天都跌破1.60關口,最低跌到1.58%了。
但是險資的成本還高達2.5-2.8%,這種收益率倒掛肯定會逼險企想方設法的提高資產的收益率啊,所以他們才投資公募基金,間接的投資股市。
這不僅符合邏輯,也符合現實。
12月18日,中國平安增持建設銀行港股6770.305萬股,每股作價6.3055港元,總金額約為4.27億港元。12月27日,增持郵儲銀行1500萬股,每股作價4.4922港元,總金額為6738.3萬港元。
2024年最后一天,平安人壽發布公告,它委托平安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工商銀行H股股票,由于一直買買買,結果不小心舉牌了工商銀行,持有工行H股的比例超過了15%。
2024年內,共有8家險企出手增持了18家公司,觸發A股和H股舉牌線的次數高達20次,成為2021年以來的高峰。其中,上市公司H股獲增持的比例更高。
這些被舉牌的上市公司涵蓋能源、環保、交通、金融等行業,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股息率高。比如,工行H股股息率,就高達6.44%,遠高于10年期限國債利率。
也就是說,現在險企的目標就一個:追逐高收益。
在這種情況下,險企沒有理由大額贖回公募基金啊?這個邏輯是什么呢?
2024年結束了,2025年開始了,各地開始準備發行地方債了。
比如21世紀經濟報道,多省公布了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初步擬發行規模合計已超5000億元。
大家對這些數字沒有概念,只看新聞根本不了解真實情況,先看一下2024年的情況:
2024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累計發行7.7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發行4.0萬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3.7萬元。
2024年一季度,地方債共發行1.57萬億元,同比下降25.40%,為近三年最低水平;其中,一般債發行0.50萬億元、同比下降14.81%,專項債發行1.07萬億元、同比下降29.52%。
2025年跟2024年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1、2024年11月份出臺了化債計劃,所以說,2025年地方債發現規模將大幅超過2024年。
2、2024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受限,但是2024年情況變了,沒有什么限制,各省都可以發,而且是“自審自發”。
什么意思呢?市場預期,2025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規模將遠超以往。
大家都知道一個市場現象:債市和股市的蹺蹺板效應,意思是資金在股市和債市之間流動,造成此起彼伏的現象。
所以,第二個謠言背后的邏輯是,險企騰出資金來確保地方債成功發行,市場擔心流動性被抽走。
二、人民幣匯率重大突破!
1月3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首次跌破7.3,盤中最低觸及7.3174,自2023年以來首次跌破7.3。
下圖是wind上USDCNY的報價:
看了一下東財的報價,在岸人民幣匯率也突破了7.3:
這個信號意義多強呢?看圖:
此外10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匯率都被牢牢的“精準調控”在7.30以下,最高就是7.2999。
大家其實心里已經對調控目標有了猜測,并且形成了強烈的預期了,市場預期也在自我強化。
今天,人民幣匯率終于迎來了重大突破,跌破了7.3。
市場可能要重新調整預期了。
人民幣貶值壓力來源在哪里?主要是市場因素。
1、美元指數強勢。
近期美元指數狂飆,都漲到2022年11月份以來的新高了,人民幣匯率自然有貶值壓力。
2、離岸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差距越來越大,幾乎達到了7月份以來最大水平。
離岸人民幣匯率一直貶值,一直朝上走,人民幣中間價一直維持強勢,一直往下拉。
這說明,人民幣貶值壓力其實挺大的。
3、我們再看一個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跟市場“估算”出來的中間價之差。
我們知道,人民幣中間價,是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的“指導價”。
人民幣中間價的報價有一個計算公式,跟美元指數,以及收盤后人民幣走勢有關,但是后面引入了一個逆周期調節因子,這個計算公式就成了一個“黑匣子”。
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根據之前人民幣中間價歷史走勢,來框定一些參數,從而預測未來的中間價。
現在這個預測的差值,跟公布的中間價差值,已經達到了7月份以來最高水平。
這說明什么?逆周期因子發力的力量越來越大了。
這都說明一個問題:人民幣貶值壓力越來越大,監管穩人民幣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再往下追問,大家其實對人民幣匯率貶值,都有預期,比如匯率貶值以應對貿易摩擦等等。
其實,對于,在岸人民幣匯率,。
國內軟件的報價和國外軟件的報價,不一樣。同樣的東西,報價不一樣,非常奇怪。
內外軟件上對CNY的報價不一致,我早就發現了,我們在12月20日的文章《》中就提了。
但是當時是第一次出現這個問題,我們還不確定報價的不一致,是不是技術性因素導致的,比如數據抓取的時候出現了bug等等。
但是1月2日仔細對比以后,發現國內外軟件報價,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1、日K線圖上,除今天(1月2日)以外,investing的報價跟國內軟件的報價一樣,USDCNY都是沒突破7.30,也是K線像麻將一樣排一排。
但是今天(1月2日)的日K線,USDCNY的最低報價跌破了7.30,一度跌至7.3392。
這是1月2日investing上的行情,我們再看一下今天(1月3日)investing上的行情:
沒有長長的上引線,沒有7.3392的報價,一切又回到了國內行情軟件的報價。
2、分時圖上看,investing和國內軟件報價不一致,不是一直的現象,而是從2024年12月19日以來才不一致的。
自12月19日以來,USDCNY就跌破了7.30關口,最低7.3654。
而且從K線圖看,也是高高低低,也不像出現了BUG一樣。
更重要的是,2024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的下午5點,離岸人民幣突然跌至7.37時,在岸人民幣匯率也突然跌至7.3654,符合邏輯,也符合一般規律。
所以,我們猜測,investing的實時報價是準的,不是出現了技術性bug,國內軟件的報價都失真了。
但是investing上日K線的數據還是連接的其他報價,導致實時行情報價和單日的報價不一致,于是出現了麻將塊一樣排列的日K線圖。
現在不用糾結了,在國內軟件上,在岸人民幣匯率也有了重大突破:跌破7.3。
這才是開年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就跌破了7.3的重要關口,接下來會到哪里呢?
歡迎加個人微信cjshicha(財經時差)交流,點擊下面關注我們備用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